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寶:自在人生就在忍
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又有哪個人不苦呢?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忍受的人,愈是痛苦。只有堪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人世間生存得更自在。忍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但能夠達到堪忍,則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四十二章經》中講,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凈無瑕穢,是為最明。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意識是說,僧人問佛:什麼樣的人有大勢力?什麼樣的人最聰明?佛說:能夠忍辱的人有大勢力,因為他不懷惡心,而且安然健康。能夠忍辱的人沒有惡念,一定被人尊敬。心中塵垢滅盡,清凈沒有瑕疵污穢,這樣的人最聰明。從沒有天地時開始,直到現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沒有未見過的,沒有不知道的,沒有沒聽說過的。得到了無所不知的認識(一切智),這樣的可稱得上是聰明的了。
正如寒山禪師的《忍辱護真心》: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忍辱是制怒的一部分,在面對一些無理取鬧之人的諷刺與侮辱時,能夠釋放于心外才能制怒。
拿破侖•希爾曾經這樣說:我發現,凡是一個情緒比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較理智。所以,我認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很多人為了一點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滿面,甚至與其他人大打出手,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是人生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克制憤怒是人生的必修課,那些怒火橫沖直撞而不加抑制的人是難成大器的。
我們分析一下,明朝幾經沉浮官員李三才的失敗的根源就不難發現這點。
明神宗時,曾官至戶部尚書的李三才可以說是一位好官。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他曾經極力主張罷除天下礦稅,減輕民眾負擔。而且他嫉惡如仇,不愿與那些貪官同流合污,甚至不愿與那些人為伍。但是他在忍上的造詣卻太差。
有次上朝,他居然對明神宗說:皇上愛財,也該讓老百姓得到溫飽。皇上為了私利而盤剝百姓,有害國家之本,這樣做是不行的。李三才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說話也不客氣的行為激怒了明神宗,他也因此被罷了官。
后來李三才東山再起,有許多朋友都擔心他的處境,于是勸他說:你嫉惡如仇,恨不得把奸人鏟除,也不能喜怒掛在臉上,讓人一看便知啊。和小人對抗不能只憑憤怒,你應該巧妙行事。李三才則不以為然,反而認為那樣做是可恥的,他說:我就是這樣,和小人沒有必要和和氣氣的。小人都是欺軟怕硬的家伙,要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沒過多久,李三才又被罷了官。
回到老家后,李三才的麻煩還是不斷。朝中奸臣擔心他再被重新起用,于是繼續攻擊他,想把他徹底搞臭。御史劉光復誣陷他盜竊皇木,營建私宅,還一口咬定李三才勾結朝官,任用私人,應該嚴加治罪。李三才憤怒異常,不停地寫奏書為自己辯護,揭露奸臣們的陰謀。
他對皇上也有了怨氣,居然毫不掩飾憤怒情緒,對皇上說:我這個人是忠是奸,皇上應該知道的。皇上不能只聽讒言。如果是這樣,皇上就對我有失公平了,而得意的是奸賊。
最后,明神宗再也受不了他了,便下旨奪去了先前給他的一切封賞,并嚴詞責問他,于是李三才徹底失敗了。
古人常說喜怒不形于色,而李三才卻不明白此點,不分場合、不分對象隨意發怒,自然只能產生失敗的后果了。
忍的內涵除了制怒,還有一點就是戒囂張。囂張是由傲氣引起的,因此戒囂張的根源就在戒除傲氣上一一戒除了傲氣就戒除了囂張。
有一個傲氣十足的富商腆著個大肚子來到寺院,站在財神面前說:你有什麼?還不是依靠我的供品,你才能活下去?
禪師聽到后很生氣,就把富商帶到窗前說: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許多人。富商說。
禪師又把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道:你看到了什麼?
只看見我自己。富商回答。
禪師說:玻璃鏡和玻璃窗的區別只在于那一層薄薄的銀子,這一點點可憐的銀子,就叫有的人只看見他自己,而看不見別人了。
富商面帶愧色地離去。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世人皆知,因此我們惟有謙遜己身,才能讓人進步。忍雖然博大精深,但只要做到制怒與戒囂張,便不難領悟其中的真諦。
事臨頭,三思為妙,一忍最高。你應當提高自己控制浮躁情緒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并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的波動。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忍能使我們消除憤怒,一個人倘若充滿憎恨心,缺乏忍的涵養,才會產生憤怒;具備忍的涵養,就不會有憤怒了,對于別人的傷害你能心平氣和,和顏相向,
就很難樹立怨仇,因而忍的涵養又能使彼此和諧,內心安詳。
佛陀因此常常警惕弟子,即使自己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因為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要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無我。因為你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接受你。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縮小自己。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傷害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一粒細沙就扎到腳,一顆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對事情當然就擔當不下去。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的關系。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以自我為大,不但使自己痛苦,也影響周圍的人群跟著爭執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養性中,
造就身心的健康以及幸福的人生觀。
愛是人間的一份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一一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要做個受他人歡迎的人,做個被他人愛的人,那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音和面色。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做事,一定要秉持著正與誠的原則;而待人,則要有寬與忍的態度。要以超然的形態、寬大的心胸來容納任何人。真正的圣人,既剛強又柔韌。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服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佛陀不但教導眾生修慈忍行,就是對自己的兒子也教他堅持慈忍。佛告訴兒子:我的一切財產都要留傳給你一一家的一切財產是有形的,有損減的;而我的財產是慈忍大法,是大覺智慧,可增長你無窮的福因及難量的法財。人人都能以慈、善、寬、忍施行于家庭、于一切眾生,人間便會常久散發著透徹的愛的光芒。
爭,只能為了善事競爭、與時日競爭一一一旦它的對象從自我投射到別人身上的時候,它就成為一個很不安的事,一件很痛苦的事了。所以,不正當手段的競爭,歷來為世人所不齒。
競爭孕育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上下之別、前后之分、得失之念、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了,犯了就敗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人們往往就是太執著,而有分別心,是你,是我,劃分得清清楚楚,以致我愛的拼命去求、去爭、去嫉妒,心胸狹窄,處處都是障礙。
一般人常言:要爭這一口氣。其實真正有修養的人,是把這口氣咽下去。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
人,大多數有名利之心,與人爭,與事爭。如果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世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能一字忍則無往不利,無事不成。人能忍則是非不生;出世之事業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字忍。
以上就是佛教七寶:自在人生就在忍的全部內容,更多佛教大全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