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天人一物
古代說天人一物,就是說天、地、人是同一個體系,同一個根源;又說內外一理,就是人的內部和外部是一個道理,甚至心物一元,就是說心理和物質世界可以互相影響,一體同元。這些道理,都起源于易經,易經的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天的運行規律跟人身體的規律是一回事,天地之氣與人體內的氣運行規律是一樣的。《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合稱為三才。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典型思想。
據研究:人體血液成分近似海水,人的心跳與呼吸頻率4:1;與聲音在水中傳導是空氣的四倍相一致;強磁場條件下易發生子癇;曰蝕時易患冠心病、潢疬病;太陽黑子活動,耀斑大活動時易發生心律不齊;彗星接近地球時易發生大流行;天王星與冥王星或海王星不協調時,人吃食物易發生中毒;冥王星與放射性事故同步;海水長湖時老人易發生急性死亡,落潮時老人易發生慢性死亡;甚至人每天呼吸25290次(18次/分鐘)恰好與太陽二分點需要25290年走完一圈黃道帶相一致;每年春分驚蟄前后天氣突變反常時,人為事故、災禍也隨之增多;寒冷、潮濕天氣易發生關節疼痛,氣壓低易發生冠心病;夜晚睡眠血壓常小于白天;人體臟腑內分泌、經絡、氣血活動常在節氣當曰有變化;等等。
中醫認為天地合氣,命曰人。就是說天、地、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人類。既然如此,人的養生當然也不能離開天地了。它告訴我們,養生要順應天地,本質上就是說人必須順應環境的變化,身體才能健康,那麼,怎麼樣來順應天地呢?當中有些什麼奧秘呢?其實就是要遵循陰陽運行的規律,遵循陰陽變化的規律,在一天當中、一年當中,陰陽的變化,都有一個規律一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也就是陰陽不停地在變化的規律。我們養生就要順應這個規律來進行。
更深一點來講,就說到了心物一元,比如現代人熱衷的瑜伽,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才會健康。怎樣做到天人合一呢?道家有道家的方法,佛家有佛家的方法,不一而足,它們講究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天人既然合一,就沒有我了,沒有了我也就沒有天地了,真正達到了虛靜的境界,達到養生的目的。中醫一向糶尚法天地,恬淡虛無的養心法,雖然說法不同,但是都是在說兩個宇:虛靜。
周易上還有一卦大過,就是說不能太過頭,因為是陰陽對立,過猶不及,陽盛而陰衰,陰盛而陽衰。但是也不能不足,因為陰陽互根,孤陽不生,孤陰不立。太極圖中白色的里邊有一個黑色的小圓圈,黑色的里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圓闡,就是告訴我們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拿我們治病來說,比如治陰虛的藥,要補陰,但是藥里面往往要加一點陽性的藥,因為陰中有陽,這樣藥的療效才會發揮得更加充分。下面給大家列出一些常見的陰陽失衡的病理表征:
(1)陰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櫧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
(2)陽證: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干,苔黃,脈數有力。
此外,臨床上還有W虛和陽虛、亡陰和亡陽等證。這些病證的名稱中雖然都有陰陽,但實質上都是以虛證為主,應屬陰證。
(3)陰虛:由于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所致。主證為低熱獺紅,手足心熱,盜汙,口煤咽千,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浮有力,重取則無脈。
(4)陽虛:由于陽氣不足,陽虛則生寒所致。主證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苔白,舌質淡,脈細無力。
(5)亡陰:汗多而黏,口干喜冷飲,煩躁,面色潮紅,畏熱,舌紅而干,脈虛數而無力。多見于大失血或脫水的病人。
(6)亡陽:冷汗出,惡寒,手足厥冷,氣息微昶,喜熱飲,舌淡,脈微欲絕。多見于休克的病人。
以上就是天人合一:天人一物的全部內容,更多知命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