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來安徽歙縣看風水之際,再次來考證胡氏祖墳的發皇之墓。 績溪龍川坑口,自宋末風水大師賴布衣入住胡家尋龍點穴以后,胡氏家族御史以上的一,二品大員就出過十九個,明朝一品大員胡宗憲也在其例,是名付其實的風水寶地。
入葬發皇之地的是胡氏家族第四十二代傳人,是胡錦濤的第六代祖先,此墓金星座局,坐巽向乾,雖碑刻坐巽向乾兼辰戍,實為巽乾正向。 墓兩側呈八字形梯階,艮方來水與午方來水交合乾方出水。左右龍虎環抱,龍高虎低。內外堂局開闊,遠方案列兩重,龍氣畢聚。 此穴自數十里外少祖山離宮午方來龍,峰起尖形,是為離龍。后案環抱,緊列三重而來,至穴后巳方過峽,正應了葬經所言,真龍必有美峽,美峽必結貴地之說。峽過龍復昂首,穴后金星結地,穴前龍緊虎寬。南來之水經改道與艮寅之水交合而出乾位,立乾向變火局,寅午戌年家豪富,蜚聲科第出英賢。 此穴葬后六十年一九四二年壬午年生胡錦濤,復于二00二年壬午年胡錦濤任總書記,正合離龍火局午年之應。
向年師傅在胡錦濤任中央黨校校長時來考證此墓時曾言,此穴山環水繞,龍真穴的。人出必當位極人臣,為宰相之職。原因是此龍脈寬只四尺,而毛主席祖上發皇之地的龍脈寬達八尺,故為皇必艱。今細觀其地,艮方峰起木,火,坤宮峰來土形,乾方曲起水形,坐巽金星得地。乾坤艮巽四維之方,五星朝聚,文武全備,后案三拱環抱,前方龍虎有序,朝局內緊外寬,是為紫微之恒,位極至尊。
徽州人杰地靈,重視教育,幾百年來,出了無數文人雅士。古時都講“學而優則仕”,因此徽州確實出了不少當官的,有的村子里一家祖孫三代當丞相,這倒不稀罕。但是現在連續兩代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祖籍居然都是在徽州。
過去績溪是個偏僻的地方,現在方便多了,在徽杭高速就有一個出口到績溪。沿途景色優美,道路也極好,像一條旅游路,人車都不多。在鄉間彎彎曲曲地開了一陣子,胡家祖居所在的坑口村就展現在路邊。
站在村口望去,感覺這個地方很奇特。乍一看并不起眼,靠著小山順著一條小溪,開口處并不寬闊。但細看看,就有意思了,稍遠處有一架大山,山體發白,像一個大屏風,村莊兩邊是小山,就是那種傳說中的“左青龍右白虎”的架勢。小路彎彎進入村莊,小溪自然分開,繞村而過。盛夏期間,村莊周邊郁郁蔥蔥,村口照例有大的風水樹。從村口望去,一疊疊的徽派建筑,白墻黑瓦,小村靜謐而沉穩地守候在這里,在這里感覺時間停滯了。它好像在等待著什麼,大概在等待他的子孫們回來,也許是等候著先人的預言和期望成為現實?
坑口,古稱龍川。此地背靠龍須山,面向鳳頭山,有龍川溪穿村而過,匯入村子南面的登源河。龍川胡氏的始祖是東晉散騎常侍兼中領軍(大概相當于現在一個軍分區的頭頭)胡焱。胡焱原居青州濮陽縣板橋村,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他奉旨提兵鎮守歙州,胡焱大概精通風水,在駐守期間,他經過龍須山,一見當地山水不同尋常,想想看,一個地方前有鳳頭后有龍須,又有龍川溪穿過,這地方還了得。中國人都想當皇帝,這等風水寶地不能不占,胡炎于是決定舉家遷至此地,依山傍水定居下來,當然,賢人還會奉行中庸避禍原則,想當皇上是要遭來禍殃的,因此,胡氏先人就將龍川改名坑口。“坑口”的意思就是潛龍之處,總有一天胡氏子孫會有飛黃騰達之時。誰知道這一等,就是48代,近1700年。
按照胡家祖先的設計,坑口村就是一條大船。村莊成船形,龍川溪到船頭處分為兩支,左右蜿蜒從村莊兩邊流過。全村人都姓胡,在皖南話中,“胡”與“浮”發音相近。有船有水,又能夠浮著,村莊背后就是龍須山,這當然是好風水,龍川胡家就駐守此地,只等著潛龍飛騰了。但這個風水有一個命門,就是萬一世事動蕩風雨飄搖,浮動的船扎不下根,有可能隨波而去。這一命門令胡家人憂心重重。恰巧,有一位名叫賴文正的風水先生路過此地,看到這兒的風水擊掌叫好。對于這個命門,他告訴村民,船要想穩定,須靠鐵錨。鐵錨是丁字形的,所以得找一戶丁姓人家搬來龍川而且得住在村頭。按照賴先生的指示,胡家人找到一戶丁姓人家遷居龍川,胡家人對丁氏好生照顧,就讓丁家當胡氏祠堂的看祠人,衣食無憂。但是由于擔心姓丁的人口過多,“釘子”多了要戳破大船,據說賴文正還偷偷在丁家祖墳上做了手腳,讓丁姓只能代代單傳。這雖然是個傳說,但坑口的丁姓至今已單傳了16代確是事實。我在村里問了一個姓胡的小女孩認識丁家人嗎,她說丁家的孩子就是跟她同學,還是一個獨子。
龍川胡氏以教育為本,村中私塾是少不了的。不管你家官做得多大,經商有多少銀子,你的子孫考不上功名還是受人恥笑。因此,胡氏家族歷代人才輩出,光進士就出過24個,其中最興旺的時候是在明代中期。胡氏在明成化年間出了一個戶部尚書胡富,60年以后的嘉靖年間又出了一個兵部尚書胡宗憲。這兩位一個是“大司徒”財政部長,一個是“大司馬”國防部長,令龍川胡氏驕傲不已。
史載胡富“居官清正多盛德”,因不肯與人同流合污,辭官歸隱鄉里。傳說,皇上后來派員到鄉里看望胡富,此官在村口看到胡富正背草赤腳過河。他沒有想到,堂堂前戶部尚書竟是這樣清貧,于是如實稟報,皇上十分感動,下旨造了一座“官橋”。
胡宗憲更非尋常之人。這是一位讀明史必須了解的人物。他與海瑞同時代,與嚴嵩有交往。胡宗憲官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事,成為一代抗倭名將,在他麾下,武有戚繼光、俞大猷,文有徐文長(渭)、茅坤、沈明臣,還有一位高級軍事參謀——明代地理學家鄭若曾,他曾協助胡宗憲編撰了著名的《籌海圖編》。
胡宗憲抗倭,“攻謀為上,角力為下”。在徐渭等人的策劃下,他屢設奇計,用剿撫兼施的策略成功地瓦解了倭夷,剿滅了陳東、王直等一伙投靠倭夷的海盜。胡宗憲每役或穿戴胄甲,在第一線揮舞小旗指揮戰斗,或運籌帷幄指授方略,出生入死,為戡定倭夷立下赫赫戰功。官場昏暗、伴君如伴虎。就在胡宗憲奮勇平倭的時候,先后5次受到彈劾,最后只得屈死獄中,留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云”的千古浩嘆。
位于村中心的是胡氏宗祠,宗祠最終落成于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祠堂為七間三進建筑,占地面積1617平方米。前進是22米寬的重檐歇山式高大門樓,門樓內上方高懸‘龍川胡氏宗祠’匾額,書寫祠堂匾額的是蘇州才子文征明,當年就在兵部右侍郎、總督胡宗憲手下充任幕僚。雙開的祠堂大門上的兩位彩衣門神執刀相向而立,神情肅穆。在祠堂正門的門楣上現在懸著的是一塊新匾——江南第一祠。宗祠門樓的額坊上掛有以胡宗憲抗倭滅寇的戰爭場面為題材的木雕,享堂東西兩序的隔扇,用浮雕的技法雕出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寢樓閣扇有“百瓶圖”,百花百瓶無一雷同。胡家祠堂被專家們譽為“木雕藝術殿堂”。為褒獎丁家人為胡家護駕守祠有功,胡家人還在祠堂東側為丁姓蓋了一座副祠,但副祠格局比胡家祠堂小得多,而且各種尺度都要小,以示主次。在村里拐來拐去地找到了祖居,一個小小的青磚門樓,院門上釘著一個藍底白字的門牌:大坑口村10號,院門緊鎖,當地人說現在無人居住。
明清兩代,績溪徽商鼎盛。龍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經商,有的告老還鄉,有的遷徒定居外地。19世紀初,龍川胡氏中隅44世裔孫胡永源十六七歲離鄉,輾轉到了江蘇泰州黃橋,先在一家雜貨鋪當伙計,稍有積蓄后與徽州同鄉合股開了一爿“裕泰和”茶葉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積蓄漸豐后又到季家市獨資開了一家“胡永泰”茶葉店,不久“裕泰和”同鄉退股,胡永源便開始獨資經營。
胡永源獨生子胡樹銘(45世)子承父業,經營黃橋、季家市兩店,生意興隆。胡樹銘生有四子,四子胡炳衡(***祖父,46世)喜讀詩書卻屢試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錦”字輩為48世。泰州胡氏雖然遷居在外,但績溪鄉音不改,龍川鄉俗不變,死后仍歸葬故里龍川,牌位入龍川宗祠。就這樣,“龍川胡”的族人或聚或散,在各地枝枝蔓蔓地繁殖生息,坑口,這個小村莊始終溫馨恬靜地等待著,用1600多年的時間,才等到潛龍飛升的一天。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環境還是造就人才。靠宗親維系血脈,用祠堂維系傳承,賴風水奠定基礎,蒙教育贏得功名,中國人的祖先確實高瞻遠矚啊。
以上就是真龍脈的考證:胡氏祖墳風水的全部內容,更多風水命理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9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