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找回我們的文化,為時不晚。我們的文化不能從西方去找,我們是炎黃子孫,有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有中華文化的根,這個根可以是伏羲、是文王。學國學就是要學習這些文化、智慧,不是要復古,而是要走向世界,要抬頭挺胸,告訴別人我是中國人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有中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只要我們把仇必和而解這句話學會,我們就能走遍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在全世界都交朋友,中國的智慧得到廣泛傳播,這才是真正的復興,而并不是一定要穿唐裝、古服、旗袍等等,即使穿著西裝,只要仇必和而解,照樣是有著中國的智慧。
我們自己學習的時候,不要把學習當作時髦,當作炫耀自己的資本,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國學是為了未來,首先不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從小的來說,首先為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學會仇必和而解,至少,要把家庭做到家和萬事興,也要仇必和而解。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的開篇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來,用《周易》的智慧去解讀,幸福的家庭只有一句話,就是仇必和而解,不幸的家庭則是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句話無論在古今中外都有其不尋常的價值,值得推廣到全世界。
現在西方人老是說中國不講普世價值,認為中國沒有自由、平等、人權這些普世價值,中國的普世價值就是和諧,和諧把這些普世價值都包括在內,甚至中國有的價值觀念西方未必有。比如梁啟超為清華大學寫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學生要有陰陽互補的中和精神。
21世紀的和諧觀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繼承了《周易》的思想,包含了六個方面的內容: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互惠互助,充滿活力,人與自然保持和諧。這里包括了西方的普世價值,也包括了西方所沒有的價值,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這正是源自于《周易》的哲學思想。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周易》中的和諧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觀,也塑造了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形象。
普通人學《周易》不必像我們專業研究的人一樣去寫專門的研究文章,而是要融入生活中去,有了自己體會,把《周易》思想深入到各個方面,把各種類型矛盾處理好,達到和諧的境界。
以上就是在《周易》中找到主體意識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紫微府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