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時’是時成就。所以不說明一個確實的日期,是為了避免歷史學家無意義的追根溯柢考證。這兒的一時,即是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時候,就是那個時候。
‘佛’是主成就。‘佛’是半梵話,具足是‘佛陀耶’。佛者,覺也。現在解釋三種覺:一、本覺——本有的佛性就是覺悟的,不需要經過修行而具足覺悟。二、始覺——剛開始覺悟。我們發心想要學佛法,研究經典教理,這叫始覺。三、究竟覺——開始覺悟后,一天比一天精進悟解佛法,等到完全明白佛法,成了佛,這就叫究竟覺。又有另外一種三覺的講法:一、自覺——自己覺悟真理。如二乘人(聲聞、緣覺)只能自覺而不能覺他,故又叫小乘人。二、覺他——自己覺悟道理后,也要把真理發揚光大,教化眾生,令其他的人也都覺悟。而菩薩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小乘人只知利己而不知利他,只想做個自了漢。所以佛斥責小乘人是焦芽敗種,不能弘揚光大佛法。三、覺行圓滿——這是佛的圓滿。佛是三覺圓,萬德備。
這位佛是指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凈飯王的太子,俗名悉達多。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
‘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住即是在的意思。王舍城就是摩竭陀國的京都,是頻婆娑羅王(佛的弟子)所住之城,該城四周有五座大山圍繞,在東北方的山,就是靈山。耆阇崛山也就是靈鷲山,因為山形好像一只鷲鳥,故稱之。‘王舍城耆阇崛山’是處成就。
‘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是眾成就。其他經典多數是說二百五十人俱,可是法華會上的人特別多,有萬二千人聚集。大比丘就是將要證果成阿羅漢的比丘,因而稱為大比丘。比丘是梵語,具足三義:一、乞士——比丘不立煙爨,每天到吃飯時,便托缽到城里或鄉村乞食化齋。這樣不僅身安道存,且又福利施主。佛制比丘有的日中一食,有的過午不食,這都是行頭陀行。二、怖魔——出家人受比丘戒時,三師七證就問道:‘汝是大丈夫否?’答:‘是大丈夫。’問:‘汝已發菩提心否?’答:‘已發菩提心。’在羯磨問答中,你答說已發菩提心,這時就有地行夜叉傳話給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又轉報給六欲天的天魔聽,說:‘人間又有某某人出家,佛的眷屬又增加了一個,而我們魔的眷屬反少了一個。’魔王聽了報告之后,心生嫉妒和恐懼,所以又叫怖魔。三、破惡——破什麼惡呢?即是破煩惱惡、無明惡,與貪嗔癡三毒惡。
在每一部經前面都有六種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與眾成就。有這六種成就,佛才說法。如果六種有一種不成就,就不能說法。
以上就是法華經: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的全部內容,更多佛經大全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熊掌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