1956屬猴的壽命死於幾月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后出師表》中的千古名句,一般認為寫於建興六年(228年),此年諸葛亮已47歲,6年後(234年10月8日),星隕五丈原,年僅53歲。(《三國志》記為54歲,可能是虛歲,因諸葛亮生於181年)
《后出師表》載於三國時吳國張儼的《默記》,陳壽寫《三國志》時未收,后裴松之把它引入注中,故後人對 是誰,尚存爭議。一般認為,前後《出師表》氣質相近,應出自一人之手。特別是諸葛亮逝后葬在定軍山,墓穴甚小,僅容棺木,身後僅給子孫留下800棵桑樹、15頃薄田,用生命踐行了“鞠躬盡瘁”的諾言。
唐代杜甫在《蜀相》中,感慨道: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由此留下一個千古之謎:諸葛亮三兄弟中,哥哥諸葛瑾活了67歲,弟弟諸葛均雖史無記錄,但他們的諸葛珪去世於189年,263年蜀漢滅亡時,諸葛均還活着,則壽命至少在73歲以上。
諸葛亮通醫,曾發明“諸葛行軍散”等,為何他卻如此短壽?
▌(明)朱瞻基《武侯高卧圖卷》
劉備原本想找個外交人才
三國時,諸葛可稱望族。
諸葛瑾在東吳當,諸葛亮在蜀國獨攬大權,他們的從弟(共曾祖不共父,稱為從)諸葛誕在魏國當將軍。《太平御覽》稱:“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諸葛誕后因起兵反司馬昭被殺。
據王德峰、梁漢珍考證,諸葛出自葛天氏。葛天氏本遠古部落,是樂舞的始祖,遠祖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曾想位,伯益避走,其子受封在葛國,後代皆姓葛。
秦末時,起兵,葛嬰為將。葛嬰戰功累累,因誤會被殺。漢文帝憫其功,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在今山東省諸城市西南,兩漢屬琅琊郡,因地名賜姓諸葛。
史書上記錄的首位諸葛家族成員是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負責近畿各郡。因權臣,降為城門校尉,繼而被免官。
諸葛亮的諸葛珪官至郡丞,郡丞是太守佐官,掌兵馬之權,秩六百石,已屬。諸葛珪去世時,諸葛瑾可能才13歲,諸葛亮8歲,由叔父諸葛玄撫養。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治所在江西南昌),后東漢朝廷任朱皓為太守,諸葛玄轉投劉表。公元197年,因朱皓,諸葛玄被亂民。
16歲的諸葛亮只好帶着弟弟躬耕隴畝,10年後被劉備重用。後人稱其“隱居”,但在《三國志》的相關記錄中,未見“隱居”二字。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可能是指望他發揮外交才能,為自己謀生存空間。
▌(明)戴進《三顧茅廬圖軸》
權力平衡為何沒建立起來
劉備非雄主,但在用人上頗有心計,一直注意平衡:
重用諸葛亮后,同時重用“鳳雛”龐統,謀取益州時,只帶龐統“隨從入蜀”,將諸葛亮留在荊州。
劉備得到益州后,重用,與諸葛亮抗衡。是“東州士”,據人常璩的《在華陽國志》:“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羽,號東州士。”“東州士”與荊州集團、益州集團關係微妙,因未得劉璋重用,所以力助劉備。性桀驁,諸葛亮也得讓他三分,可惜45歲時病逝,劉備“連哭數日”。
后,劉備又重用劉巴,劉巴屬荊州集團,曾投靠曹操。赤壁戰後,劉巴寫信給諸葛亮說:“我劉巴乘危歷險,本想應天順民,讓荊州諸郡歸順曹公,讓天下重歸一統。”劉巴後來投靠益州劉璋,力諫劉璋不要接納劉備。劉巴被重用后,兩年後就病逝了。
劉備去世前,託孤於二人,一是諸葛亮,一是李嚴。李嚴也是“東州士”,“東州士”喜歡搞“獨立王國”,不接受上級,劉備去世后,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迅速激化。
劉備不希望諸葛亮擅權,但龐統、、劉巴等,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所以始終沒能建立起真正的平衡。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後代史家認為這是帝王之術,其實劉備非奸詐之徒,他確實信任諸葛亮,只是在感情和理性之間,長期搖擺不定。
會演戲補不了管理短板
劉備的問題是性格上有缺陷,比較虛榮,喜虛張聲勢。
為給關羽,劉備率軍攻打吳國,曹丕怕蜀國趁機進兵魏國,招群臣問計,侍中劉曄說:“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
劉曄可謂一句道破:劉備之舉,不過是為了向大臣們展示“威武自強”,表示自己還有能力,足以化解危機。
戰前,黃權表示願當先鋒,讓劉備殿後,可劉備卻把黃權調離前線。趙雲提議說:“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吳則自服。”劉備因而未帶趙雲上前線。
在史書上,未記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從劉備未帶他出征看,可能諸葛亮也不贊成。此時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未充分表現,劉備也有些輕視諸葛亮,此外,可能也擔心諸葛亮因戰成名,將來不好控制。
其實,劉備並沒喪失理智。戰敗后,黃權降魏,屬下建議劉備收斬其家屬,劉備卻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可見從一開始,劉備便知道黃權是忠臣,只是為表演“威武自強”,故意給黃權難堪。
劉備過分依賴表演才能,呈現出蜀國治理的短板。這從劉備去世前,任命諸葛亮為錄尚書事,便能看出來。錄尚書事初稱“領尚書事”,是。漢代君相共治天下,有“宮中”“府中”之分,“宮中”是皇權,“府中”是相權,互相牽制。
蜀國為何從強大走向衰落
“宮中”無度,往往依靠宦官、外戚,雙方者衝突不斷。為有效掌控行政,“宮中”出現尚書台,它本是皇帝的秘書機關,因皆由此下達,地位日漸提高,尚書令成了最有實權的人,傳統的“三公”反成了榮銜。東漢時,權臣都是通過擔任“領尚書事”,從而控制朝廷的。
懲於東漢滅亡教訓,魏、蜀、吳三國都強化了尚書台的,劉備生前一直將尚書台控制在手中,任命諸葛亮為錄尚書事,等於把實權交給了諸葛亮,為“府中”控制“宮中”提供了方便。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其實就是為了夯實這一體制。諸葛亮任蔣琬為長史,把控“府中”,任董允為侍中,把控“宮中”。這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蜀國領土小、人口少,卻能不斷北伐,但代價是,諸葛亮既要負責“府中”,又要兼顧“宮中”,事必躬親,損害了健康。(以上多處參考把夢陽先生的《錄尚書事與蜀漢政局》)
諸葛亮的辦法也帶來一些問題,他去世后,蔣琬、董允、費禕等多屬“東州士”,威信、能力遠不如諸葛亮。劉漸被太監黃皓、舊臣掌控。學者張仲胤、張旭華認為,諸葛亮主政的最後5年,蜀國甚至取消了尚書令。隨着尚書令恢復,“府中”漸被“宮中”掌控。據吳國使臣薛瑩觀察:“(蜀國)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早逝或因吃錯葯
一般來說,過度勞累致病,但不會。
在《》中,諸葛亮得知張苞去世,頓時嘔血,這是他患病之始。據此分析,諸葛亮可能患肺結核或肝硬化,這兩種病都與勞累過度有關,但從發病到死亡,需較長時間,與諸葛亮的情況不。且《三國志》中,並無諸葛亮“嘔血”的記錄。
據《晉書·宣帝紀》記載:
(諸葛)亮使至,帝(指司馬懿)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意思是諸葛亮事必躬親,20杖以上刑罰均親自過問,每日飯量只有三四升(約為今天的八兩到一斤左右),所以司馬懿認為諸葛亮難長壽。
有學者推斷,諸葛亮可能患了胃潰瘍。中國是胃潰瘍疾病高發國,在今天,約有1.2億人患此病,中老年人佔70%以上,患者數量達全球的30%。
東亞人易患胃潰瘍,與食腌製品多、食水果少有關,此外,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也會明顯提高患病率,有學者認為,胃潰瘍也是一種“心病”。嚴重胃潰瘍可能引發胃,造成死亡,但胃潰瘍癥狀明顯,患者長期痛苦,史書卻無任何記載。
從流傳至今的“諸葛行軍散”看,其中含硼砂3.1克、明雄黃24.8克、火硝0.3克,飛金(即金箔)20頁。硼砂會引發胃衰竭,明雄黃能,火硝也有性。此葯如劑量適當,對年輕士兵影響可能不大,而諸葛亮這樣的老年胃潰瘍患者,恐怕吃不消。
▌元代趙孟頫繪《諸葛亮像》
諸葛亮不會擺七星燈
在《》中,稱諸葛亮在軍中燃七星燈,祈求續命。其實,這種始於宋初《說中斗大魁妙經》,諸葛亮應該沒學過。
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喜,曾“聽習經業,義理精熟”,諸葛亮可能也讀過經和典籍,但難說是。只是羅貫中寫《》時,的影響大,正如許地山先生所說:“從我國人日常生活底習慣和底看來,道底成分比儒底多。我們簡直可以說支配中國人一般底理想與生活底乃是底思想,儒不過是占底一小部分而已。”於是,諸葛亮被寫成了半。
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中一句“奇謀為短”,后被演繹成“諸葛亮是常敗將軍”“諸葛亮不會打仗”等,事實真是如此嗎?
《三國志》的 陳壽是蜀國人,后在晉朝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自然謹言慎行。“奇謀為短”化自司馬懿的評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應早早投降,才算“見機”、“多決”和“有權”。
在《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評價極高,不加兩句批評,怕過不了關。至於魏延建議“兵出斜谷”,純屬小兒科,400年前已被韓信操作過一次,曹魏怎能不防?
其實,後代主流意見均稱諸葛亮是“名將”,只是康熙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片面褒揚其忠誠,人們才不太好意思把諸葛亮和“兵者,詭道也” 起來。(責編 沈灃)
晚報·五色土| 蔡輝
編輯:白杏珏
流程編輯 吳越
以上就是與1956屬猴的壽命死於幾月相關內容,是關於諸葛亮的分享。看完56年屬猴一生有幾次大災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