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出生哪年過66大壽
在軍歷次圍剿紅軍的行動中,陳誠都是主力,跟紅軍的很多名將都交過手,那麼,他對誰印象最深刻呢?
陳誠晚年時,有記者採訪他,談到了這個話題,陳誠沒有提、、、等等元帥,而是提到了一位:李聚奎。
原來,在第五次“圍剿”中的三甲嶂之戰時,李聚奎曾率領一個團的兵力,讓陳誠的三個師足足攻了一天一夜,硬是沒攻下來,最後只好無奈撤兵。
這一戰,讓李聚奎名垂青史,也讓陳誠直到晚年仍然對他心有餘悸。
在開國中,李聚奎的名氣好像不是很大,跟蕭克、、、劉亞樓、等人沒法比,但實際上,李聚奎在我軍歷史上也是一員,打過很多非常重要的戰役,甚至有“將”之美譽。
李聚奎1926年就參加了國民軍,參加過北伐戰爭,後來又跟着彭老總一起參加了著名的平江,成為紅軍的一員。李聚奎加入中國,還是彭老總給他當的介紹人。
加入紅軍后,李聚奎打過的仗不計其數,五次“反圍剿”戰鬥,都可以見到李聚奎的身影,尤其是第五次“反圍剿”中的三甲嶂之戰,打得陳誠到晚年都忘不了他。
長征開始后,李聚奎更是擔任紅一之一師師長,成為開路先鋒,為紅軍大部隊殺出一條血路,像著名的強渡大渡河,就是李聚奎的紅一師紅一團的功勞。
強渡大渡河,大家都記住了那18名勇士,其實,當時李聚奎一直在河岸指揮所里坐鎮指揮,步炮協同,為渡河勇士們做掩護。可以說,沒有他的指揮,18名勇士是很難渡河的。
而且,李聚奎設在河岸上的指揮所,就在敵人的炮火射程內,敵人一個炮彈,就可能端掉他的指揮所,但李聚奎全然不懼,一直到18名勇士全部渡河成功,他才離開了指揮所。
不過,這次足以載入史冊的戰鬥,大家卻只知道那18位渡河的勇士,而對李聚奎的功勞知之甚少,因為他太低調了,對這些功勞從來不提。
建國后,有記者去採訪他,請他談談在強渡大渡河中的功勞,但李聚奎卻婉拒了,說:“強渡大渡河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紅軍戰士的功勞。至於我的名字被歷史遺忘,這有什麼呀?我們紅軍不屈不撓的精神流傳千古,這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李聚奎還曾經救過彭老總的命,要不是彭老總親自提起來,就沒人知道了。
那是在平江剛剛結束后,隊伍里還有不少人有意見,有一次彭老總會議時,突然一個部下拔出,衝著彭老總就開了一槍!
如果這一槍真的打中了彭老總,後果不堪設想!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那個人的一剎那,李聚奎猛地撲了過去,把那人撲倒了,也偏離了方向,讓彭老總躲過了一劫!
經歷過這次的人,後來大多數都犧牲了,而李聚奎自己也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所以也沒有人知道。
直到建國后,彭老總有一次提起了這件事,大家這才知道李聚奎還有這麼大的功勞。
到了全面時期,李聚奎擔任過129師386旅參謀長、先遣縱隊等職,打過不少好仗,也對他非常頭疼,說李聚奎用的是“中國之一流的游擊戰術”。
還有著名的沁源反掃蕩,也很值得一提,當時,李聚奎清空沁源城,等進城后,再調集重兵圍困沁源城,城內的連一粒米都找不到,想出城也出不了,援兵也進不來,最後只能投降。
毛 知道后,大為讚賞,專門指示在《日報》上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稱讚道:“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根據地的一面。”
在戰爭中,李聚奎擔任西滿參謀長,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等戰役,後來又被點名,擔任第四軍後勤部部長,有力地保障了四野大軍的後勤補給。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期間,炒麵是必備的食品,所謂“一口炒麵一口雪”,雖然非常艱苦,但也極大地解決了中國志願軍的補給問題。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炒麵就是李聚奎提出併發明的。
針對中國志願軍後勤補給跟不上的情況,李聚奎想起當年在長征路上,老百姓給他吃炒麵的情景,就提出了炒麵這一食品,便於保存,又方便攜帶,極大地解決了志願軍的吃飯問題。
1955年授銜的時候,以李聚奎的資歷和功勛,足以授大將,至少也是,但可惜的是,當時他正擔任石油部部長,按照規定是不能授予軍銜的。
直到1958年,李聚奎重新回到部隊,擔任總後勤部政委,需要有軍銜,負責評銜工作的徐立清親自去找李聚奎,說現在“十大大將”早已經定下來了,不好更改,想聽一下他的意見。
李聚奎毫不在意,大度地說:“就低不就高,就行。”
就這樣,李聚奎成為最後一位授銜的開國。
1984年,李聚奎將軍80歲大壽時,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縱然給我更大的權力,我也絕不會;縱然給我更多的金錢,我也絕不會丟掉艱苦奮鬥;縱然讓我再活80歲,我也絕不止步不前。”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將軍病逝,享年91歲高齡。
(參考資料:《李聚奎回憶錄》《李聚奎》《開國將軍軼事》)
——了解更多的開國將帥故事,可以看看歷史客棧的專欄,共100篇開國將帥列傳。
以上就是與1955年出生哪年過66大壽相關內容,是關於李聚奎的分享。看完66大壽忌諱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