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2星座剪紙

解夢佬 12 0

12星座剪紙

關東剪紙藝術是怎樣的?

剪紙藝術恰如活的化石,記錄著遠古人類文化的諸多 信息。

尤其是以薩滿文化為特征的滿族、赫哲、錫伯、鄂 溫克、鄂倫春和達斡爾等民族的民間剪紙,這些作者以其 漁獵人所獨具的氣質,給我們提供了獨特的審美意趣,從 而,發現了一個獨創的民族群體的藝術世界,一個地域民 俗文化的藍本。

攤開這個藍本,撲面而來的便是亙古不變的習俗。

在 東北的滿族,大凡都有九月份貼窗花的習俗。

因而,在民 間曾代代相傳著“九月糊窗花,不糊窗花鬼來抓”的說法。

每到九月,滿族挨家挨戶的窗戶上便貼滿了各式窗花,如 一片殷紅霞光,具有驅鬼辟邪、美化環境之功效。

舊時的滿族窗戶,窗格一般是中間大,四周小,因此, 窗花分為大小兩種,其內容以東北動物和對剪圖案居多, 當然也有旗裝人物。

窗花的取材豐富多彩,其效果也可謂 斑斕多姿。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從考古的意義 上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就是說從商代始 (公元前1600—前1046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 品進行鏤空刻花制作裝飾品。

西漢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 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寢不安席, 食不甘味,于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為其招 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

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種鏤花形式 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

由此說來, 剪紙藝術的出現,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及至唐宋時期,流行“鏤金作勝”的風俗。

“勝”就是 用紙或金銀箔、絲帛剪刻而成的花樣,在人日這天互相饋 贈。

有“華勝”“人勝”“方勝”之分。

那時候,還流行著一種用雙絲絹帛剪成的小幡,叫做 春幡,或者叫幡勝。

到了唐宋時期,這一民俗活動由人日 轉到了立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