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小孩長命鎖一般是誰送

解夢佬

長命鎖是一種象征著長命百歲、無災無難的飾品,多是小孩子佩戴在身上,呈鎖頭形狀,以金銀打造。而小孩的長命鎖大多由外公外婆、干爹干媽來贈送,從而提升小孩子的好運氣。

長命鎖是什麼

長命鎖,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大多是金屬或金銀做的飾物,呈古鎖的樣子,在明清時候特別流行。按照傳統的說法,只要掛上這種飾物,就能幫小孩祛災去邪,“鎖”住生命,所以很多兒童從出生不久就掛上這種飾品,也有在新生兒滿百日或者周歲的儀式中掛長命鎖,一直掛到成年。戰亂年代在小孩胸前掛鎖,其意義在于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人們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所以,人們把這種鎖稱作長命鎖。

長命鎖的歷史由來

長命鎖是從“長命縷”演變來的,拴五色絲線(長命縷)之俗源于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或為上古時代南方古越人的文身遺俗,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這習俗自漢代時已流傳到北方中原各地。據《太平御覽》卷三一引漢應劭《風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在漢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不僅用于端午,還用于夏至。

到了宋代,這種風俗,繼續存在。不僅流行在民間,還傳入宮廷,除婦女兒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每到端午節前,皇帝還在長春殿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宋代稱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為“珠兒結”、“彩線結”,可見其形制已較復雜,除絲繩、彩線外,還穿有珍珠等物,在當時京都等地的街市上還有不少店鋪和市販,專門以銷售這種飾物為生。

到了明代,風俗變遷,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兒童,并成為一種兒童頸飾。一般多用于小兒滿周歲時,百索的進一步發展,就成了長命鎖。

送長命鎖的民俗講究

外婆送長命鎖

在江南地區,外婆要給剛出生的外孫送銀制的裝飾鎖。這種銀鎖有圓形的,也有橢圓形的。一般長10至14厘米,寬6至8厘米。用項鏈或絲編帶穿入鎖檔中,形成一個圈,掛在幼兒脖子上,鎖垂在項下胸前。俗信戴鎖可以保佑幼兒無災無疾,健康成長。銀鎖正反面有文字與圖案,它們都具有增強鎖的保育力量的作用,或者說都表達了人們對于幼兒生命長久、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文字多出現在正面,一般為“長命百歲”、“長命富貴”、“長發其祥”、“后生可畏”等字樣。圖案多鏨在反面:多為麒麟、龍、虎等吉祥動物。

干爹干媽送鎖

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帶,舊時新生嬰兒人家,恐新生嬰兒體弱多病,便采取替新生嬰兒認干爹干媽的辦法消災避禍。所認干爹干媽為多子多福長壽之人,這樣才能給新生嬰兒帶來好運。干爹干媽要出錢為新生嬰兒打制銀鎖和項鏈圈一個,戴在嬰兒頸上。孩子長到12歲,便被認為已經過了危險期,則要取掉銀鎖、項圈,稱之為開關。俗傳行過戴鎖與開關儀式的小孩,便能擺脫命運中的難關,無病無災,健康長壽。江蘇地區干爹送給小孩的長命鎖不是戴在脖子上的,而是掛在小孩的臥室中的。送長命鎖儀式在認干爹時舉行。認干爹時要用干爹的姓給干兒子取個名字,叫“繼干名”。還要寫“承繼紙”。承繼紙是個小立軸,長二尺,寬一尺,紅紙綠邊。

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官方微信,獲取更多風俗民俗獨家資訊。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7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