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正確認識佛教

解夢佬

現在很多人對佛教的認識都是一知半解,大多都停留在燒香拜佛的階段,其實佛教有很多知識以及道理,如果我們能夠對佛教有個清晰的認知,那么對我們的人生都會非常有幫助,因此下面就來簡單的說一些佛教相關的內容以供大家學習吧。

佛字本身就代表著覺悟的意思,即從生命中破除迷茫獲得覺悟成佛。在佛教之中,佛和眾生的差別很大,這不僅僅是迷和悟的差別。有人認為迷者為眾生,覺者為佛。因此佛法就是覺悟之法、覺者之法。很多書中都說到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的創始人是某某,一般也都說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但實際上,將佛法理解為釋迦牟尼開創之法,以釋迦牟尼為佛法的源頭,在理論上是講不通的。

在大乘佛教眼中,世間就是一粒沙塵,而沙塵滿地都是,所以眾生也如同沙塵一般,非常渺小,當然佛菩薩也是如此,即世界無量、眾生無量、佛無量。從總體上來說,世間的成、住、毀、空無始無終,眾生的生死輪回無始無終,佛與佛法的存在也是無始無終。這就如同雞和雞蛋的道理是一樣的。從邏輯上來說,沒有第一個佛,也沒有第一次創始的佛法。因為佛從法中生,如果沒有佛法,佛從何而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佛,法由誰說?沒有佛就沒有佛法。

佛是按照佛所說法修行成佛,佛在成佛之前就有佛法;同時,佛法又是由佛來宣說。因此,法不是佛創造的,佛只是揭示、解釋了宇宙人生的客觀規律。佛有無數,在我們所處的這一賢劫時期,先后要出現一千個佛,釋迦牟尼是第四位佛,之前曾有滅事佛、金寂佛、迦葉佛三佛住世,未來佛彌勒佛是第五位佛。因此,釋迦佛不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佛所說法,是承繼了先佛所說法。

閱讀推薦:放生能明白的道理 放生就是放死? 如何放生,放生的具體方法

如何正確理解佛教1(果卿居士

我們要了解什么是佛教,那我們不妨從“佛教”這二個字來看。佛教,什么是佛教呢?我們說佛教就是 佛陀的教導。那么 佛陀又是誰呢?
一般人所知道的 佛陀,其實可能都僅止于把他視為是跟世間的圣賢,或者是一個偉大的神明,或者把他比擬為是像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一樣。可是我們深知了佛教的這些菩薩弟子們,往往我們所知道的 佛陀的偉大,是遠超過眾生所能夠想像的。比方說,我們所感受到的 佛陀,第一個是: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說,佛陀在成佛的時候,發起的各式各樣的智慧,像比方說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那這一些的智慧,使得 佛陀因著這個智慧,也具有了無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對于每一個眾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業報是什么,他的因緣是怎么樣,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也因此,佛陀對于每一個眾生的教化,都是會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為這個眾生作最好的安排;甚至由于完全平等的關系,佛陀也不會對哪一個眾生有特別的排斥,反而是每一個眾生都一視同仁的,一樣都會幫助他,希望他能夠在學佛的道路上能夠走得很順。所以,這一些的智慧跟能力,我們在這里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說得盡的。
不過,佛陀即使有大智慧跟大能力,但 佛陀跟我們說的一神教的上帝有一些根本上的不一樣。比方說,佛陀不能夠賜給哪一個眾生解脫,這個跟一神教里面所有人將來所受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賜與,有根本性的差異。在這一點上面,佛陀更像是眾生的導師,像是眾生偉大的導師;因為 佛陀他的地位就是要牽引眾生、教導眾生,讓眾生能夠自己學習著解脫,并且終有一天自己邁向成佛;所以,佛陀不能夠直接賜給我們解脫。同樣的,因為對眾生一律平等的關系,所以 佛陀也不會選擇判定,誰應該上天堂,誰應該下地獄;在真實的佛教的世界觀里面,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完完全全都是我們自作自受。那 佛陀所作的,往往都是在悲愍眾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走的狀況之下,盡量想辦法,按照我們所能理解的方式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避免下到三惡道,比方說是避免下地獄。當然,如果我們因為福德很大上了天堂,佛陀也替我們高興;但是 佛陀也會告訴我們,天堂畢竟不是久居之地。這一些的狀況,是跟一神教的上帝有很大很大的差別。所以,如果要光是就這些來講的話,我們說 佛陀的偉大跟獨特,可以說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的神明,或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救世主、上帝等等,都完全的不一樣。
并且,佛陀也不像是現在有一些人講的,有一些人認為 佛陀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偉人,他在兩千五百年之前誕生,后來出來弘法之后,然后八十幾年之后就入于涅槃了,就圓寂了;但實際上,佛也不像這些人所想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世間的圣賢而已。實際上,佛陀的報身現在還常住色究竟天,繼續的利樂十方的地上菩薩;佛陀的報身也是常常會在諸界現身,來利益十方的有情眾生,所以這個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樣。
再過來,我們也順便要提醒大家,按照 佛陀的開示的話,下一尊成佛的即將就是 彌勒佛。所以,從我們知道現在我們的 釋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會是 彌勒佛;從 釋迦牟尼佛到 彌勒佛之間,按照正確的佛經解釋,中間是沒有任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沒有任何一尊佛會出現的。所以各位觀眾,如果您在外面經常聽到有許多人號稱他已經“成佛”的話,建議您要回頭來比對佛經,去看看說這個是不是一個妄語的狀況。
講完 佛陀之后,我們再來看看 佛陀的教導。我們剛才說到,佛陀就是眾生的導師,所以 佛陀的教法就是所謂的佛法。那么這個教導的內容是什么呢?我們可以說基礎來講——佛陀教給大家的基礎,比方說,什么是正確的因果觀,我們應該怎么樣看待這些因果關系;或者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夠有很大的福報,這個是關于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這是基礎。另外,佛陀也教給我們怎么解脫。那當然解脫呢,我們首先要認識什么是煩惱,知道真正煩惱的來源跟它的關鍵之后,我們才能夠進一步的,談如何減輕煩惱,如何消除煩惱。這個是關于讓眾生可以自己修行,自己來解脫的部分。那么再上一層的話,佛陀還教給大家怎么樣叫作菩提。菩提兩個字,給大家一個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菩提就是我們在《心經》里面所看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每一個人本來就具有的清凈本心。佛陀在這一方面也教導大家,怎么樣才能夠找到清凈的本心,又怎么樣才能夠真正的見到佛性,明心見性之后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于諸法得自在。所以 佛陀的教導,大致上我們可以說,就是包含了以上的這些內容。

但是這一些以上的內容,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聽到外面的說法,就很容易去判斷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說在佛教里面,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名詞,比方說“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或者我們也常常聽到一些人會引用《心經》上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我們聽到這些名詞的時候,沒有錯,這一些都是佛教里面的名詞;但是這些名詞,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呢,恐怕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深思。因為名詞就僅僅是名詞而已,我們要知道它是不是代表佛教,還要進去看看,它里面的道理到底是什么。

那為了要幫大家更進一步的厘清什么是佛教呢,我們不妨以 佛在當年,佛在最后要入涅槃的時候,給弟子們的訓示,我們從這里切入。佛陀給弟子們的訓示有兩句話:一個是以戒為師;一個是以法為師。一個是戒,一個是法。
從以戒為師來看,我們就提醒大家,因為佛戒——不管是聲聞戒或是菩薩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凈的戒法;所以,以戒為師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佛陀一定不希望我們接近任何的怪力亂神的事情;因為,即便是在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是嚴禁弟子在不當的場合任意展現神通。所以,各位觀眾,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亂神的現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場有怪力亂神的這些事件的時候,建議您應該要盡速遠離,因為那多半不是佛教。

另外一點,以戒為師所衍生出來就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我們的道德倫常。所以這個部分請大家也要特別注意,因為我們在許多的社會新聞上面,都看到有許多個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然后去侵害了婦女們;這些狀況它之所以會存在,就是因為大家認為宗教的力量,可以凌駕于道德倫常。這個部分我們如果從以戒為師的立場來看的話,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是佛教,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道德倫常。

第三個,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行善。行善這件事情,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行善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沒有錯,行善是我們本來應該做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但行善絕對不是代表佛教。為什么呢?簡單的我們來看看,佛在世的時候說法了四十九年,那這些說法,請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經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經典,只占了全部經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個的說法,絕對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這就表示著,我們光是行善并不代表他真正傳承了 佛陀所教的教義。另外,從菩薩六度來看,菩薩六度里面的話,布施也只不過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度而已,其他還有五個項目需要好好的去修學。所以,從此就可以看到,行善本來就是我們所該做的,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義。
接下來,以法為師。我們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們希望大家以智慧為先,以智慧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親近的師父,不管他的名聲有多大,或者您對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對他的說法,仍然是要回歸佛經來判斷:他說的法,有沒有哪里違背了《金剛經》,有沒有哪里違背了《心經》,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經》不符合的。這個是我們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說我們剛剛提到的經典的部分呢,的確,因為經典是從佛世以來到今天,這么長久的時光里面,我們可以依循的部分;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說,經典里面隨著時間傳承的久遠,也不能避免的會混入一些,它的義理可能不太正確的部分。所以,我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說,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經典、般若的經典或是唯識的經典,包含《法華經》、《華嚴經》這類型的經典,都是所謂的正信的經典。但是,這里我們沒有時間跟大家詳細說明,但是希望大家先遠離密教部的經典;那密教部的經典,如果各位要修習要閱讀的話,只有一部《楞嚴經》可以看,密教部的經典只有一部《楞嚴經》可以看!我們如果說能夠依 佛的經典,來作為判斷的依止的話,那么不管上師有多大的名氣,或者我們跟上師有多深的情分,其實我們如果為自己的法身慧命著想的話,還是要回歸 佛說的經典,要對上師所說的法要一一來檢視。

最后要跟大家講,佛陀的全部的佛法,可以劃歸為解脫道跟佛菩提道。簡單跟大家說,解脫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對治煩惱,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開悟——明心見性,然后于諸法能夠真正得到自在。

最后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啟超曾經在《學問之趣味》一文說,他說在寒冬里面曬太陽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這就是所謂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學佛過來的人,我們都知道,學佛對我們的人生真的幫助太大了;甚至不只是對這一世的人生,對于我們往后都會幫助很大,我們有深深的體會。也在這里希望,能夠透過簡短的錄影內容,把佛法的美好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一同來學佛。
以上是摘錄于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一集 何謂佛教? 正緯老師主講的部分內容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