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古代易學思維模式的精華淺談

解夢佬

無庸諱言,在幾千年易學思維體系中,無論義理派,還是象數派,無論是學的方面,還是術的方面,都是精華與糟粕共存。既有精到的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認識論,也有主觀臆斷、牽強附會、淺薄庸俗之見,甚至還有故弄玄虛、封建迷信的東西。
今天,我們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指導,借鑒現代思維科學的成果,對古代易學思維模式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批判,我認為,其精華起碼可以歸納為六大論。
(一)天人合一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主觀與客觀關系的一種哲學概括。孔子在《系辭傳》中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爻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在《說卦傳》中又講: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這說明,易學思維,從一開始就把人類自身放在天地宇宙大自然界之中統一考察,是一種最早的樸素的系統論哲學。它認為,每個人的存在絕不是孤立的,他一刻也離不開周圍的自然環境,一刻也離不開人類社會。
道家修煉者有一句話,叫跳出三界(天、地、人)外,不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實際上這只是道家求仙的一種幻想,任何人也跳不出三界之外(就是今天的宇宙飛船,載人離開地球,也離不開宇宙),誰也離不開五行這個大系統。
我們的祖先既充分認識到天人統一性的一面,強調人一刻也離不開天地自然,人類社會的發生發展興與衰都同天休運行,地球運轉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也早已認識到人類社會相對獨立性的一面。戰國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曾明確指出:天行有常,不為0存,不為紂亡。說明天體運行與人類社會又有各自相對獨立的規律。
在人與天的關系上,在人類社會與天運行的關系上,在人的主觀能運性與觀規律性的關系上,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兩種偏差。
一種是忽視人與天、人類社會與天體運行各有相對獨立性的一面,把人天統一性強調過了頭,認為天體、地球運行中即自然界中一切異常現象,都與人類社會、政治上的得失有關,例如漢代象數派易學中出現的0祥、讖緯派,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五德終始說等等,都不免墮入封建迷信的泥潭。還有在人的主觀能運性與務觀規律性的關系上,過分強調客觀規律性的決定作用,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孔子講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必然陷入宿命論的悲觀境地。
另一種偏差則是將人的獨立性、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過了頭,出現人天分離的現象,則容易走入唯意志論。比如,自古至今,種種違背客觀規律的人定勝天,隨意盲目性地改造處然,以致于破壞了人類居住的客觀環境,使得地球上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使今天地球上的人類日益嘗到了人天分離的苦果。
因而,易學思維中的天人合一論,應該是人與天、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論。既要認識到人天統一性的一面,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強調各自還有獨立性的一面,要在尊重客觀規律,認識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保護自然,保護生態平衡,使人類在自然中生存得更好,發展得更好。既要反對宿命論,又要反尋唯意志論。
(二)太極陰陽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宇宙起源和萬物內部結構的認識。《周易。系辭傳》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在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亦將《周易》奉為三玄之一)中,講得更加明白,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認為宇宙萬物,無論宏觀,不是微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物物一太極。
到宋代陳摶、邵雍等人弄出個太極圖,還有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等,將這種宇宙起源和萬物內部結構的認識,表達得更為直觀形象。不僅物物一太極,內部結構都是一陰一陽,而且陽中有一點真陰,陰中有一點真陽,陰陽處在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平衡等狀態。
這種對萬事萬物內部結構的樸素辯證法認識,既符合現代物理學中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原理,又與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技術基礎——二進制數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極陰陽論的代表性圖像就是太極圖,它的符號就是陰陽二爻組成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是由初爻、中爻、上爻組成的三段式結構(2^3 = 8),分別代表地、人、天三材之道,反映了古人對宏觀宇宙中天、地、人三者關系和萬事萬物自身都具有初級、中級、高級三階段以及開始、中間、結束三個發展層次的描述。是對宏觀和微觀事物的一種粗線條概括。
至于由陰陽二爻組成的六十四卦(2^6 = 64),則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發展六個層次(天有陰陽、人有陰陽、地有陰陽)的認識以及對萬物具有六十四種基本形態的概括。這一點與后來科學發展中一些認識相吻合。例如,中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列奧多。斐波那契,從計算兔子繁殖的數學題中推導出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證明萬物繁殖到第六代時,原來似乎沒有關聯的事物的內在對應性就都顯示出來了。六十四卦正是陰陽二爻相配六次,即二的六次冪,而且每一卦又正好是六個爻,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六個層次或六個方面。又例如:現代遺傳學發現,生物遺傳密碼排列起來與六十四卦的對應的。這說明,六十四卦的形態,也符合生物的微觀結構。另外,六十四卦還有方圖、圓圖等各種排列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存在的形態規律。漢代京房以八純卦為首,將六十四卦根據爻變的原理重新進行排列,組成八宮世系,這種排列組合,不僅保留了六十四卦概括萬事萬物基本形態的根本特點,而且進一步發掘出六十四卦相互之間的發展變化規律,即描繪出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由一世到六世),由一種形態轉化另一種形態(由某一宮變到另一宮)的發展變化規律,使八宮六十四卦更具有了宇宙、社會、人生全息信息的特征。
(三)五行關系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世界萬事萬物之間關系的一種哲學概括。反映了華夏先民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萬事萬物之間相互存在的辯證關系的獨特探索。
《周易》本經中尚沒有明確的五行概念,但在孔子及其弟子寫的《易大傳》中已經在運用五行的概念。比如《說卦傳》中已經將八卦的五行屬性講得很清楚,什么干為天為金,坤為地、為母,巽為木、為風,坎為水離為火等。
五行的概念可能比陰陽的概念產生和成熟得稍晚一些。《尚書。洪范》中已經有完整的五行概念。我認為,五行概念的成熟并廣泛用于解釋萬事萬物,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后經幾千年延續而不衰。
縱觀古人在易學領域和醫學領域對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的闡述和應用,我認為,古人講的五行學說,不是講的物質內部結構,并不是講世界上萬事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所組成,而是根據仰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將世界上萬事萬物按性質歸納為五大類別,即具有金屬性質的一類,草木性質的一類,水的性質一類,火的性質一類,土的性質的一類(《尚書。洪范》中云: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這五類事物之間有著生克制化關系,既有正常的一般情況下的相生相克,又有反常特殊情況下的相生、相克,還有相沖、相刑、相害、相合、相化等各種復雜的關系。
這就是說,萬事萬物相互之間的關系,絕不僅僅是陰陽對立統一、互根、消長、轉化的關系,絕不僅僅是一分為二,或者一生二、二生三的關系。一種事情與周圍事物有著五種走向的關系。到漢代以后,古人又把父母、子孫、妻財、官鬼、兄弟與我這種六親關系納入五行之中,即用人際關系來描述萬物分為五大類別之后的相互關系,使易學思維對事物之間的描述更加具體生動。上有生我的父母(父為陽、母為陰),下有我生的子孫(子為陽、女為陰),左有管制我的官鬼(官為陽、鬼為陰,所謂鬼,是指疾病和意外災難等暗中給我帶來不幸的事物),右邊是受我支配的妻財(財為陽,妻為陰,這里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應予批判),中間是與我同類的兄弟姐妹(兄弟為陽,姐妹為陰)。而以父母、子和女、官和鬼、妻和財、兄弟和姐妹各自為中心,又各有一個五向性的動態相互關系。萬物就如此相互糾纏在一起,動態地構成家庭、社會、人生、自然界乃至整個宇宙。古人把五行納入六親,又把六親廣象(比類取象加以擴大延伸),以此來全息地描述事物之間的動態關系。
這種對一種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之間存在著五種走向關系,即生我、克我、我克、同類,而且相互之間組成一個天然的鏈條,誰也離不開誰(誰也跳不出五行中)的認識,很有些類似現代科學中的生物鏈理論,即各種生物都共存在一個互相對立、斗爭、競爭、克害、又相互依存、平衡的生物圈、生物鏈條之中。生物鏈理論只看到了生物界存在的這種關系,而五行學說,則認為萬事萬物,包括無生物界也存在著這種鏈條關系。
以辯證施治為主要特征的中醫,是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的典范。各種預測術之所以能夠有一定的準確率,其基礎理論,邏輯推理的依據,除了八卦六十四卦之外,就是陰陽五行學說。
無庸諱言,古人也有濫用五行學說解釋萬事萬物,以至于牽強附會、主觀臆斷的地方。但用這種哲學概念來認識萬事萬物之間的關系,描述一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卻有著獨特的優勢。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有比此更精到的哲學理論來替代它。
(四)時空統一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時間和空間關系的認識。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應關系。在《周易。說卦傳》中已經描繪出一幅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時空對應圖: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干,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干,干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這就是后來各種預測術的基礎——八卦與時間、空間對應的所謂文王后天八卦圖。
易學思維中對時空統一性的認識,完全符合現代科學理論。
列寧說過: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之外,便沒有別的東西。而運動的物質若不在時間空間中便無運動的可能。
現代科學認為,時間是物質存在的連續性,是螺旋式上升的動因,它反映著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廣布性,是坐標定位的靜因,它反映著物質的排列與組合。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既對立又全息。時間是流動的物質空間,空間是凝固的物質時間。二者一實一虛,一縱一橫,一動一靜,互相交織,構成網絡,便形成了顯態的信息世界。物質便是這網絡上紐結的集合。宇宙全息統一論》說得更加清楚,事物在物質結構上的層次與事物演化過程中的層次具有對應關系。或者說:事物在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是其在時間上分布規律的反映。

我們祖先在易學思維中不僅早就發現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應性、全息性、而且時時、處處將人和萬物入在時空統一性中進行考察,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以便彰往察來,察于民之故,探賾索隱,鉤深致運,以定天下之吉兇,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

這種對人與時空的統一性、全息性認識,不妨以圖示之。設空間為x,+x為天為上,-x為地為下;設時間為y,+y為過去;設為人z,-z為人的過去狀態,z為人的現在狀態,+z為人的未來狀態。(圖略,請參照《神奇之門》第21頁)

這種人與時空的統一性、全息性,就是《周易。系辭傳》中講的天、地、人三材之道。現除天、地這些看得見的陽性物質對人的影響之外,還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在對人起作用,即影響人的生老病死、事業興衰、吉兇禍福。在周易納甲法中把它概括為六神或叫六獸,以與六爻相對應;在奇門遁甲中把它概括為八神或九神以與八卦或九宮相對應。在六壬中、在堪輿中也都有類似的東西。這些東西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只是一些神秘力量的信息符號。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如果把它理解為宇宙能量場,宇宙螺旋氣場,則不無道理。據說,現代遺傳學已經證實,人活著時,傳物質呈左旋狀態,人死后遺傳物質呈右旋狀態。如此看來,古人在奇門遁甲中講得陽遁順行(左旋),陰遁逆行(右旋)也不無道理了。(圖略,請參照《神奇之門》第22面)

在易學思維中,時間符號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來表示的。以十天干表示陽,象征太陽,以十二地支表示陰,象征月亮,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以表示陰陽交替、日月出沒的時間,即年、月、日、時。

空間符號主要是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以后天八卦和洛書九宮相配,表示地面上的九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和中央;以先天八卦和河圖相配,表示上下左右、正轉反轉、天高地卑、山澤通氣、見雷相薄、水火不相容的立體動態球形空間。

珊泉先生在電視系列片《中華周易》中說,先天八卦圖應當豎著看,后天八卦圖應當橫著看,這樣表述的是法相自然之妙,即日月循環、陰陽交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立體宇宙模型。我認為,先天八卦圖不僅是一個豎著看,在九宮八卦后天方位圖上立著旋轉的風火輪乾坤圈,它還體現了河圖立體球形的特征,它應該是一個圓形球體,是一個可以向任何方向轉支的萬向輪。所謂干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一個橫8字的宇宙螺旋氣場,是一個上下左右、正轉反轉,可以向任何方面轉動的球體。將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結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具有時空全息特征的動態宇宙模型,因而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預測功能。邵偉華在《周易與預測學》一書中說,實用八卦圖據說是宋朝天文學家、八卦大師邵康節所作,邵康節進行預測時,用的后天八卦圖,先天八卦數,實為奇妙。但邵康節為何用后天八卦圖、先天數,現還不知其因。我認為上邊我闡述的就是其因,就是它的原理。

(五)宇宙全息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個別與一般、局部與整體、特殊性與普遍性之間關系的一種哲學概括,當然,古人并未明確提出宇宙全息論這種明確的現代表達方式,但在易學思維中處處浸透著這咱認識。

《周易。系辭傳》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稱綸天地之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可以說,中國的易學,就是力圖通過陰爻陽爻、八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和金木等這些全息符號來摹擬、描繪、反映宇宙萬物的形象、性質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的。

與易學同源,體現易學思維特征最突出的中華傳統醫學,在這方面表現得十分突出。中醫診斷學的望、聞、問、切,除了問之外,其他三種診斷方式,無一不是通過局部或某一表象來探求人體整體健康狀況的。通過望面部氣色、舌苔的顏色變化,嗅病人呼吸或身體散發出的氣味,摸左右手腕寸關尺三部位的健康狀況,從這些局部的表征來推斷人體整體、特別是肉眼看不見的內臟各部位的健康狀況,這是一種典型全息思維方式。更為明顯的例證,如以耳朵代表全身,以腳部代表全身,通過摸壓耳朵或腳底來診斷身體疾病,通過耳針或按摩腳部某些穴位來治療全身性的疾病,等等。

八十年代,山東大學教授張穎清根據中國傳統思維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發現了生物全息律,認為生物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全息胚,生物的每一個局部都可以反映出其整體的信息。

其實,按易學思維的認識來講,全息律不止存在于生物界中,宇宙萬物都存在著全息性,所謂一滴水可反映出太陽,就是對這咱全息性的概括。

不過易學思維的特點,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和天干地支等符號為全息符號,構筑了許多有不同用途的象、數、理時空模型,無論你取象,或取數,或取理,從哪個角度切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個別反映出一般,通過局部反映出整體的信息,通過偶像性反映出一些必然性來。

(六)窮通分合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哲學概括。易的本質含義就是變化,易學就是講變化的哲學,講發展的哲學。

《周易·系辭傳》中講乾坤,其《易》之蘊邪?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就是說,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窮,是一個太極循環格局。當然不是簡單地重復過去,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變化。所謂生生之謂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學思維中認為萬事萬物的最佳狀態,是陰陽相交、剛柔相濟,即中和平衡狀態。六十四卦中最好的卦是地天泰卦,即象征大地、母親、群眾的坤卦在上邊,象征上天、父親、領導的乾卦在下邊。安一般粗淺理解,陰在上、陽在上、天在下,這不是陰陽顛倒、違背客觀規律呢?怎么還能叫最好的卦呢?

其實正好相反。因為按照易學思維,陰是重濁向下的,陽是輕清向上的。如果陽在上,陰在下,這就形成了天地否卦,造成陰陽不能相交,剛柔不能相濟,領導脫離群眾,上下分離,陰礙不通。只有陰在上,陽在下,這樣陰氣重濁向下而行,陽氣輕清向上而升,陰陽相交,剛柔相濟,領導深入群眾之中,民為貴,君為輕,上下團結,官民和諧,自然就會國泰民安,出現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局面。

這也就是《周易》中《彖辭》對泰卦的解釋: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肖也。

《象辭》的解釋是一致的: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然而,平衡只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事物發展總是由不平衡平衡不平衡,這樣循環往復而發展的。

漢代經學家鄭玄在解說《易經》時提出三易的說法,即不易變易簡易。我認為,所謂不易,就是不變,就是平衡,就是相對的;所謂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這是絕對的;所謂簡易,就是以陰陽二爻這種最簡單的全息符號來概括、描述萬事萬物由不平衡再到不平衡這種發展變化的規律。

《周易·系辭傳》中講: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易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矣,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