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招財住宅的風水講究
鄭偉建博士回答:
林小姐好,遲復為歉。你提的問題帶有普遍意義。從中國傳統的位理學風水原理來看,在一群高樓中住在哪棟樓為宜、是否住在高層,的確是有若干講究的。鄭博士認為起碼要考慮如下因素:
1、所住的大廈在小區中高度應該大體相當,通常比別的樓高的太多或者矮太多的樓都是不恰當的樓盤。
2、如果所在小區周邊的大樓高度大體相當,那麼,當然是高層比低層為好。兩件事情可以驗證:第一是,現在高樓屋宅出售,一定是越高層價格越高;二是越是達官富人越是占領最高層的屋宅。
3、進一步說,如果小區有若干高樓,該選哪棟樓好呢?鄭博士告訴你:通常選擇該樓后面還有樓的這棟樓為宜,因為代表你的樓后面有靠山。
4、如果不巧你選的樓比后面的樓矮,那麼,鄭博士也告訴你,這其實也無礙,因為有靠山;但是,如果是前面有高樓,則不好,因為前有大山,類似“愚公移山”中的山。
5、如果是不巧住在了低層,比如18層樓中的8層以下樓層,那麼鄭博士建議你還是要有所化解,防止一些煞氣造成的影響。
6、究竟住在高樓哪一層為宜,當然還是會跟每一個人的命理五行相關,鄭博士在此前的博文中有詳細介紹。
7、住在高樓會失“地氣”嗎?答案是不會,鄭博士在此轉載木易堂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每天都有不同的高樓大廈在興建,年輕人大多喜歡那種住在高聳入云處“一覽眾樓小”的感覺,有老人家卻總是搖頭嘆氣:“住這麼高老不‘沾’地氣,人長得不踏實。”甚至還會覺得對身體不好。真是這樣嗎?下面木易堂就給大家講講住高樓會不會失“地氣”:
何為“地氣”?
是否真的存在老人家所說的“地氣”呢?在中醫的傳統典籍中,有部分涉及到這種“地氣”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辟谷”做法,這種做法的宗旨就是為了獲取“天地之精華”,包括人們所說的“地氣”。我認為,所謂“天地之精華”其實是指健康的自然環境,由環境、氣候、空氣等各種條件綜合而成。
相對而言,“地氣”多潮濕,在中醫中性屬“陰”,其積聚之處如處于一定的季節和地段,有可能會產生不利物質,過去所說的“瘴氣”屬于這一類。從生理角度而言,這種“地氣”本身不會對人體產生特別直接的影響,然而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來說,總是住在高層而缺少“地氣”卻確實有可能影響其身體素質。這是為何?
有人住高容易誘發病癥
木易堂為,這種影響更多的因素來自于心理的作用。受地心吸引力的影響,人類總是覺得靠近大地有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有比較大的安全感,而處于空中的高樓則會有一種“空中樓閣”的不穩定感覺,加上高層建筑物本身就會有一定的擺動性,如果對此比較敏感的人再加上一些老人家的傳統觀念,更容易使之產生一種忐忑不安的心理影響。同時,由于客觀上高空中空氣比低處稀薄,氧氣量減少,地心吸引力也有所減少,對患有一些病癥的病人確實有不適合之處,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心絞痛、腦血管以及內臟有病變的病人,長期生活在高空中對其病情發展不利,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另一方面,這些病癥本身就受一定的心理影響,長期居住在高樓的人們特別是老人家,會產生一定的不安穩心理,甚至出現噩夢發作導致失眠以及恐怖感等。這些心理因素的長期改變有可能會導致生理因素的改變,從而加重病情。
有人覺得住高易達“境界”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脫離“地氣”也不見得是壞事。如前所說,“地氣”性屬陰,容易積聚而造成病菌產生的有利環境,尤其目前我們的城市建筑相對密集,加上城市里的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噪音污染等因素,處于低層的樓房往往環境比較封閉,缺乏陽光,空氣得不到流通,這些因素使地氣積聚,大氣粉塵沉淀,不容易擴散,從而產生“穢氣”。如此而言,住在空氣相對清新的高層,遠離喧囂和嘈雜的市井,舍棄“地氣”未免不是一種明智之舉。
從心理因素角度而言,對于有些人來說,會把住得高看作一種“境界”。“居高臨下”是一種能使其達成心理愿望的方式,他們會覺得住在高處才能達到內心的滿足,發揮自己的潛能。對于這部分人來說,當然住高比住低更佳。不過,前提是其身體沒有器質性病變。
除此之外,我認為如果家里有小孩,家長也比較適宜選擇住在高處,而不是像老人家所說的要吸取“地氣”才能快高長大。“地氣”是否能讓孩子快高長大尚未有科學證據,但居住環境與孩子的性格養成有莫大的關系,往往居住在視野開闊、空氣流通之地的孩子,性格會比較好動易釋放,比較開朗樂觀;反之長期居住在陰暗狹窄環境中的孩子,性格也會受到壓抑,從而比較內向孤僻。
住高住低也要因地制宜
到底住多高比較合適呢?木易堂認為一般而言住中層比較中庸,能照顧到各個方面需要。而如果要選擇住高或住低,則并不是絕對的,除了要“因人制宜”外還要“因地制宜”。選擇樓層要綜合樓房所處地勢及環境等因素來考慮。對于已經買下住房的市民,也可以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來緩沖樓層過高或過低造成的影響,如隔音隔風等措施。
關注解夢佬算命網官方微信,獲取更多風水獨家資訊。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6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