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傳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傷寒論是從寒這一點開始觀測寒病的。 傳變的,溫熱論則從暑這一點開始觀測溫病的傳病的,溫病條辨說:東西者, 陰陽之道路也,由東而往,為木,為風,為濕,為火,為熱... ...火也者,南也,由西而往,為 金,為燥,為水,為寒,水也者,北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南北者,陰陽之極致也... ... 天地運行之陰陽和平,人身之陰陽亦和平... ...天地與人之陰陽一有所偏,即為病也,偏于火 者,病溫病熱,偏于水者,病涼病寒,溫病學也不是純屬火熱為病,也包括了六氣的病變, 溫病有風溫,有暑溫,有濕溫,有瘟疫,有秋燥,有暑月感寒(陰暑)。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出了燥氣為病的大綱,他說:秋燥之氣,輕則為燥,重則為寒, 化氣為濕,復氣為火。這段話提出了因初秋和晚秋的時令早遲不同,而有溫燥,涼燥之別, 以及燥寒同氣,燥濕轉化等病機問題。 何以說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呢?因為燥與寒是同一屬性的,只是程度上有輕重之別,所以說 燥為寒之次,寒為燥之極,故曰燥為次寒,冬月寒凝肅殺,而人身干槁燥冽,故深秋 燥令氣行,人體肺金應之,皮膚亦燥,乃火令無權,故燥屬寒,內經六氣,分陰陽主治,以 風,熱,火三氣屬陽同治,濕,燥,寒三氣屬陰同治,從燥的時令性質來說,初秋多溫燥,深 秋多涼燥,因深秋氣候干燥,肺金應之,肺合皮毛,皮膚亦干燥,僅次于冬令之寒凝冰坼而 已,故曰燥為次寒,燥本屬涼,謂之次寒,不能因燥字從火旁而將秋金本氣誤為熱,輕 則為燥,是言秋金本氣屬寒,此輕故為燥,多主本臟肺經自病的變化,重則為寒是言金 不生火,相克關系失去平衡,故為燥之重者,但皆有燥勝則干的特點,皆屬涼燥范圍。 復氣為火,指溫燥乃燥之復氣為病,因由夏到秋的初秋季節,多有燥熱傷人,這就是溫燥之氣 為患,而涼燥則燥之本氣為病,內經有燥金之下,火氣承之之論,因為燥屬金,必克 木,木之子少陽相火之氣來為母復仇,即火氣來復,故呈現燥熱之證,清葉天士說:秋燥一 證,頗似春月風溫,溫自上受,燥自上傷,均是肺先受病,但春月為病,猶是冬令固密之余; 秋令感傷,恰值夏月發泄之后,其體質之虛實不同,初起治肺為宜,當以辛涼甘潤之方,氣燥 自平而愈。這些都是論述的溫燥為病,即復氣,對化,標病,而涼燥則為勝氣,正化,本 病,由此看出,無論涼燥,溫燥之證,都有一個共通特點,即燥勝則干,即出現空氣中水 分干燥之象,在人身發生病變則出現津液干燥之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澀枯涸,干 勁皺揭,皆屬于燥。古人驗之于爐火,爐火由熱轉冷,皆無一點濕潤,物理之氣化如此,人 體亦然,涼燥,溫燥鑒別表如下:
涼燥與溫燥鑒別表 涼燥溫燥 病機陰凝而燥津傷而燥 原理勝氣,正化,本病復化,對人,標病 治則辛熱,甘熱,溫潤辛涼,甘寒,甘潤 方劑杏蘇散桑杏湯
內經云:陽明之上,燥棄治之,中見太陰。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即。 言陽明主燥,太陰主濕,陽明與太陰為表里,互為中見,陽明屬金主燥,太陰屬土主濕,以燥 遇濕,則燥從濕化,因土為母,金為子,土能生金,故子從母氣之化,所以中氣旺則燥夾濕 熱,中氣虛則燥夾寒濕,因濕氣在中,故有陰陽兩方面的轉化,燥證大綱表如下:
燥證大綱表 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復氣為火化氣為濕 金水火土 秋金本氣金水相生火來克金(金克木,木之子火來復母仇)土能生金 本臟為病子盜母氣(相生關系失衡)火旺金囚(相克關系失衡)燥 從濕化為熱為寒 感受涼燥(次寒)之氣為患感受涼燥(寒燥)之氣為患感受溫燥之氣為患 從中見之氣相互轉化 燥勝則干燥勝則干燥勝則干燥從濕化
濕溫病的病機,酷似臺風氣旋的行成,臺風是由海洋上大面積的水,被太陽蒸發為含水分較多 的水蒸氣,由于熱脹冷縮的原理,所以形成大量水蒸氣上升,因而周圍大量的冷空氣向中央填 補,冷熱空氣如此急速地流動,則形成巨大的臺風氣旋,這就是臺風形成的簡單過程,濕溫病 的形成,有類似水被熱蒸發為大量水蒸氣上升的情況,古人云:濕者,水之氣也。濕溫病 中最嚴重的濕熱膠結的類型,則有似臺風氣旋的形成,所以溫病學家說,濕熱一旦膠結,則如 油入于面,不僅兩者難于分開,而且還會形成種種危重的病變,所以治療濕熱膠結之證,首先 要強調化濕,利濕,上下分消濕熱,濕去則熱孤,因臺風氣旋形成,必須要有大面積海洋受太 陽蒸發形成的水蒸氣為條件,沒有大面積水蒸氣的上升,就不可能形成,所以化濕,利濕,才 是治本之法,因為水蒸氣,就是濕氣,蒸發水蒸氣的為熱,濕去則熱孤,濕去則熱亦自然消 除,如臺風登陸后,則水的來源斷絕,暖濕水蒸氣自然也就不能形成了,所以臺風亦自然減弱 或消失,故曰:。治濕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否則對濕溫病,特別是對濕熱膠結的濕溫 病,若完全采用清熱瀉火之法,純用寒涼之品,必然反覆不已,纏綿難愈,凡濕不去則熱邪便 有所憑依,所以清之無益,反而耗傷正氣,即使暫時病情略減,燒熱暫退,但少時便可復原, 亦如調整臺風氣旋,投以大量干冰塊或碘化銀的方法,只能暫時減弱臺風之勢,但很快就會復 原,所以治療濕溫病要法,其關鍵在于化濕,利濕,這才是治本,若純粹清熱,則完全是治 標,特別是濕熱膠結之病,更要上下分消濕熱,才能力挽狂瀾,收到治療效果。 葉天是在溫熱論中說: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 濕,而在利小便,然較之雜證,純則有不同也。救陰通陽之法,溫病與雜證不同,雜證以補 血來養陰,以溫補來通陽,溫病則完全不同,溫病救陰,不在補血,而著眼于津與汗,但要解 決汗出津傷的病變,又在于泄去陽分之熱,熱去則汗止,汗止則津存,若不速去其熱,耗液傷 津,雖用滋陰養血之品,有如鍋中添油,完全無濟于事,若迅速泄去陽分之熱,則如斧底抽 薪,便可立即收到退熱存津之效,溫病通陽,不在補溫,而在化濕利濕,因濕溫病濕熱交混, 陽氣痹阻,只有采用通利小便以袪陰分之濕,才能達到宣通陽氣的目的,濕熱病以利 為通,因陽旺之軀,胃濕恒多,陰盛之體,脾濕不少,濕邪首犯中道,以致濕勝陽微,利濕則 可通陽,濕去則熱無所依,濕熱病亦就得治了。
以上就是紫微府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易經溫病理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算命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