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文化,漢字的構成、讀音不但象形、象聲,更講究美,甚至一些貶義字的組成,拆解后都有祈福、勸人的本意。所以,國人對起名字也是很講究的,使得姓名學風靡中華大地。中國的方塊字,遠比外國的線形文字儲存信息多。一位日本漢字研究專家說:每個漢字就是一個集成電路,這是對漢字的最高評價。
漢字被佛家、道家用來組合成經文、符咒,讓人們去讀誦之后就會成佛成道,化兇為吉;從政者把漢字組合成口號、法律條文就可以治理國家;漢字被作家、詩人給組合成文章、詩歌可以流傳百世。有了漢字,人類的文明才得以發展進步。每個國家都認為自己的文字和語言是最好的。但,中國漢字與眾不同,這全世界都公認的。齊炳權老師長期研究總結認為:漢字通易經,漢字通神靈,文化用文字記載和傳播,我們中國的漢字,自然飽含著深厚的中華民族底蘊。
漢字是世界上含意最為豐富的文字,漢語也是詞匯最豐富的語言。可是我們自己又很少認真研究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大多的精力去忙于學習外文,乃至評、考職稱也以外文為必要標準與條件。還有一些人說話把生硬的一句半句的外文夾雜著漢語進行日常交流。時下隨著網絡語言的時髦,一些年輕人每年都創造出不少新的網絡詞語,如此的變化,再把語言中西結合的話,長此以往,多年以后,字將不字,文將不文了!將來的某一天,恐怕我們連自己的文字都不會讀,不會寫了。現在隨著電腦與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提筆忘字現象,并不是少數。
一、漢字的淵源——漢字與八卦
《周易系辭》里記載伏羲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就是說伏羲畫八卦,八卦符號的產生,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通過仰觀俯察,考證萬物之后,而畫出的用于表達萬物狀態、性情的符號。
古人講卦者掛也,卦就是懸掛的意思,當時沒有紙,也沒有墻,要傳遞某種信息,只能把某個符號掛在某個地方。有了八卦符號作為信息載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很方便,信息交流的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需要交流,交流除了語言還需要文字。那么在文字誕生之前,也必須有一些被大家認識的,代表一定含義的符號。這些符號既要簡單實用,還要容易識別,更要內涵豐富。八卦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文字與八卦密切相關,文字源于八卦,文字是具體化了的卦,卦是抽象化了的文字。無論是漢字的讀音還是字形,都可以在易經的符號體系中找到根據。
漢字起源于易卦干支,漢字的成因及其規律無不體現出易卦干支陰陽五行的思維特點。漢字不是單純的文字符號。其中蘊藏著使人類社會思維不斷升華的生生之謂易的太極陰陽一分為二法則。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從一開始。
《說文解字》: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沒有一也就沒有萬物。
《孫子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心無二用,二用則亂,一心一意,自有妙用。
在甘肅省天水市靜寧縣的伏羲廟,有幅一畫開天的巨幅畫像,據說普天之下,只有伏羲出生地的天水伏羲廟,才有這張畫。沒有一,哪有一切!以現代科學家的大爆炸理論,那個奇點就是一,沒有那個奇點爆炸就沒有世界。漢字,當然也是由一開始,可謂一畫開字,漢字不僅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更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因她源于八卦,故具有八卦之象的全息功能。
人類早期是沒有文字的,這樣的時間過了很長很長。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幫助表達、交換、記憶等,古人曾發明、使用過結繩記事。他們用長短不同、顏色有別的細繩,根據需要,在間隔不等的距離,打上不同形式的結,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較粗的主繩上。其中記載的,大到歷史事件,小到口角紛爭,內容非常廣泛。記事人經常手捻(niǎn)繩結,進行回憶和講述,以此傳給后人。
還有的人曾經使用過物語,就是用一件具體事物代表一種固定的含義。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葉)表示我很苦悶,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這些雖然也屬于交流思想與情感的工具,使用起來卻困難重重。人類社會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傳說倉頡創造了文字。倉頡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鳥的足跡,它們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變化,而且每個線條都那么均勻,那么優美。于是他模仿鳥的足跡創造了字的筆畫。這是造字的開始。后來,他又根據龜紋、蟲蛇、黍(shǔ)稷(jì)、山川、草木等的形狀或動態,創造了文字。
當倉頡把造的字寫給人們看時,大家高興極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說這個字軀干彎曲,末梢放縱;那個字兩邊修長,軀干矮短;這個字外部輕靈,內部緊湊;那個字不方不圓,若行若飛;這個字如龍蛇盤繞,那個字似鷹隼(sǔn)雄立……還有的人評論說,遠看這些字,有如鴻(hóng)鵠(hú)群游,迂(yū)回綿延;近看這些字,好像布陣排兵,井然有序。 就這樣,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漢字誕生了。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里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荀子•解蔽》曰: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白水縣志》記載,倉頡龍顏侈侈四目靈光,上天作令為百王憲,實有睿德,生而能書,及長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洛水之納,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掌指而創文字形成聲貝,以相生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嚴父子之儀,以肅尊卑之序,法度以生,禮樂以興,刑罰以著,為政立教,領事辦官。
倉頡造字把人類從愚昧中引向光明,它標志著一個蒙昧時代的終結,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序幕。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作為華夏文明的載體,漢字不僅千年不衰,而且愈來愈顯示出其魅力,而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也正因為漢字才得以流傳后世。后人為了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特建古柏掩映的倉頡廟以表追思。廟內建筑由南至北依次為照壁、山門、東西戲樓、前殿、鐘鼓樓、報廳、正殿、后殿及東西廂房,緊貼后殿為倉頡墓冢和墓園。
據說倉頡最初創造發明了二十八個文字,對應著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現存的《倉圣鳥跡書碑》,就雕刻著倉頡最先創造的28個最基本的象形文字。有人把這28個字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這些文字組合在一起,表達了什么意思呢?看來只有倉頡知道了。細細地撫摸著石碑上的文字,企圖借得一點靈氣,估計老祖先不會吝嗇的,他會把自己的全部的智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后人,就像他為這個世界奉獻了文字之后,就隱藏在歷史的深處,并沒有給自己留下一言一語的記載,他的心靈坦蕩而偉大!
若從倉頡造字的黃帝時代算起,有五千年歷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謙虛;若從伏羲畫八卦時開始算起,則有至少八千多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而伏羲還并不是我們最老的老祖宗,以前還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在甘肅麥積山石窟附近的交龍靈山,有一座規模頗大的三皇殿,天皇、地皇、人皇和女媧,滿面慈祥地坐在高臺之上,這三位最老的老祖宗之前,還有一位老老祖宗盤古氏。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們青縣就有一個盤古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那里有幅對聯都是日月倆字的疊加,日月就是陰陽的象征。
我們數千年文明史,一脈相承地流傳至今,中間雖經無數次的朝代更遞,雖經過外族入主中原,漢字不但沒有因為外族的統治而消亡,相反,我們將外族文化溶入到了漢文化之中。這也說明中華文化的漢化能力很強。如中國的佛學已經不是古印度的佛學了,它是經中國文化漢化后的佛學,包括泥胎與畫像等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6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