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周易
2006年5月3l日,安陽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由曹季敏等19名人大代表聯名所提:關于周易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案。此事在國內外產生強烈反響,交口稱贊安陽人大:以法律程序弘揚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遺產——周易。但是,社會上一些人硬是把周易與封建迷信連在一起,不免玷污了神圣的周易,為此,有必要重新認識周易。
早在25000年前,先人們就生活在安陽市西30公里外的小南海一帶;在漁陽村和后崗遺址及二帝陵遺址,先人們的足跡可上溯到6000年前;殷商王朝在安陽市建都400多年,疆土廣大而號令天下諸侯,大力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以及文化產業,較早地形成國家機制,殷商文化底蘊深厚。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關鍵之一是因為有殷商的存在,其年代久遠,其鼎盛繁榮,令世人刮目相看。
百余年來,在殷墟出土了15萬多片甲骨文,詳細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戰爭、文化。甲骨文是占卜文化,也稱"歸藏易"。20世紀五十年代初,從甲骨文中發現了30多個帶有卦象的符號,有完整的甲骨文字十天干、十二地支。根據王國維二重證據法。即地上之文獻與地下之文物互相印證,可以確定甲骨文即"歸藏易",是中國古人幾千年,甚至更早年代的勞動、生活、文化等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
姬昌是周族首領、殷商王朝的西伯侯,死后追封為周文王。他深諳甲骨文。即"歸藏易"。由于遭陷害后被紂王囚禁在湯陰羑里城,遭受重重迫害,但他一直對紂王表示永不反叛。他這種為維護殷商王朝整體利益而舍身忘我的精神,實際上為殷紂王統一中國,奠定了大中華的版圖。三千三百年后,***主席稱贊殷紂王為統一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應該重新評價殷紂王,還歷史的真面目。郭沫若揮詩寫道:洹河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始創,觀此勝于讀古書。偶來洹水憶殷辛,統一神州肇此人。
2006年7月13日,從立陶宛傳來消息,安陽殷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七朝古都安陽舉城歡騰。作為安陽周易研究會副秘書長的我,更是徹夜難眠。構成殷商大文化支柱之一的"周易",可謂精深玄奧,他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又有著萬物可循規律,從中產生道教、儒教,無怪乎歷代王朝把"周易"作為五經之首。由此可見,世上文人學者對周易的重視程度。
八月初,嬌陽似火,從安陽火車站往南驅車15公里來到羑里城。3300年前,姬昌被囚此地達7年時間,后人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徜徉于羑里城,漫步于當年姬昌居住的茅草屋,順著數百年歷史的參天柏樹,遙望蒼天,遐想翩翩、思緒綿綿……
在我孩提時代,朦朧中只知道周易是很神秘的。適逢三年困難時期,體弱多病,求醫無助,長輩們無奈,在半仙的指點下,把我認給附近的最高山峰,太行山脈的柏尖山為父母,借助大山的神威伴我成長。文革前,老師在上課時多次強調:"周易"是五經之首.歷代文人考秀才,必熟讀之。文革中,"周易"被作為封建迷信打入冷宮。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周易"重新認識,始于國外的"周易"熱,尤其是與韓國建交后,韓國的陰陽四卦符號的國旗,在中國飄揚,對中華兒女的觸動很大。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人們從中受益非淺,成為工作離不開的洋玩意,原來德國發明人萊布尼茨是得益于"周易"的二進制原理。令我們感到驚奇的是,歐洲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辯證法和樸素唯物主義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無產者,竟然也源于"周易"中的內核理論——變化的科學。
嗚呼,神哉!"周易",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
當年,紂王將姬昌投進監獄的本意,是要懲罰他,可紂王沒有想到,他的這個殘暴舉動卻催生了一部影響深遠可稱偉大的經書。
82歲的姬昌被關進監獄,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最初入獄的那些天,可能會因氣憤難息而在這所高出地面五米的臺形監獄里不停地踱步。很快他明白,不管心中多么不滿和氣恨,都暫時無法走出這座監獄。姬昌雖然失去人身自由,但他意志不消沉,利用這一難得的時間,靜心總結一生的經驗與教訓,同時也研究殷商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他記憶力非常好,精力充沛,以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歸藏易"的基礎上,利用僅有的筮草梗,反復演易,終于推出一種有別于先天八卦的新的占卜形式,即后天八卦,被后人稱之為文王八卦。
周文王認為,世上萬物都在變化之中,易就是變化的道理,所以,文王八卦最大特點.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卦爻方位稍有變動。后天八卦的循環過程體現了順的過程,模仿天體在旋轉,奇數和偶數順序場是S的運行路線。他體現了四季的變化和萬物生長的過程,尤其表明了與農業生產的密切關系。同時,他體現了流動的過程,又稱為八卦流行圖。
后天八卦的另一特點是重卦,即六卦爻。重卦后,包容量大,由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八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辭,爻有爻辭。
文王八卦認為:萬物始于震,東方,為初升的太陽,乃春季;巽為東南方,萬物在震出生,在巽則整齊,為春夏之交:離(火)為南方,代表夏季,萬物欣欣向榮;坤代表土,為西南方,萬物均得到大地的滋潤;兌(澤)為秋季,萬物在秋季己長成,收獲在望,為西方;干為西北方,純陽卦居陰位,表明萬物收獲在陰陽交替之中。為秋冬之交;坎(水)代表水,為北方,為流動,勞累之象,萬物收獲后需要收藏而勞,為冬季;艮(山)代表東北方,萬物收藏已畢,一年勞作至此已完成,為冬春之交。
姬昌從自然界中選取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8種自然物,作為萬物生成的根源,他把世上千變萬化紛紜復雜的事物,抽象為陰陽兩個基本范疇;他把剛柔相濟、變在其中,作為自己對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
苦難成就了一個偉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經過,讓我們再一次見識了人抵御苦難的能力,見識了人的創造力有時會被苦難激發的奇跡。姬昌的遭遇和作為再一次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不可以承受的苦痛,人有著抵擋苦難的巨大潛力。每當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后,要堅信自己不會被壓垮,要迅速找到使自己重新站立起來的辦法,獲取在逆境中前行的勇氣。
周易是個系統工程,歷史上歷代名人志士不斷地研究之、并充實其內容,使其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孔子經過多年磨難,從53歲開始學習"周易",他非常刻苦認真,致使串連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三次。孔子對卦辭和爻辭作了進一步的詮釋和發揮,撰寫了解讀文字,形成了"周易•易傳",儒教從此誕生。"易傳"使"周易"的內容更邏輯化、系統化,他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首次把宇宙萬物分為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大類,是最早的辯證法思想的形象表述。由此,"周易"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了極其博大乃至無窮的內容。其獨特的理論思維模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從時間、地點、條件全方位分析問題、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
去年,黨中央大力倡導構建和諧社會,深得人心。
關于和諧,追其根、溯其源,我們可以從三千三百年前誕生的"周易"中找到理論依據。祖先們發明的太極陰陽圖,就是和諧圖。可以說,易學中的核心理論是和諧。和諧就是平衡,也可以說是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體。因為和諧是生生不息之道。和原是聲音相對的意思,諧是和也,演化出和諧、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意。
和諧、協調是中華傳統哲學的根,是先哲們治世修身追求的境界,乾卦中有:大哉干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干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無物咸寧。此語指出和諧的大道理、社會的大和諧,超然于萬物之上。和是結合眾多資源創造出新的品質、新的生物,合是生的格式和基礎。而化則是在多的基礎上生化萬物。
"周易"中蘊含的中華民族魂和民族精神,成為中國人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1997年,***主席在訪問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強調指出: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國人就開始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動,逐漸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我們的先哲通過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動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成為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努力奮斗的精神力量。清華大學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刻苦攻讀,勤奮學習,修身養德,心懷社稷。一代偉人曾運用窮則思變、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鼓舞著一代代人,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而努力奮斗。易經獨特的理論思維模式,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面貌、特色和趨向,決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及風俗習慣。它不僅在本體論、方法論上給人以指導,而且在行為方式上給人以啟迪;不僅滲透到最深層的思維方式,而且滲透到實用性的操作層面,不僅在科學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學科都有重要影響。二十分鐘演講,***七次提到周易。
由此可見,"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雖然誕生于安陽,但它不僅是中原文化,而且是中國的、更是屬于世界人民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易也謂"易經",遠比"圣經"、"吠陀經"、"古蘭經"等早至少2000多年。
"周易"被稱為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據統計,二十世紀60到90年代,世界重大科技成果有14項,其中12項的理論來源于周易理論。
"周易"的博大精深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998年,75位諾貝爾大獎獲得者齊聚巴黎,發表了舉世震驚的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l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過頭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太極陰陽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觀,孔子是易經的集大成者,孔子的智慧即周易的智慧。
1989年5月,安陽市與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聯合舉辦了第一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討會,1990年8月正式成立安陽周易研討會。自此,每年召開一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7年來,累計有16個國家和地區學者6000多人次參加會議,形成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易學會議規模。安陽市憑借周易發祥地得天獨厚的條件,安陽周易國際研討會已經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個知名品牌,將易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新階段,這是其他任何國家和城市都難以比擬的。安陽周易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出版了35部書刊專著和論文集,在易學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隊伍迅速壯大。1993年4月,經河南省教育廳批準,成立了海內外首家周易專修學院,進行周易高等非學歷教育,迄今有函授學員7000余名,遍布海內外。除市級研究機構外,各縣(市)區、安陽師范學院、安陽工學院等都有周易研究組織,民間研究機構和愛好者更是遍布城鄉,涌現出不少優秀易學人才。安陽周易研究促進了海內外易學研究和交流,推動了周易文化的普及與發展。
可以說,"周易"是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共有的偉大文化遺產和寶貴精神財富,是有關宇宙和自然界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知識和實踐的經典之作,對促成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對周易亟需進一步加強保護、傳承和弘揚。"周易"符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提出的第四項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這項標準,完全具備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條件。
安陽市作為周易發祥地和海內外周易文化的研究交流中心,應該把"周易"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時代的責任,又是歷史賦予的使命。
5月30日,安陽市人大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春杰,在"關于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所提關于周易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案審理意見的報告"中說:周易申報國家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保護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周易"申報成功必將對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發展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保護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這一代人肩負重任.應該以科學精神,正確地對待這一誕生在3300年前奴隸社會時期的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理智地審視它,客觀地對待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普及周易基礎知識,讓這一不可估量的理論體系和代表最高智慧的周易在2l世紀發揮更大作用,讓世界更多人接受它、了解它、運用它。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部書,能象周易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數千年來,出版有關詮釋周易方面的書達6000多種,研究周易的人更是難以數計。特別是十七世紀以來,"周易"被譯成各國文字而走向世界,相繼對世界科學和文化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周易象數思維模式和哲學思想,給予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重大啟迪.因而更受到發達國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一部書,被人們研究了數千年,至今勢頭長盛不衰.不能不說這是世界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跡!正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誕生于安陽的"歸藏易"、"周易"憑著它無窮的魅力,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更多重新認識周易的相關文章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