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術數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門神秘莫測而又博大精深的傳統學術,千百年來,上至君王,下到百姓,往往都對它熱衷不已。
古人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將自然界所觀察到的各種變化,與人事、政治、社會的變化結合起來,認為兩者有某種內在關系,這種關系可用術數來歸納、推理。于是,術數便用來推測個人,甚至國家的命運吉兇。
今天,術數的許多具體應用(如算命等),已普遍被人們視為封建迷信,甚至連術數本身也被殃及。人們似乎遺忘了,術數與傳統數學的緊密聯系,以及其包含的古代天文、歷法等學術內容。
下面,我們以干支五行中的三合局為例,來略作說明。
了解傳統術數的小伙伴都知道,三合局在各種術數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所謂三合局,是指十二地支中的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
為什么是這三個地支組合成局呢?通常的說法是:按照五行寄生十二宮的理論(限于篇幅,我們就不展開介紹了),三合局是由五行中(除土外)某一行的長生、帝旺、墓三個處所的支辰構成的。
例如,水,長生在申,帝旺于子,墓于辰,所以申子辰組成水的三合局;木,長生在亥,帝旺于卯,墓于未,所以亥卯未組成木的三合局;火與金同理。由于土帝旺于辰、戌、丑、未四墓庫,其他四行都依賴土成局,都歸藏于墓(土)中,所以三合局就不論土。
事實上,三合局概念的背后,還有著更本質的東西。
以申子辰合水局為例來看,我們將一天作四等分:夜半、黎明、正午、黃昏,如子年是在夜半交冬至,那么第二年(即丑年),就是在黎明交冬至。這是因為,一年除了有365天的整數外,還有約1/4日(6小時)的余零,所以第二年交冬至的時刻要比第一年推后約6小時。
第三年(寅年)又推后約6小時,即在正午交冬至;第四年(卯年)又推遲約6小時,即在黃昏交冬至;第五年(辰年)再推遲約6小時,又回到夜半交冬至。
接下來年份交冬至的時間:
第六年(巳年):黎明;
第七年(午年):正午;
第八年(未年):黃昏;
第九年(申年):夜半;
第十年(酉年):黎明;
第十一年(戌年):正午;
第十二年(亥年):黃昏;
第十三年又回到子年,夜半交冬至。
不難看出,同在夜半交冬至的是子年、辰年和申年,所以申子辰組成了三合局。這才是三合局的本質。
據有關專家考證,五行三合局的配合,早在先秦時代就已正式形成。如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夢睡虎地的秦簡《日書》、1986年出土于甘肅天水放馬灘的秦簡《日書》中,都發現了五行三合局的材料。
我們祖先的智慧,是令人驚嘆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6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