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配忌諱女大一
俗語是中華文明中,一類特色鮮明的文化組成部分,它的特殊之處是伴隨着普通大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總結而來,有着介於高雅與通俗、哲理與經驗之間的特點。由於流傳的面積廣,受教的人數多,涉及的領域寬,使得俗語數千來年一直倍受人們喜愛。
有些俗語不僅僅局限於交朋會友的交際用語,而且還能夠起到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作用,特別是農事耕種、婚喪嫁娶等方面,俗語一定程度左右着人的舉止行為。隨着的發展,很多俗語的可信度開始受到挑戰,比如有句話說“寧可男大一輪,不可女大一辰”。
毫無疑問,這是一句涉及男女婚配的俗語。所謂“男大一輪”,按照舊曆的說法,一輪是指十二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十二生肖循環往複一次,也就是十二歲的意思。“女大一辰”是指一年,即一歲。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男婚女配的過程中,寧可男人比女十二歲,也不要女的比男的大一歲,古人如此感慨有何寓意?
原因一:身體發育中,性別的差異造成思想的差異
從由於人類成長的過程來看,女人的身體成長成熟明顯要早於男性。成年以前,相同的年齡下,女性的體質成熟速度要比男性提前3-5年,體質的成熟往往決定着思想的成熟,所以此時女人的心智要相對成熟一些。隨着年齡的增長,大約到30歲左右時,女人的體質和思想成長會逐漸地達到一個頂點。外在表現,一是女人的容顏開始變得衰老,魚尾紋逐漸地浮現眼角;二是思想格局基本上不會再有更大的突破。
因為無論是東,還是原始時期,人類自從脫離氏族以後,往後千萬年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稱之為“父系氏族”。這種由男性主導的結構中,男性憑藉體力的優勢,在外“拋頭露面”,在內“一家之主”。女漸次地淪為配角,變成以家庭為主。長期“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影響下,女人會在合適的年紀自動選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久而久之眼界就會變窄。
所以,30歲左右完成男娶女嫁的適婚年齡,這段年齡階段,女人的心智思緒要遠遠超過男人,若是在找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男人為夫,自己往往會將丈夫看作“媽寶”,婚後生活必然會更加操心費力。
原因二:女大男小會造成家庭關係失衡
中國古代是宗法式家族結構,採取以嫡長子繼承製的方式,上到皇家社稷,下到普通人家的安穩,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務於所謂的“大家和小家”,目的只有一個“家和萬事興”。
為了實現“家和”的目標,儒家為此研究出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涉及家庭的事“父子、夫婦、兄弟”。父子要仁愛,夫婦講尊卑,兄弟有長幼。所謂的夫婦間尊卑,便是家庭中要有一套“男尊女卑”的秩序。
說到這,女大男小的婚配一定程度上會對家庭關係“男尊女卑”的原則造成衝擊。原本女人的體質和思想發育較早,若是再娶一個比自己的年紀大的妻子,一方面丈夫在心理上會對妻子產生依賴,另一方面妻子會從內心中凌駕於丈夫之上,如此以來便會導致家庭中夫婦關係失衡,這種失調的前期表現不會明顯。
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男人會逐漸地成長成熟起來,無形中想要打破這種一邊倒的家庭結構。女人由於長期大權在握以後,自然不願隨意放權,雙方的矛盾和宿怨會越積越深。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往今來帝王“女大男小”的婚配,造成干政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比如唐朝有名的武則天(624年)和唐高祖李治(628年),李治由於身體不好,加上寵愛武則天無度,最終造成武氏代唐,盛極一時的李唐王朝差點凋零;金朝的金熙宗完顏亶與裴滿氏,完顏亶害怕皇後到什麼程度,朝政大事若是不經裴滿氏過問,便要大哭大鬧搞得完顏亶大事小事不能做主,只好整日沉溺酒色不問朝政。
如今時過境遷,文明開化。過去很多被人所忌諱的俗語規定,基本上退出歷史舞台。很多人主張以“真愛”作為衡量愛情的標準,提倡自由戀愛。真愛來到時,年齡、財富都不是問題。話說回來,過度地強調婚姻自由對嗎?筆者認為,合理的年齡差下,可以適度地放寬自我的選擇標準,若是超出一定的“度”還是三思而後行。
以上就是與婚配忌諱女大一相關內容,是關於婚姻的分享。看完女比男大一歲的寓意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