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氏
分佈地區
馮翊郡:漢武帝的時候設置了左馮翊,三國時期魏國將其改為馮翊郡。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大荔縣。成陽:古縣名,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漢城陽郡治莒縣,旋為國。東漢初廢,末年再置。漢又有成陽縣,在今鄄城縣境,為濟陰郡屬縣。晉以漢城陽郡為東莞,而以成陽為城陽縣,北齊廢。金又於今莒縣一帶置城陽軍,旋改莒州。
歷史來源
「益」源出
益(Yì)姓源出有三:1、出自州名,以地名為氏。漢朝的時候,四川省廣漢屬於益州管轄,在這個地方居住的人,後來有的以州名為姓,成為益姓的一支。2、出自縣名,以地名為氏。據《太平環宇記》載,古代有縣名為益都(今山東省壽光市境),此縣的居民有的就以縣名的頭一個字作為姓氏,稱為益氏,成為益姓的一支。3、來源於嬴姓,以祖上名字為氏。上古顓頊高陽氏的後裔中有叫伯益的,被推舉為嬴姓各族的首領,並且賜姓為嬴。後來他成為了秦國的始祖,亦即秦始皇。他的子孫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為姓氏的,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
得姓始祖
伯益。遠古時候,黃帝的孫子叫顓頊,顓頊的兒子叫大業,大業又有兒子叫皋陶,皋陶又有兒子叫伯益。伯益的後代人,就有以益字為姓的,世代相傳。伯益又受賜為姓嬴,嬴姓人創立了秦國,所以伯益也就是秦國的始祖。這樣說來,益姓和嬴是同一祖先。益氏後人奉伯益為益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益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益氏源出自嬴姓。上古時嬴姓族的首領伯益(伯益是舜帝的臣子,黃帝的後代)的後代中,以他為榮,就取他的名字“益”作為姓氏,稱為益氏。另外,古代的成陽郡有個益都縣(今四川省廣漢縣),住在益都縣的人中有些就取這個地名為姓氏,稱為益氏。益姓的望族居住在馮翊,地址在今天的陝西省大荔縣。堂號懷遠堂:元朝的益智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善於治理政務。曾經做過懷遠將軍、曲靖宣慰使等官職,對於他的治理,百姓感到很信服。
【益姓宗祠通用對聯】
〖益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威信服遠;科第傳家。——佚名撰益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元代人益智,原為普山土著人首領,有謀略,官懷遠大將軍、曲靖宣慰使。前後掌管普安路總管府事。當地人都敬服他的威信。下聯典指南宋峨嵋人益暢,幼年時好學,紹興年間考中進士。
〖益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懷遠名高,重將軍之謀略;峨嵋秀髮,成進士於紹興。——佚名撰益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元益智,有謀略,善安輯,官至懷遠大將軍,人服其威信。下聯典指南宋峨嵋人益暢,紹興年間考中進士。
家族名人
以上就是關於益氏起源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八字詳批網益氏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