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什麼叫“天人之學”

解夢佬

什麼叫天人之學?

所謂天人之學,其實是天地人之學的簡稱,就是關于人與天、地之人之關系的學說。

這個學說在我國,從遠古時期萌發,一直延續、貫穿于中國學術文化的始終,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學術文化的一大亮點。

南宋著名易學家邵雍(1011—1077年)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做學問要是不觸及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就不足以稱之為學問。這話聽起來有點兒絕,但是仔細一想,卻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人本來就生存于天地之間,仰觀俯察,首先看到的就是頭上的天和腳下的地。所以,天與地,是人賴以生存的第一環境、首要條件。由此,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很自然地就成為人類所最先、最容易接觸到的客觀現象,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人類最先引發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而要探討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自然就離不開W:界觀、方法論。而中國先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從探討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開始形成和展現的。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在西方被稱之為哲學0因此,套用西方的說法,‘‘天人之學就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哲學。

2.為什麼說《周易》是天人之學

為什麼說《周易》就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哲學,即天人之學呢?

第一,即使作為卜筮之書,《周易》也已經蘊涵天人之學的成分。

我們前面講過,占卜產生于對天地變化等周圍的一切都茫然無知,而引發的探索和猜測。想當初,我們的老祖先,對于困擾自己的衣食之憂和生老病死,以及天災獸禍等災害,由于不明白發生的原因,于是就琢磨、探索,冥思苦想地尋找答案。從自身到外界環境,從地下到天上,找呀找,總也找不到真實的、客觀的原因,可又不死心,于是在冥思苦想中便猜測天上或者地下,存在一種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即神靈,在左右著自己的命運,并漸漸嘗試地通過某些征兆和相應的手段,來探索和破解其中的奧秘,溝通與神靈之間的關系,于是就產生占卜。

可以說,占卜從一開始就是出于對困擾人們的人與天地關系的探索,出于人與神靈即天地間神秘力量的溝通。而從龜卜到蓍占,都是出于這樣的溝通。從迄今發見的最早的卜辭中,為什麼天字出現較早,原因就在于人們最初以為神靈是在天上。

從另外一個角度即前面所講到的伏羲畫卦來看,也間樣包含著這樣的道理。取奇圃為陽,偶畫為陰;取三畫為一基本卦,其中上一畫象征天,下一畫象征地,而中間一畫則象征人;人頭上有天,腳下有地,正好把人處于天、地中間仰觀俯察的情形,十分形象地展現了出來。所以,單從基本卦的三個符號來看,也表明了我們的祖先對于人與天地之間關系的探討,展現著當時人們的世界觀,因而也同樣昭示著天人之學的萌芽。在伏羲八卦的八個符號中,代表天(乾)、地(坤)的符號之所以居于首位,表明人們起初對于人與天地關系的電視。

所以,即使作為卜筮之書,由于《周易》繼承了原始的卜筮文化傳統,反映了起初人們在人與天、地之間關系方面的求索和認識,構成了以天人整體觀為理論基礎的卜筮操作體系,并在卦爻辭中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風貌,注入了當時所具備的一定的人文知識,尤其是關于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的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就已經蘊涵天人之學的成分了。

第二,從《易經》到《易傳》,相繼提出天人之學的一系列范疇。

統觀《易經》之八卦、六f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符號系統,兩兩既對立、又統一的符號清楚可見。與之相應,是兩兩既對立、又統一的范疇體系,如潛躍、貞咎、吉兇、悔吝、內外、大小、生死、進退、剝復、得失、明晦、正反、往復、損益、甘苦、弗從、既未、禍福、泰否、始終,等等,集中體現了古人的辯證思維模式。

而在《易傳》中,這樣的范疇就更多了。如陰陽、太極、兩儀、時位、尊卑、貴賤、寒暑、晝夜、居動、憂樂、仰俯、彌綸、言行、靜翕、閡辟、賾隱、深遠、變通、屈信、善惡、諂瀆、安危、治亂、微彰、微著、顯幽、難易、利害、順逆、道器、理氣、有無、虛實、動靜、名實、常變、言意、意象、知行、剛柔、幽明、起止、盛袞、聚散、革故、鼎新,等等。

第三,《易傳》之所以使《周易》成為天人之學,主要是由于它創建了陰陽學說,及以此為理論基礎的三才之道"。

《易傳》凝結看孔子及其弟子等人的智慧,通過對《易經》的解釋,不僅從象數義理方面,對其意蘊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揭示和系統發揮,而目.透過其卜筑的外衣,提出并闡發了•一個以陰陽學說為基礎,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在內的,關于人與天地合一的,旨在探討自然和社會的普遍規律的三才之道。

《易傳》首次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陰陽觀念在中國起源很早,在伏羲畫卦中,其實就體現了上古先民對于陰陽觀念的抽象概括。《易經》以吉兇禍福等的矛盾轉化為研究對象,從事物的普遍矛盾中,概括出乾坤、泰否、損益等一系列對立概念,為陰陽范疇的提出提供了重要資料。《易傳》正是在總結前人的某礎上,第一次把陰陽觀念上升為范圍天地、曲成萬物的最髙哲學范疇,用陰陽二爻的錯綜變化來效夭下之功,來觀察、反映事物的淨盾運動。

陰陽學說是《易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易傳》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內容。由此,《易傳》十分強調日中則仄,日滿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成;強調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認為陰陽的相互作用,是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在內的、天地萬物變化和發展的根源和動力。

《易傳》一方面以分陰分陽,迭用柔剛來強調事物之間的差別;另一方面則又以陰陽合徳而剛柔有體來強調綜合、統一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在這種作用中,陰陽兩種勢力相推、相摩、相蕩,從而促成了萬物變化。而陰陽的對立、交感、往來、變化就是道。

由此,《易傳》將道的范疇加以具體化,提出了二個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范疇,這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正如《系辭下》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意思是說,《易》這本書內容廣大,尤所不包。其中講了天道、地道和人道。將三才統一起來,使陰陰符號每兩個為一組,分別定位在六個自下而上的位置上,所以就有六個符號。六個符號并非別的,而是人道與天道、地道合一的三才之道。

那麼,什麼是天道、地道和人道呢?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之《要》篇中,對此作了深刻解釋:

故《易》乂(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焉,故律之以柔剛;又(葙)人道焉,不坷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又(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書也,一類不足以亟(極)之,變以備其請(情)者也。故謂之《易》。

這是說,所謂天道,并不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所能涵蓋得了的,其主旨在于以陰陽為動力所促成的生生不息、大化流行;所謂地道,并不是水火金土木所能涵蓋得了的,其主旨在于以柔與剛為動力所促成的彼此依持、相反相成的協和;所謂人道,并不是父子、君臣、夫婦之先后關系所能涵蓋得了的,其主旨在于以上下、蕁卑為禮儀規范制約、協調互動;還有所謂四時之變,也并不是萬物的生存變化所能涵蓋得了的,其主旨在于八卦即天(乾)、澤(兌)、火(離)、雷(震)、風(巽)、水(坎)、山(艮)和地(坤)的彼此摩蕩。所以,《易》這本書之所以叫《易》,正在于它從天地之間紛繁復雜的變易中找到了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陰陽,及由此所決定的柔剛、仁義,因而稱之為《易》。

關于這一思想,傳世本《易傳》表述得更為清晰: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傳》)。天道所遵循和體現的是陰與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變化規律,地道所遵循和體現的是柔與剛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變化規律;而人道所遵循和體現的則是仁與義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變化規律。

顯而易見,三才之道是以陰陽學說為其理論基礎的。

天道與地道合而言之曰天地之道;天道、地道、人道合而言之曰三極之道;三極也就是三才。而廣大悉備的易道,則把天地之道和三極之道都旗括于其中。

所以,《易傳》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以天地為準則,因而能呰遍包括天地變化之規律。

三才之道,不僅貫穿于《易傳》之各個部分之中,而且將《易經》的象數義理,從整體上,髙屋建瓴地進行了挖掘、概括和總結,使其理論化和系統化。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其符號都是由從下到上的六個卦符所組成,而從下到上的每兩個符號為一組,依次代表地、人、天。人處于天地之中間,不僅體現了人在天地之間的客觀自然位置,而且使整個卦符構成了人與天地合一的和諧(中和)之象。中國自古所說的天人合一,實際上是天地人合一的簡稱。因此,中國傳統學術文化對于天時、地利、人和之所以異乎尋常地強調,不過是追求人與天、地之間的統一與和諧這一根本目標而已。

南宋易學大家朱熹(1130-1200年),在評點《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時,指出三畫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為天,中二爻為人,下二爻為地。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易學家項安世(11?9-1208年)也說言圣人所以三才而兩之者,非以私意附會,三才之道,自各有兩,不得而不六也。

因此,可以這樣說,《易傳》所講的易道,是對天道、地道、人道進行對照、比附、類比、綜合后建立起來的理論框架,具有符號化、規則化、系統化、簡單化、抽象化、有序化和整體化等等特點。易道所嚢括的三才之道,實際上是對于人與自然、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的洞察及闡述,是關于人與天地之間關系學說的核心內容,集中體現。

《易傳》認為,人對天地自然的效法,是至善至美大德之體現。因而其社會政治思想,如尊卑貴賤的等級觀念、保和大和的中庸思想、神道設教的教化主張和明徳慎罰的德治主張等等,雖然帶有明顯的儒家學說特征,但其理論基礎卻是陰陽學說和三才之道。

陰陽學說和三才之道,實際上是中國諸+百家和三教九流等等,所賴以建立的重要理論基礎。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由于《易傳》的創作,使《周易》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哲學天人之學。

以上就是什麼叫“天人之學”的介紹,更多關于算命不求人的內容請繼續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