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就是在閬中,最早的時候春節指的就是立春歲節,后來慢慢演變成單獨的節日,直到民國時期政府將春節的日期明確定為農歷正月初一,而這一春節日期一直沿用到今天。
春節的歷史來源
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于一歲(年)農事結束后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后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跡。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的蛛絲馬跡。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立春,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故立春為“歲始”(歲首),也即“歲節”。
傳聞中,上古春節,也就是立春歲節起源于閬中。早在公元前110年,閬中古天文學家落下閎(hóng)豎竿觀日,以竿影長短確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據一年中晝夜的長短變化確定出“春分”、“秋分”。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立春、雨水、驚蟄等二十四個節氣。
春節的文化意義
1、團圓和諧
春節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團圓與和諧。外出遠門的人無論離家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因此春運每年都是熱點話題,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春節文化內涵中的和諧,首先是每個人都要心情舒暢。我們常說:“新年快樂。”它不僅僅代表著祝福,更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體現,希望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和諧相處,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保持和諧,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里,才是快樂的幸福的。可以說,春節就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
2、辭舊迎新
我們常說:“辭舊迎新。”辭什麼,迎什麼?辭的當然是過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但我想我們要抓住最重要的,總結得失,吸取教訓,“一年之計在于春”,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項事情做好充分準備和計劃,而不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各個單位到年底都要進行述職,這就是辭舊迎新的好的方式,也是對春節文化內涵的正確闡釋。
3、傳統信仰
每年春節祭祀祖先,敬奉神靈的活動,更是傳統孝道的一種延伸,寄托著人們對祖先的崇拜及對自然的敬畏。兒孫們在春節的各種儀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覺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了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宣揚了孝道文化。
以上就是春節文化發源地及來歷起源的全部內容,更多風俗民俗資訊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7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