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震卦》曰:震,君子以恐懼修省。意思是說:《震卦》的卦象是震(雷)下震(雷)上,為雷相重疊之表象,如同驚雷震動,天下萬物都驚慌恐懼,君子也應該恐懼警惕,檢討自己的過失。
《震卦》告誡人們應正確地總結過去,為開拓新的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前進的道路上應堅持原則,隨時心懷恐懼,反省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命運亨通。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會有過失,人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失,認真改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己犯了錯,卻還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常常將別人身上存在的缺點問題看得清清楚楚,反而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孔子的弟子曾子主張一日三省吾身,無疑是了解自己的好方法,完善自己的好途徑。只有通過不斷地反省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并進行有針對性地改善。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對大臣們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意思是說: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
過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
在同大臣們討論隋亡的教訓時,唐太宗認為,隋煬帝殘暴拒諫,因而使得臣子不敢忠言直諫。為此,李世民要求大臣們為朕思隋氏滅亡之事,朕為公等思晁錯之誅,保證不重蹈隋亡的覆轍,不犯漢景帝殺晁錯那種錯誤。
然而世人大多自以為是,尤其是年輕人,往往盲目自信,爭強好勝,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正確,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從而導致是非不清,好壞不明。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知道對方的逆耳忠言是為了自己著想,就應當有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風度。人們認知事物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對自身的檢視也是如此,為此,吸取他人的正確意見是必不可少的。倘若聽不進逆耳忠言,過而能改就是一句空話。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任命杜淹為御史大夫。有一次,杜淹上朝時向唐太宗提議:中央各部門起草的公文可能會有差錯,應當派御史前去檢查。唐太宗征詢宰相封德彝的意見。封德彝說:國家設立的官職都有其明確的職責,官員如果有違法的地方,御史自是應當彈劾糾舉。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御史如果遍索公文,吹毛求疵,那就未免太苛刻了,而且這也不是御史的職能,有侵犯其他機構職能之嫌。
杜淹聽完封德彝這番話后一句話也沒說。唐太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申辯。杜淹冷靜地回答:天下之務,當盡至當,善則從之。杜淹這種聞過則喜、從善如流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借鑒。
知過能改,最關鍵是改。很多人面子薄,即使明知自己不對,也不愿讓別人知道。一旦受到別人的批評,就大傷自尊,覺得非常沒有面子。有些人會為此惱羞成怒,強詞奪理,甚至魯莽行事,釀成大錯。
對于面子問題,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有的時候,你越是
要面子,就越是會丟面子。而如果你不怕丟面子,真心實意改正錯誤,也許不僅不會丟面子,還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反而為自己爭到了面子。
晉朝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性使氣,是個遠近聞名的浪子。《世說新語》上說他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當時的人把他和南山虎、長橋蛟并稱為三害,而三害之中,周處為其中最大的一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其實就是希望三害自相殘殺,只剩下一個。周處殺死了老虎,又下河去斬殺蛟龍。周處同蛟龍搏斗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三害都己經死了,輪流慶賀。最終周處殺死了蛟龍活著回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己死,并為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把自己也當成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有個叫陸云的人,聽聞周處有悔改的愿望,便對他說: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患名之不彰!周處從此以后勵志好學,痛改前非,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屢建奇功的名將,名垂史冊。
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勇于承認錯誤,知恥而后勇,不斷改進,才能在事業的臺階上一步步前進,最終獲得成功。
以上就是關于易經震卦:以人為鏡君子一日三省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周易全書專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