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氏
分佈地區
逄氏望族居住在譙郡(今天的安徽省毫縣)、北海(今天的山東省昌東縣)。譙郡:東漢時期置郡。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地區。北海郡: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郡,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境內。
歷史來源
「逄」源出
逄(Pá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於逄(今所在地不詳),建立了逄國。也稱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時候,逄國滅亡,改其地為齊,改封給姜太公,逄國的後人以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成為逄氏。2、起源於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後代。唐代的學者顏師古說,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後代。夏朝的時候,有一個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經拜后羿為師。他的後代也隨着他姓逄,稱為逄氏。3、起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的齊國君主有車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後代也稱逄氏。成為逄氏的又一支。
逄姓始祖
逄伯陵。逄姓出自姜姓,起源於6000年前,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國名為氏。據《萬姓統譜》記載,炎帝有子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於逄(今山東省臨朐縣石門山),建立了逄國,為伯爵,世稱逄伯陵。後來周武王滅掉了逄國,該國的後世子孫便以原國名作為姓氏,這樣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後人奉逄伯陵為逄姓的始祖。
遷徙分佈
逄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堂號計復堂: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想報亡國之仇。大夫逄同建議說:“吳國現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驕傲。我們要是想滅吳雪恥,必須結交齊國,放棄楚國,跟鄰近的國家友好,表面上對吳國友好。這樣一來,吳國必然麻痹大意,我們利用它這個弱點,才能滅亡它。”勾踐採用了逄同的計策,果然恢復了越國的強盛,滅亡了吳國。
【逄姓宗祠通用對聯】
〖逄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掛冠避世;易位全君。——佚名撰逄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北海人逢萌,字子慶,家貧,曾任亭長。后離家去長安,正值戰亂,兒子逢宇被王莽所殺。他對友人說:“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到今天已經徹底完了,再不離開這是非之地,大禍就要臨頭了!”於是解下帽子掛在東都城門上,回鄉帶着家人渡海去了遼東。光武帝即位后,他又去了嶗山,養心修道,朝中多次徵聘,他都不去。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人逢丑父,晉、齊鞍之戰中,為頃公車右(在車上右邊護衛的武士),齊軍戰敗,他與頃公換了位子,使頃公得以脫險。
掛冠去亂;抗節成仁。——佚名撰逄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逄萌,家貧為亭長,既而去之長安,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即掛冠東都城門,攜家屬浮海客遼東。下聯典指南宋逄龍,隨文天祥抗呂師夔,戰敗沒於陣。逄姓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氏,現在山東分佈很廣,據本人了解,膠東地區較多,主要在青島、濰坊、煙台等地。如逄先知(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就是青島膠州人。別的省區的情況在下就不清楚了,還望諸位不吝賜教。本人姓逄,青島即墨人,現在濰坊,希望結交天下逄姓朋友,因為我們本是同根生嘛。
家族名人
以上就是逄氏起源的介紹,更多關於逄氏的內容請繼續關注“八字詳批網熊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