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禪修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解夢佬

禪修即坐禪,通俗點說就是打坐,這是學佛弟子每日必做的功課之一,通過坐禪能夠了解自己的內心,能夠更深層次發掘自己的不足并且改進,因為禪修是一個精進的過程,因此它很有功德和利益,但禪修不能隨便做,所以下面就來簡單的說一說禪修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有哪些吧。

禪修的方法

1、在地上或者床鋪上打坐時,最好能夠采用散盤、單盤或者雙盤的方式,這是最基礎的打坐姿勢,一開始可能會比較辛苦,但需要堅持。初次練習禪修應以散盤為主,待全適應后改為單盤或雙盤;

2、打坐的時候需要閉上雙眼,同時雙手的掌心向上并放置在膝蓋處,不可隨意睜眼或者合手。

3、打坐時,頭部至上身應自然正直,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從頭到腳慢慢放松三次再開始;

4、每天打坐建議不要太久,初學可以在十分鐘以內,因為過久容易使腿部出現麻痹現狀;如果你打坐有一段時間了,那么可以打坐一個小時左右,同事最好在睡前打坐是最好的。

禪修需要注意的地方

1、禪修需要保持堅定的內心,如果你看見了任何景象,都不要執著下去,一切自然即可。

2、打坐的時候,建議保持燈光微弱,這樣就會顯得環境安靜,也不容易讓自己分心,減少干擾。

3、由于此在線禪修具有打坐相同的功效,因此如果身體任何部位曾或正在患病,會有一些如發熱、發麻、跳動等現象,這些現象都很正常,并且會一天比一天輕松,但是如果發現一天比一天嚴重,請立即停止禪修。

4、如果你是第一次禪修的弟子,在打坐過程里面出現了種種問題,都不必驚慌,這是一個適應過程,所以第一次禪修建議十分鐘即可,以后再慢慢增加時間。

閱讀推薦:穿袈裟有什么功德 佛教的六大神通是什么 拜佛燒香的含義

禪修靜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阿彌陀佛!師兄可以選擇棕質的拜墊或坐墊,純天然無污染,并且防潮隔寒,于身體有益。可以在屁股后面再墊一個小墊子,這樣利子端正身姿,利于入靜!上坐之后,端心正念,調整身姿,令平穩舒適,自自然然。一旦做定,就不要動來動去,坐定不動反倒容易入靜,也不容易腿疼。若是動來動去,很難坐下來,腿會更疼,心也更不容易平定下來。師兄,既是禪修靜坐,也要明白,禪修在觀照內心,令心專注,不散亂,為定。觀照一切萬法本自如如,不隨其轉,不被境界牽著跑,是為離相之禪。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么求答案

很多人都以為,禪修要全靠自己,屬于自力,念佛的人則全靠他力,這兩個觀念都不正確。其實禪修也需要靠他力,念佛也需要有自力。一個禪修的人,不太可能完全憑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完成。不論在印度、中國或在西藏,修行禪定的人還是需要老師、護法神及諸佛菩薩的護持。因此在中國禪宗寺院也供奉天龍八部、諸大天王等的護法神像。

古德常勉勵禪修的人要把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予龍天,所謂色身,就是我們的身體,當在打坐用功的時候,不管自己的身體,自然有道場的執事來照顧,依道場的生活軌范來調攝。而且如果要想修行修得好,還需要有護法龍天的護持,沒有護法龍天的護持,可能就會在身心方面有障礙出現,形成魔障。所以禪修而不相信在自力之外,還有佛菩薩及護法神的力量,那就不能夠算是佛法的修行。

另外,修行禪法的人必須要相信,除了用功打坐之外,也需要積功、累德;如果僅僅是自己打坐,就想得解脫或大徹大悟,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障礙,不能使我們真得解脫。因為自私鬼怎么可能開悟呢?所以禪宗也講修布施行、修懺悔行;如果沒有為眾生利益設想的心,沒有真正為他人奉獻的心,沒有奉獻的供養、布施行為,修行要想成功,是相當困難的。

過去禪宗的叢林里,許多禪師們在沒有開悟之前,都是為道場、為師父做種種的勞力工作,稱為行單。包括在廚房里挑水、砍柴、煮飯、種菜,或者維護道場的環境整潔清理、維修等工作。

所以傳統寺院中設有四十八項執事,是由出家修行的人來擔任的,僧眾只有在禪七之中不擔任比較復雜分心的工作,其他的時間,都會有長期執事的工作。因此,法鼓山的禪七中,也鼓勵禪眾要做一些坡事工作的。

禪宗叢林,同時主張要把多余的錢財衣物,布施給需要的人,自己留下的僅是最簡單的隨身衣物。在過去,所謂的禪和子,衣單少到只有兩斤半,因為他們將得到的東西,都布施出去了。

由此可知,一名禪修者應該要有供養心、布施心,要能舍掉自己身邊的長物,送給需要的人。

可惜我們現在見到很多禪修的人,態度狂傲、驕慢,內心自私、小氣,卻又缺乏信仰心,這是很可憐的、很危險的事。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來禪修的人,都希望能夠得到身心實際的體驗,獲得穩定、愉快、健康的成效;一旦得到健康、穩定、愉快的成效時,就認為這是自己努力修行的成果,不是由于諸佛菩薩的感應,當然也不是由于道場里面有護法神,更不會相信這是由于師父或者那一位老師的指導有方。這樣一來,就變成了驕傲、自慢、自負、自滿,沒有信仰心和恭敬心。

信仰的意思,就是雖然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知,可是相信有那種事實的存在,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就像見到一座高高的山,雖還不能親自上到山頂去,但是相信高山上一定有高人,高山上一定有好的風光,越是往高山上方爬,越能夠發現我們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這就是仰信。我們在低處對高處產生的敬仰,而在敬仰之外產生信心,相信其中一定有我們所不知的力量能幫助我們。如果信仰心不足,就不可能相信佛法所說,我們所不知道的事,修行便不會得力。

禪宗主張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成佛,相信自己本來就跟諸佛相同,不缺少任何一點東西。禪宗鼓勵只要把自我中心擺下,馬上就能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人人都能成佛。本來面目就是自性的佛,也就是說那是天然的、不是修行之后才有的,因此有許多人誤會禪宗,忽略了信仰心的重要。

這個觀念就基本理論而言是對的,可是,就實踐的、現實的角度來說則是錯的。這就如同,人人都可能成為父母,可是剛剛出生的小孩就是父母嗎?他還沒有長大,還沒有成年,尚不是父母,只是嬰兒。那么嬰兒將來能不能成為父母呢?不一定;有人從小出家修梵行,就不會成為父母;有的人結婚,如果沒有生育能力,也成不了父母。所以理論上人人都可能成為父母并沒有錯,但在事實上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父母。

又如同在民-主社會中,凡是公民,人人都有選舉權,也有被選舉權,可是絕大多數的人只有選舉權,而沒有被選舉的機會。因為能力不足,因緣不具,便只能夠選人,沒有機會被人選。所以如果聽到禪宗說:人人本都具有佛性,結果自己本身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個愚癡的凡夫,就想象著自己是跟智慧圓滿的諸佛相等;見到了佛像不僅不拜,而且訶罵,并說現在佛不拜過去佛,認為自性中就有佛,何苦去拜那些泥塑、彩繪、木雕的佛像呢?

這些人只信自心是佛,不信心外的佛。如果看到別人拜,就會說這是執著。有人向出家師父頂禮,那些自以為是修習禪宗的人看了就搖頭嘆氣地說:佛都不用拜,豈用去拜僧。

有一次有人正在頂禮我的時候,馬上有一個居士把他拉起來說:你不能拜啦!你不要害了法師啊!我被拜,是我被害?我都弄不清楚了,我問:你是什么意思?他害我什么?他說:如果你真正是個得道的高僧,還需要人拜嗎?如果你需要人拜,那表示你心中有執著,他越拜,你就越覺得是一位高僧。那你這一輩子不要想得解脫開悟了。哎!我想也有道理。他接著還說:如果你真正得到解脫了,他拜你,那你應該要訶責他:不要著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然沒有師父相、徒弟相,你還拜什么!哎!這個居士還真是厲害,我問他說:你拜不拜佛啊?他說:我拜自心中佛。我說:你怎么拜法?他說:我不用身體拜,我用心拜。我說:你的心怎么拜?他說:我心得自在就是拜,心無罣礙就是拜。他的意思就是不需要禮拜佛菩薩,除了相信自己之外,他一切都不相信。

其實,這不是佛教,不是禪宗,是一種傲慢的魔見,缺乏信仰心。這種人可能有一點點禪修的小經驗,所以有這種增上慢的自信心,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禪書,結果被纏住了。他們在活著的時候,認為自己已經解脫了,可是,一旦死亡,福報大就進入天界,唯其知見不正,不信三寶,所以雖入天界享福,報盡必墮惡道;如果是心態不正,不持凈戒,常做壞事,那就下地獄如射箭般迅速了。

所以禪宗祖師們還是相信有天堂、有地獄、有佛國、有娑婆,只不過對于正在精進用功,禪修工夫已很深厚,但其心中尚存執著的人,才會對他們說:沒有佛、沒有法、沒有僧、天堂沒有、地獄沒有。因為如果心中執著三寶、天堂、地獄,必然不得解脫。可是,對于初機禪修的人,一定要因果分明,凡圣宛然。否則說是不要執著,結果因果顛倒,以凡濫圣。畢竟凡夫就是凡夫,不要想象自己跟三世諸佛,都是平起、平坐、平行的古佛再來。

禪的修行,不僅僅是打坐而已,禪的修行不是唱高調,只求開悟,要跟三世諸佛論平等。弘揚禪法,同時也要提倡信仰,則個人的修行更容易得力,人格會更完美。而且禪法一定要去我執,去我執一定是從起信、布施、持戒開始;要以慚愧、謙虛、感恩、懺悔心來消除我執,要相信三寶,要信諸佛菩薩,要信護法龍天,要信歷代祖師,要信指導你修行的老師。否則的話,剛進禪的法門,就不拜佛、不尊法、不敬僧、不信護法諸天,如此的慢心十足,就根本不要想能開悟見性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