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春節的歷史簡介及傳說故事

解夢佬

春節就是過年,這個節日最早起源于上古時代,發展到民國時期才正式被命名為春節,并且定節日日期為正月初一。由于春節歷史悠久,關于春節的傳說故事也有很多,比如年獸傳說。

春節的來源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俗稱“年節”。關于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于臘祭、源于巫術儀式說、源于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春節的演變發展

上古時代:歲紀攝提,即干支紀元法。北斗七星的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攝提)。斗指寅為春正(正月),“建正”之月為寅月,立春為歲首。(星辰歷)

夏商周:夏歷正月在孟春,商歷正月在冬十二月,周歷正月在冬十一月。(陰歷)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使用秦歷(顓頊歷),正月在冬十月。(陰歷)

漢朝初期沿用秦歷(顓頊歷)。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唐都、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并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將冬季十月一日為歲首改為以春季一月一日為歲首。

漢朝以后,曾有幾名皇帝進行過改歷改歲首。王莽篡漢后,規定十二月朔為歲首,是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為殷正。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采用周正。此后歷代又改用夏正,以一月一日為歲首。

經歷代發展,后人在早期歷法基礎上逐漸完善為當今使用的夏歷。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直至今。1970年以后“夏歷”改稱為“農歷”(陰歷,又稱陰陽合歷))。

辛亥革命以后,逐漸改用公歷紀年(屬陽歷的一種,又稱格里高利歷)。后來為區別夏歷和公歷兩個新年,鑒于夏歷一月一日恰在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的“立春”節氣前后,因此便把夏歷(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歷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1913年7月(民國二年),袁世凱批準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夏歷歲首就由以往的“過年”改成了“春節”。

春節的歷史故事

萬年創萬年歷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受了樹影移動與山崖上滴泉的啟發,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和漏壺,用來測定時間,于是便有了萬年歷。據說春節是由萬年青年創制的萬年歷而來。

舜繼部落首領

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年獸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們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老人告知了人們驅趕“年”獸的辦法。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春節。

以上就是關于春節的歷史簡介及傳說故事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解夢佬算命網風俗民俗專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6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