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起源于小乘佛法,乃是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圣者。可以說與大乘佛法的佛陀菩薩是相似的存在,那么現在修行能不能證得阿羅漢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解析吧。
阿羅漢現在雖然少,但也不是不能證得,就和修行成佛一樣,同樣是個艱巨的過程。而且他的修成難度,可以用極端困難來形容,你可以說修佛容易,但是卻很少會說證阿羅漢容易。所以你能不能證得,相信沒人敢給予肯定的答案,畢竟佛陀的原則是“緣起法則”,如果我們正確地遵行緣起法則,成為阿羅漢是容易的,如果我們違反了緣起法則,想成為阿羅漢就會極端困難。
因為我們已習慣安住于煩惱中,于是想成為阿羅漢就顯得異常困難。所以,我們可以引用佛陀所說的話:“只要所有的比丘都過正道的生活,那么阿羅漢就不會消失。”
所以要證阿羅漢,那么就必須過正道生活,從表面上看過正道的生活并不難,是我們能辦得到的。怎么說呢?只要我們能封鎖住煩惱,不讓它得到滋養,就像我們想殺死老虎,只要把它關起來,不給它食物,它就會自然死亡,不必進到籠里去面對它,而讓它有機會咬我們、撕裂我們。這是一種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技術,就是前面所說,我們能力所及的意思。因此,成為阿羅漢究竟是難、是易,全看所用的方法是對或錯而定,如果我們遵循佛陀的教導:“只要所有的比丘都過正道的生活,那么阿羅漢就不會消失”,那么,想要成為阿羅漢就不困難了。
推薦閱讀:佛教的人生三要是什么 佛教的人生三不要是什么 拜懺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講證得阿羅漢果,那是什么意思?
阿羅漢為聲聞四果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圣者。證得阿羅漢果證道佛教中最高果位。
阿羅漢佛教詮釋
1、梵語的音譯,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傳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種稱呼。又叫羅漢。
2、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后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3、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于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擴展資料:
阿羅漢意義
1、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2、根據原始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圣者,離貪斷愛,名色識三者不再相依相緣,再有再生之因緣滅盡,無因緣可記說。
3、應供:佛的十種稱號當中就有“應供”一項,而“應供”的梵語其實正是“阿羅漢”。阿羅漢福慧俱足,為眾生之福田,供養阿羅漢可以修福,以其能教眾生如何修福、修慧、斷煩惱。
4、殺賊:“賊”指煩惱,使眾生有損。阿羅漢斷除煩惱,故云“殺賊”。無生:無生是不生不滅,出了三界六道輪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阿羅漢
阿羅漢已經超越三界,為什么還要受業力影響?比如已經證得阿羅漢的目犍連尊者最終還是被殺死?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目犍連尊者雖然他跟隨佛陀出家修行,證得阿羅漢果,成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可是當業力成熟時,由于強大的業力,使他無法入定,也就無法生起神通,這就是所謂神通不敵業力。結果他被一群執丈外道痛打,直到全身骨頭都被打碎,因而造成他入涅槃。這個故事充分顯示因小果大的現象。
沒證得阿羅漢以前,別相信自己 出自哪部經
樓主,我不知道這句話出自那部經,但經文整體的意思應該不是你理解的這樣。.
.如下:
【心】心是什么?是個影子,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所以無形段,不過是六根和六塵相對起了認識,就做六識;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緣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執住個幻我成個幻見,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
但造成這個生死的是幻心,要開般若智慧了脫生死的,還是要用這幻心;成到佛,也是用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盤,還不是一樣是幻的?由此可覺本來沒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無生死,就用不著涅盤了,所以說諸法空相,涅盤生死等空華,即是此意。
但又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這是不得已而替初學的人說,其實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過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廢,所以權分真心妄心。真心是無心之心,何以叫無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
諸佛法,就是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凈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時時刻刻的自己,絕對是真實的;但是癡是愚,有計較嗎?
心,有菩提心、有大悲心。亦有貪心、嗔心。心有何罪?心有何假?是人執追而已。
本來自性是焰,心是光。此是佛乘。而顛倒之,以不以自性為體,而以心為體,此為十法界中四圣道、六道眾生;云云……
就算你證得了阿羅漢,你也還是你;自性也還是焰,心也還是光;與現在無異。只是你明白了而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