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周易·系辭下》(節選)
2006年4月7日,***總理抵達柬埔寨進行正式訪問,當天晚上,溫總理在下榻的飯店會見了中國駐柬埔寨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代表。向他們介紹祖國的發展,民族復興的希望和未來發展應該關注的問題。在談話中,溫總理沒有回避中國要繼續發展可能面臨的糧食、金融、能源安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溫總理再次提到了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他說,我們不僅要具有憂患意識,而且要思憂患與故。
憂患與故出自《周易·系辭下》。篇首所引文字主要強調憂患的重要性,可分三個部分來闡述。第一部分為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度,為平衡、適度之意;故,是指往昔的事態。合起來看,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陽剛陰柔相互變易,不可當成不變法則,唯有隨爻之變而有所生成之卦;其(陰陽)屈伸往來皆有法度,要具有憂患意識,明白事物的實際情境,并加以適度的處置,才不會遭受侵襲和傷害。接下來的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句中,師保,指古代負責教育輔導貴族子弟的師長。這兩句話是說,能應用《易》理者,雖無師保教習,卻如面臨父母親誨,始終戒惕行事,不犯過咎。最后的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中,初,為開始之意;辭,指卦爻辭;揆,揣度;典常,指經常可行的變化規律;道不虛行,意為易道不會憑空而自行。這幾句說明循卦爻辭之理處事,可把握事物的變化規律,雖沒有師保教導,卻如在父母身邊,不會出錯。起初若依循卦爻之辭而揆度道義,則《易》也有典常可尋,若不是圣人闡明此道,易道不會憑空行于世。
這段文字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就是憂患與故的思想,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憂患意識。如前所言,《系辭下》上一章中就提到《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在第五章中也有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憂患意識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幾千年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始終具備的一種精神品格:孔子為了弘道,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孟子緣于憂國,放棄為官,巡游諸國并提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至理名言。到了近代,面對孱弱的中國,無數仁人志士毅然遠渡重洋,尋找救國救民之道。正是在這些具有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下,中華民族才一步步走出水深火熱,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這種可貴的意識也在一代代賢哲勇士的實踐和努力下,日趨突出、強化,成了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具時代感和使命感的精神之一。
在柬埔寨與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代表談話時,溫總理提到了憂患意識,并對此作了進一步引申,認為我們不僅要有憂患意識,而且要思憂患與故,就是要考慮存在問題之所由。這就對這一問題在原來意義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思考,從而豐富了憂患意識的內涵。
以上就是關于《周易·系辭》:憂患與故的介紹,更多內容請關注紫微府算命專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