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譯文】
早晨起床后,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一天之計在于晨,這便會有一個好的幵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才能確保健康。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出門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系好,祙子要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注釋】
①盥:洗漱。
②輒:立即,就。
③冠:帽子。
④履:鞋。
【評解】
俗話說"病從口入",一個人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清晨起床后,一定要養成先洗臉刷牙的好習慣,還要注意飯前便后 洗手,否則會為疾病的侵入埋下隱患。
個人的衛生也會影響到個人的形象問題,早晨是一天中良好的幵端,若起床后蓬頭垢面,沒有個好的精神,那這一天就會無精打采。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個健康的身體,不但有利于自身的發展,還可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著裝體現了一個人的儀表,儀表代表一個人的形象,不怕自己有 不好的容貌,但一定要有個整齊的穿著。整齊的穿著表現出對他人以 及對社會的尊重。著裝能增加交際魅力,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與其深入交往,是每個事業成功者的基本素養。
著裝對于人的作用,從一些俗話中就可以得知:人靠衣服馬靠鞍,服裝是人的第二張臉。會不會穿衣服,里面是很有學問的。著裝既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能體現一個人的禮儀、教養與品位。
一個人的真才實學固然是成功的重要基石,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除充實的內涵外,還必須注重個人形象,而個人形象又從整潔的著裝開始。整潔的著裝不僅能給人自信,還有助于一個人的成功。
穿農如同做人,整潔的著裝是對一個現代人的起碼要求。有時候,如何著裝不只是個人的私事,而是關系到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
所以在很多正式的場合,如高級酒店、音樂會、記者會等等,對于衣冠不整者,都是拒絕接待的。
【國學小百科】
古代的廁所
在《說文字釋》中詮釋"廁"字時說?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言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可見古人對大小便很講究。廁所的設置完全是為人所方便,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春秋末期《墨子•備城門》等篇中有"溷則城下積不潔之處"。
"溷"字在古漢字中就是豬在圈中的意思,所以說在春秋時期及以前的廁所,連高官貴人的廁所也是設在豬圈內的。漢代《說文》一書 中稱"豬圈為廁也",就是說豬圈和廁所并無什麼區別,可以混為一 談。
考古學家從眾多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中,就發現多件豬圈、廁所一體式的陶器模型,廁所與豬圈為鄰,可以想像,這種落后的布局必然是臭氣熏天、蠅蟲肆虐的世界。即使是達官責人也不例外。
在南宋的《齊東野語》中,就羅列了歷史上許多王侯顯貴在廁所遭受不測的事例。如秦朝著名宰相李斯,在廁所遇到一大群老鼠的 圍攻,漢代皇妃賈氐在宮內廁所也與豬遭遇過,更有甚者晉景公姬孺感覺肚子發脹,去廁所方便,結果卻不憤跌進糞坑而死,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殉難于廁所的君主。由此可見先秦廁所的簡陋。
到漢朝宮廷就開始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態度。親生兄弟并不是關系疏遠的人,臥室也不是會客的正廳.
《弟子蜆》新讀
衛生用具,就是人們俗稱的"馬桶"和"尿盆"。在我國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也提到過馬桶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曰自有糞人擔去。"馬桶最初的形狀是便于騎坐,后來才改成了圓桶狀,另外,還有筒形和鼓形兩種•高度都基本 適宜于人坐著大小便。清朝時,皇帝都不去屋外上廁所,要"如廁" 時,就由太監把馬桶送進屋來,馬桶用銀或錫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內盛有香炭灰。以便掩蓋"天子〃的排泄物,其舒適和衛生水平則提高多了。
【相關鏈接】
劉束帶
南齊時代的劉琎,字子敬,在泰豫年間曾經當過明帝的挽郎,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君子。他學識淵博,為人恭敬謹憤、剛方正直,與哥哥劉m都深為當世人所尊重。
有一天晚上,劉讞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情要跟弟弟交代•于是就在隔壁房間叫弟弟的名字。話音剛落,劉琎那邊馬上傳來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劉讞滿以為弟弟很快就會回應•可是左等右等,卻沒有等到他的回復,特別奇怪。過了好一陣子,才傳來了弟弟畢恭畢敬的聲音:哥哥,您有什麼事情嗎?
哥哥感到十分訝異,于是就責問他說:"我已經等了好久了,你怎麼到現在才回答7劉琎深表歉意地說:"因為我的腰帶還沒有系好,穿得這麼隨便,就回您的話,是多麼失禮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耽誤了這麼長的時間,實在是對不起。"
原來,當時劉琎已經穿好睡衣,躺在了床上。他一聽到哥哥在叫他,就趕緊下了床,把白天穿的正式的衣服拿出來,迅速穿上,束好腰帶,全身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并畢恭畢敬地站好之后,才回應他。
在中國古老的《禮記•曲禮》中,一幵端就說:"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指哪怕是任何微小的細節,都不忘恭敬謹憤的
孔子的學生子路性格直爽,有時不免流于粗野,孔子便常批評他 這一點,引導他學文習禮。子路平時不注意服裝修飾,身穿破舊袍子同穿著狐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慚愧。孔子稱贊他這種不嫉妒別人和不貪求富貴的品質;接著又指出,如果老是不修邊幅,那也是不好的。子路于是聽從了老師的教誨。
這一年,衛國發生了內亂,正在國外的子路聽說后,急忙往回趕。有人勸他:"現在國中十分危險,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災禍。子 路說拿了國家的俸祿,就不能躲避禍難。〃進城以后,子路竭力 幫助國君平叛,但還是因寡不敵眾,被敵人的武士擊中,帽子上的纓帶也被割斷了。子路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說:"君子雖死,但不能讓帽子脫落而失禮。"于是從容地系好帽帶子而死。
王安石的衣著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 的政治家,今屬江西的撫州臨川人。21歲中進士的王安石,早年致 力于學術研究,是歐陽修創導的古文運動的早期追隨者之一,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
一個人把精力全部傾注于內在的思想上,可能就會忽略外在的表現,王安石就是這樣的人。他儀表邋遢,衣著骯臟,須發零亂,不修邊幅的樣子登峰造極。他的先期出名也與此等儀表不無關聯。蘇洵在一篇文中說他"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穿俘虜衣,吃豬狗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有一次,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一起商議國家大事。談話的時候,一只虱子從王安石的衣服領子里爬出來,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點也不知道,后來這件事成為人們的笑談。
還有一次•他與眾人去洗澡,
這時候其他人對于他的邋遢也早有所聞,但是不知是真是假, 了試探他,便將他的舊衣袍子偷偷藏起,換成了新的袍子。這時他的舊袍子已經是十多天沒有換過了。而洗澡之后,王安石拿起新袍子便穿,若無其事,人家問他穿的是誰的衣服,他茫然不知,一點也不知道被人換過!可見他是多麼不在意自己的著裝以及形象。
王安石雖然衣著破舊污穢,外表不修邊幅.但他嚴于律己,勤奮 刻苦,才華出眾,嬴得了朝野士大夫的交口稱贊。
以上就是關于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的分享,更多弟子規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