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自產生以來,延續五千年,人們不斷地對它進行研究、探索。各家仁智互見,不盡相同,所以,對"周易"的價值判斷也存有較大差異。正確地肯定"周易"的價值才能正確地對待"周易",制定正確的研究方法以及運用原則,開發其現代的合理價值,服務于當今的實踐活動。要解決這個問題,對先要搞清楚"周易"中到底有哪些有價值,值得借鑒、開發利用的東西。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或不能落到實處,貝我們的許多工作都將是徒勞無益的。要給一部幾千年前的爭議頗多的古典著作一個準確的價值定位,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正確的研究思路或方法。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傳統的訓詁考據顯得蒼白無力,這個判斷己被前人的研究證明。現代的比附穿鑿顯得荒誕迷離。一個問題是不是很復雜,與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有關。一個看起來很復雜的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許立刻就變得柳暗花明,局面開朗了。給"周易"價值定位的問題也是這樣,當我們的目光緊盯在具體的事件的局部時,我們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復雜的歷史現象的迷宮,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為此,我們不妨從大處著眼,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即從各種爭議的表面現象入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番.假設一,看來很表面的現象,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問題的本質;假設二:復雜的"周易"現象,都無一例外地包含了古今人士對"周易"的評價;假設三,"周易"從產生到現在歷經五千年,朝野人等之所以對它有不盡的興趣,表明"周易"中一定存在著一種具有相對永恒的,有價值的東西。不管這些認識與評價有多不同,都可以理解為是人們從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研究"周易"所得出的結論。在這三個假設的基礎上,我們試著從人們對"周易"的各種評價入手,來透視"周易中可能存在的價值特征。人們對"周易"的諸種評價中較為一致的約有以下若干種: l、卜筮書。 2、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3、原道之書,大道之源,文化之祖。 4、研究變化的書。 5、樸素的古代的哲學書。 6、神奇的書,神秘的書,看不懂的天書。如果我們能夠合乎情理地解釋出,為什么"周易"會有如此多的評價特征,并且將各種評價用一條共同的線索貫穿起來,即找到它們之間的共性,那么,我們的結論就有可能接近"周易"的本質,進而,我們還可能得出超越以往認識水平的,對"周易"價值的準確定位。
——當然,至此,這一切仍然只是假設。一、 卜筮書這個評價可以說認識到了"周易"的根本屬性。"周易"本經確為卜筮而設,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周易"是卜筮書的事實。時至春秋,出現了以"系辭"為上的"易傳"等文字主要意在說明"周易"的體用,好比現代某產品的使用說明書,說明了"周易"的體例、創作原理、功用和具體運用中的注意事項等。漢以后的研究者們更愿意將"易傳"認作哲學的總結,——如果沒有"周易"本經在前,"易傳"的許多說法的確象哲學,———這又明"易傳"這個說明書的境界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關于卜筮書的說明書何以能和哲學搭上界?難道是牽強附會嗎?至少這是一個令現代人不可思議的事實——現代人認為卜筮是迷信活動,從迷信活動中產生的哲學究競有多少合理的成份?所以現代人大多對此持懷疑態度,因而也就缺乏起碼的研究興趣。卜筮,是通過一定手段實現預測未來的活動,是認識手段的一種。對未來的事情進行預測估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對未來的估計預測,那么,人類的生活將永遠沉浸于無邊的黑暗之中。不管現代人對卜筮活動進行多么苛刻的批判,也僅僅是對于預測手段——卜筮的否定,而非對預測活動的否定。因為預測未來對于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中國的古人對預測手段的探索研究也就不遺余力,并且碩果累累,在世界范圍內可稱奇跡。據本人的見聞,中國古代預測古代預測技術中,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預測手段不下十余種。表面上看來,這些形形色色的預測術已與"周易"無關,被人指為"周易"之旁流、遠脈,或干脆斥為早認官親,必欲清除之以捍衛"周易"的清白。
豈不知,正是這些所謂的旁流通脈,使得"周易"譽滿天下,婦孺皆知;也正是這些所謂的旁流通脈,使得"周易"逃過歷史的劫灰,而又免于湮沒于迂腐的故紙堆;也正是這些所謂的旁流通脈,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周易"的大道不離日用常行。各種預測技術都從不同的側面或不同的層次反映了"周易"的基本原理,是"周易"原理的具體生動的實際運用,熟悉預測技術的應用,對于理解"周易"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這些與"周易"淵緣深厚的預測術歸于"周易"文化的范疇,絲毫不玷辱"周易"之清名。現在討論卜筮與哲學的關系。從某種角度考慮,卜筮能用一套系統,解釋人們所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本身就頗具有哲學的意味。具體言之,卜筮并不象許多人誤解的那樣,純粹靠胡說八道蒙人,而是有著嚴格的操作程序,其中有相當多的指標是非常客觀的,不許隨意歪曲的。卜筮具有相當的準確性,而這種準確率絕不是憑主觀猜測所能達到的。一一也就是說,卜筮系統必須具有極其廣泛的適用性才能滿足復雜的預測需要;進而可以推斷,卜筮系統實際上抓住了足夠眾多的事物之間的共性:共性反映了本質的聯系。如果這種推斷能夠成立,則"易傳"(關于"周易"的使用說明書)被認為是"周易"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也不純是誤會。我們不妨如此對待:站在"周易"本經的角度,本經為卜筮而設,"易傳"是使用說明書;站在"易傳"的角度,"周易"本經是"易傳"哲學思想的載體,卜筮是"周易"哲學思想的具體應用。既然如此,學習卜筮離不開"易傳"的指導,而學習"易傳"的哲學思想卻可以拋開卜筮嗎?二、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莊子.外篇.
天運十四"記載: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大概是關于經的概念的最早記載經的官方概念大約始于漢代,史載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令諸儒于石渠閣講論"五經"異同,宣帝親自臨決。"五經"中包括"周易"。又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命議郎蔡邕用古文、篆、隸三體文字書寫,刻石立于太學門外。至此,"經"的官方標準文本方才確立。 "周易"是"五經"之一,后被奉為群經之首。我們理解,首乃首要、首領之義,好比現代教育中所說的五育并重,德育為首。作為首的意義,絕不同于一般。"周易"為什么能為首?主要不是由于它的卜筮功能,而更在于其哲學思想,即"傳"了。"周易"作為"五經"之首的地位一直延續到清末,二千余年,并非因為中國古人因循守舊,或者不挑剔,而是由于"周易"的道理具有較為永恒的、可以利用的價值。并且,"周易"的道理直指本質,圓通周備,坦言大道,無所偏執。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挑剔"盂子",搞出個"孟子節文",宋明理學常有殺人之怨,……而不曾聽說什么人廢了"周易",包括焚書坑儒那一場文化浩劫。在古代,"五經"之設本來就是教化百姓的。在這一點上,"周易"也不例外。但在通過什么方式教化百姓的問題上,"周易"異于其它四經。"周易"教化百姓,是通過卜筮的手段,聯系具體的生活實際,教育人們認識天道,并自覺地順應天道,求得各種實踐的最大成功。(關于這一點,"系辭"中有明確的說法。)自漢以來至清代的統治者們,以四書五經為教化百姓的工具。他們設教的目的,更側重于教化百姓成為服從統治的順民,服務于一家一姓的政治統治。在這個目的或者說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統治者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閹割經典,曲解圣人之義。這樣一來,他們所謂的設教也就常常背離大道,而成為愚弄百姓的圈套。所以,這種偏狹的設教最終也沒能阻止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一個朝代滅亡了,新興的王朝可以繼續借用前朝的經典實現教化百姓的目的。也就是說,經典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經典也只是,或者必須具備一個寬泛的,可以任人自由發揮的框架。在諸多古代經典中,"周易"似乎最具備這個特征,以至于在古代經典式微多年的現代社會,獨有"周易"等少數幾部著作,仍一如既往地吸引著眾多的人們。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值得深思。
三、原道之書,大道上源,文化之祖對"周易"給予這樣高的評價,并不是現代的事情,而是古來有之。"系辭"中已經努力地試圖將"周易"的內涵放在道的水平上來考察研究。我們還應注意到,這樣評價"周易"的人們,他們思考問題的層次遠遠超出了設教之類的說法。換言之,這種評價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審視"周易"的價值而得出的結論。這個結論超越了狹隘的個體、群體利益。能這樣評價"周易"的人,只能是一群冷靜睿智的學者。什么是道?按"道德經"的說法,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物,惟恍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的確是不易言說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言說的。為了表述的方便,必須強為之名,稱之為道。道是一種依附于有形事物,而又不拘于有形事物的、具有決定性質的形而上的東西。用通俗的文字來表述道的含義,可以說,道是制約大地萬物存在、發展、變化狀態的,恒久穩定的,不可輕易改變的規定性。如果我們透過"周易"身上層層籠罩的迷霧,就可以發現,"周易"的確可以稱為探索大道的著作。
我們理解,凡是能稱為道的東西,應具備如下特征:1、不可改變的規定性。2、恒久性。廣泛的適用性。在這三個特征中,不可改變的規定性與恒久性己被"周易"研究的歷史所證明。至于廣泛的適用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中說: 易之為書,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數,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曾被許多現代"周易"研究者援引,用以批判好異者的牽強附會。其實,這些話真實地說明了一種現實存在,即"周易"可以和許多的、表面看來兒乎不相干的領域發生密切的聯系(以中醫為甚)。如果進行稍微深入一些的研究就會發現,"周易"與許多領域的聯系并不是機械的、牽強的,而是圓通的、有機的。不僅如此,"周易"還被奉為許多領域的指導思想,不但從哲學的高度,而且從實踐的方法的基礎層面,有力地指導人們的各種實踐。——"周易"思想廣泛的適用性是無法辯駁的。為什么"周易"又被譽為大道之源,文化之祖呢?
所謂源與祖,應該具各以一下特征:l、時間之先。甲骨文是最早的成體系的中國字,但"周易"的卦象符號的出遠早于甲骨文,那么,將"周易"視為有據可考的源與祖有何不可?而在探索大道的層次上看來,甲骨文是無法與"周易"相提并論的。2、境界之高。在中國文化的范圍里,若不能體會境界一詞的深切含義,就無法體會中國文化的精深內涵。近二十年國內外掀起一股關注中國古文化的熱潮,出版了相當一批著作和探討文化的文章,可惜境界不高。在歷史教科書上,從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開始講中國的哲學思想。那時的思想流派五花八門,爭奇斗異,其實不過是諸于從各自的角度來闡發自己對大道的見解,雖不乏真知,卻多失于偏狹和膚淺。"周易"的境界遠高于諸子百家。3、源之對于流的規定性。源與祖對以后的發展具有極強的規定性。源頭的清純,固然無法保證河流不被污染。但是,畢竟曾有過清純的源頭,時常喚起后人對清純的向往,鼓勵人們不斷地努力,清除污染,回歸清純。中國文化是具有高度覺悟的文化,正是覺悟的存在,使人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努力地從錯誤的極端回歸中正的大道。4、連綿不斷,久長之義。中國文化歷經風雨,連綿數千年,一脈相承以至今日。中國文化極強的生命力與其發源階段就具備的優良素質有關。在這個方面,"周易"功不可沒。
四、研究變化的書這樣的評價顯然涉及到了"周易"的具體內容,并且抓住了本質。古人說:易以道陰陽。如果"周易"僅僅認為世界是變化的,那實際上等于什么也沒說。"周易"對變化的研究相當全面:從變化的原因到變化的全過程,又從具體事物的變化到整個世界的變化,再從變化中總結變化的規律,以及運用規律把握變化……并且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可以說,變化是"周易"的靈魂,而這個靈魂又是具體生動地存在于世界的各個方面。在理清了這樣的線索之后,我們又可以說,"周易"是幫助人們認識變化,把握變化的有力工具。五、樸素的古代哲學書這是現代社會一部分人對"周易"的評價。所謂樸素的,也就是沒有現代科學實證為基礎;既然是古代的,也就只存在文物的價值。正如某些人所言:"周易"中有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典故,純樸的風俗,自然的屬性等等,研究"周易"可以了解"周易"產生的年代的社會狀況……至于"周易"是哲學書的評價,主要還是基于"周易"的產物——"易傳"。這種無關痛癢的評價,基本上沒有什么意義。而且,我們相信,這樣評價"周易"的人們根本也沒有興趣來研究"周易"。請看以卜引文,是課本上對們"周易"價值的定位,代表權威的結論。
"周易.系辭":"周易"提出了一些富有樸素多辯證法的觀點,有著積極的意義,后世哲學和中醫學的影響很大。"系辭"主要論述自然界中陰陽、動靜、剛柔等相反勢力的摩、相蕩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但在承認一切皆變的同時,卻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來論證社會等級制的永恒性。現代人在給古人的思想作評價時,還有一個現在看來很有趣的毛病,就是,凡言思想,必須首先判別其為唯物,或者唯心。唯物的,將受到熱情的歌頌;唯心的,將受到冷酷的鞭撻。——絕對省力,而且保險。經過這樣的嚴格篩選,眾多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便分為陣線分明的兩派:唯物派和唯心派。而且令人遺憾的是,唯心派的勢力遠大于唯物派如此說來,中國五千年古老文明豈不是由唯心派來支撐?六、神奇的、神秘的、看不懂的天書這種評價的背后,實際上是探奇的渴望,與無功而返的失望。"周易"從產生到現在,其中的神奇和神秘的確不少。但是,這不是看不懂的原因。
"周易"之難懂在于兩個方面的原因:l、"周易"揭示的道理過于寬泛。在習慣了接受現成結論和常常將目光局限于具體事物的人看來,悟性的貧乏成為認識理解"周易"的障礙。2、"周易"的結構獨特。為了表達那種高明的道理,"用易"的創作者發明了一套完備周密的結構系統——抽象的象征之象與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字互為表里。在理解"周易"本經的過程中,若只著眼于卦象,則會陷入迷離的游戲,不得自拔,反而遺失了卦象的象征之義;若將目光集中于可讀的卦爻辭,又常常誤以象征為實指,局限于字間和事實的考訂,將"周易"當作文物來鑒賞。宋代有一首詩以嘲諷死讀書的人,正可移于此:堆幾盡埃簡,攻之如蠢蟲。誰知圣人意,不在古書中。越研究得精細,離書中的本義越遠。這兩個原因又可歸納為一點,就是說學習"周易"的人群中,有相當人的一部分人割裂了經典與實踐的關系。實踐是認識"周易"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脫離了實踐的驗證,一切學說都將變得神奇、神秘,使人看不懂。除了以上諸種認識結論,現代研究者還提出:l、"周易"是史前文明的遺物,或謎語。
可稱之為猜謎派 2、"周易"是周文王等人的日記,反映了奴隸反抗奴隸主斗爭的史實可稱之為史實派。3、用現代科學的結論來證明"周易"的某些說法,可稱為實證派等等。前兩種說法和者日稀,第三種做法雖則科學,卻不易證實"周易"思想體系的全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中說: 易之為書,推天道明人事者也、 "周易.系辭"中說: 夫易,何為也者?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我們認為,"周易"是我國古代的,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把握變化的方法論著作。
"周易"中包括了三種具有恒久價值的內容:l、中國式的思維方式方法。2、世界變化的規律。3、認識變化,把握變化的具體方法。正是這些內容的存在,使得"周易"具備了大道之源、文化之祖的資格,確立了群經之首的穩固地位,成為教化百姓的有力工具,也將最終確立"周易"在文化范圍內的,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將"周易"的思想體系完整、準確地整理出來,并給予現代人可以接受的合理解說,是現代"周易"研究者的最迫切的任務、這也是歷史賦予現代"周易"研究者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上就是紫微府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周易價值的定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算命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