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去過寺廟,那么一定會驚嘆佛教法器的精妙,其中很多都是古時候留下來的文化魁寶,可以說佛教的法器本身就是一段文化史,說到這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那么多人對法器如癡如醉了,那么你是否知道佛教法器都具體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詳解吧。
梆
這種法器的名字肯定很多人覺得陌生,這是為何?因為這種法器常懸掛在浴室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通知大眾要入浴或者齋食的時間到了。一般來講,在在古代禪林中,常懸掛于浴室,現今一般寺院則懸掛于齋堂外,以用來通知大眾用齋。
木魚
木魚不用多說,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法器。我們在參觀出家人誦經念佛的時候,就時常能夠見到木魚。一般都是誦經時所敲打,大眾誦經時,音聲隨其節拍而整齊劃一。此外,誦經敲打木魚,取意于魚的特殊習性,即不論在水中悠游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引磬
這是一種誦經禮佛的法器,一般都不會貿然使用。其形狀比較特別,在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以小鐵枹擊之,于誦經禮佛起止時擊之,以引起大眾注意的佛教法器。
大磬
大磬的形狀像一個碗,一般都是以銅鑄造,常擺放在佛臺的右側,在進行佛事活動的時候,就會用木棒進行敲擊,然后順著節奏,引導其他人誦經念佛或者禮拜。一般來講,大磬為直徑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維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禮佛,皆鳴三下。
閱讀推薦:學佛難進步的原因(一) 學佛難進步的原因(二) 學佛難進步的原因(三)
佛教的八大法器,都代表一尊菩薩,都是哪八位大菩薩?
佛教八大法器 沒有代表菩薩一說, 八種佛法器是:散蓋(寶傘),金魚,吉祥瓶(寶瓶),妙蓮,右旋白螺,金剛結,勝幢,金輪。簡稱傘,魚,瓶,蓮螺,結,幢,輪。其名目暗喻有關佛教教義。傘蓋寓意佛之凈德覆蓋一切,金剛界為白蓋,胎藏界為赤蓋,佛教界將以白紅色絹制就之張開傘蓋儀仗及供器。
魚因佛教有阿彌陀佛化身為魚救濟眾傳說,被信徒視為吉祥之物。
瓶在佛經中譯為軍持,是華瓶等物總稱,被尊為佛具或法具,《觀無量壽經》載:“有一寶瓶,盛諸光明”,密宗則將盛放灌頂誓水之瓶器稱寶瓶。瓶多以赤銅制就,內盛香料,珍珠,金銀等寶物,瓶頸扎結彩繩。
花也稱妙蓮,乃佛教主要象征。尤以青蓮枝葉修廣,青白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被佛教比喻為“佛眼”。
右旋白螺即寶螺,指以銀鑲嵌之大海螺,佛教比喻佛之說法廣極大眾,螺聲勇猛,即表明大法勇猛,暗喻說法降魔。密宗尤其推崇此物,視為重要法器。
金剛結俗稱有:百結,盤腸等,其呈錢結狀,無頭無尾,佛教以此結無窮無盡,比喻佛之說法。密宗,信徒以接受金剛結象征接受佛法。
幢也叫寶幢,金幢,是佛教用以懸掛之長形筒形裝飾品,以黃色錦緞等絲織品制就,用金裝飾幢及幢竿者稱金幢。用寶珠等飾物者稱寶幢。
輪指金剛輪,金剛輪為佛教轉輪圣王七寶之一,分金,銀,銅,鐵四等,因而依次產生金輪王至鐵輪王四種等級。
佛教的八位大菩薩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 八位中又以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最為著名。 觀世音又稱觀音。佛經說,每當眾生在受苦受難時,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就會來拯救他們。因為觀世音職責是拯救一切疾苦眾生,部分貧富貴賤,因此人們稱他大慈大悲觀世音。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意思是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薩的職責是專司智慧,代表大智慧,所以又稱大智文殊。 普賢菩薩的職責是專司理德、行德,表大行,所以又稱大行菩薩。 地藏菩薩是梵文的意譯,指大地,藏指儲藏、存有。地藏負責普度眾生兼任幽冥教主,即救度地獄眾生。
佛教的法器怎么使用/佛教的法器怎么使用
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為準,例如晨鐘暮鼓以及各種報鐘、板聲等。寺院中用于莊嚴佛壇及祈禱、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的念珠、錫杖等修道資具,都是法器法物。茲將寺院道場常用的法器法物列舉如下:一、鐘:寺院為報時、集眾所敲打的法器。依其用途分為梵鐘與喚鐘兩種。
二、鼓:有羯鼓、魚鼓、云鼓、搖鼓、金鼓、石鼓、懸鼓等。依其用途可分為:齋鼓(食時所用)、浴鼓(浴時所用)及誦經、梵唄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見于大殿前的左右兩方建鐘鼓樓,分別安置鐘、鼓,稱為“左鐘右鼓”。又寺院每于晨昏擊鐘敲鼓,以警行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稱為“晨鐘暮鼓”。三、鈴:在佛前誦經時所鳴打的法器。具有驚覺、歡喜、說法等三義。鳴鈴以供養諸尊,稱為振鈴。密教修法時,為驚覺諸尊,或使其歡喜,即振鈴發聲。
四、板:報知時刻或集會時敲打的器具。依其形狀稱為云板、魚板等。五、梆:為禪林用來通知大眾入浴、齋食的鳴器。在古代禪林中,常懸掛于浴室,現今一般寺院則懸掛于齋堂外,以用來通知大眾用齋。
六、木魚:誦經時所敲打,大眾誦經時,音聲隨其節拍而整齊劃一。此外,誦經敲打木魚,取意于魚的特殊習性,即不論在水中悠游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七、引磬:俗稱小手磬。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以小鐵枹擊之,于誦經禮佛起止時擊之,以引起大眾注意之法器。
八、大磬:大磬為直徑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維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禮佛,皆鳴三下。九、鐺子:法會唱贊時,與鉿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莊嚴節奏,為板樂供養之一。
十、鉿子:法會唱贊時,與鐺子配合板眼敲打。鉿子不敲時兩片合攏,敲打時六指托之,放于胸前,所以又稱“平胸鉿子”。十一、鐃鈸:鐃、鈸原為娛樂用的樂器,后被用于佛門中的伎樂供養,而成為塔供養及佛供養的法器。
十二、如意: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所持的法物,表示吉祥如意。原為印度古時的爪杖,形狀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如意。十三、拂塵:乃將獸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長柄,用以拂除蚊蟲之物,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蟲的工具,在佛門表示清除煩惱、塵垢的意思。
十四、香板: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形如寶劍),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諸多名稱:用以警策用功辦道者,稱“警策”香板;用以懲誡違規者,稱“清規”香板;用以警醒坐禪昏沈者,稱“巡香”香板;于禪七中使用者,稱“監香”香板。一般系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維那、知客、糾察等職事持用。十五、念珠:念珠乃念佛時計數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圓滿、佛心的表征,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壞事外,也是美好的裝飾。
除了上述所列之外,幢幡、蒲團、手爐、傳爐、香爐、金剛杵、戒尺、毗盧帽等,都屬法器法物之列。法器具有報時集眾、警策精進、伎樂供養、莊嚴道場等功能,如果敲打不如法,則會擾亂大眾,因此,司法器者應以“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來自我警惕。佛教早晚課法器怎樣敲
佛教寺廟早晚課時,排班兩邊對面站立。轉身向上,一聲引罄;問詢,一聲引罄;完畢,轉身對面站立。
然后,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再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再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轉身向上。一拜,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三遍;將引罄捺住;輕敲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起身,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
二拜時,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起身,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三拜,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引罄,二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起身,一聲引罄,四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輕輕敲四聲鈴子(或木魚、或鼓)。
問詢,一聲引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引罄,二聲鈴子(或木魚、或鼓);輕敲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敲六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輕敲三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敲三聲鈴子(或木魚、或鼓);再輕敲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敲六聲鈴子(或木魚、或鼓);連續輕敲三聲鈴子(或木魚、或鼓);再連續敲四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大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大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大罄;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一聲鈴子(或木魚、或鼓)。完畢,開始誦香贊,誦經。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