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的七月十四、七月十五是古時候傳統的祭祖節,民間俗稱“七月半”、“祭祖節”,按例要祀祖,并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而這一天在道教文化中稱之為“中元節”,有“中”就必然有“上下”,如大家比較熟知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道教文化中是“上元節”,還有一個不太熟悉的十月十五“下元節”,這“三元節”在整個道教體系中都是很重要的節日。更巧的是,七月半這天也同樣是佛教比較隆重的盂蘭盆節,不同的文化、思想在這一天相互交融影響,其歷史淵源組成相當的復雜,把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逐漸演變成了民俗豐富、規矩禁忌繁多的“鬼節”,但世俗文化中,過“七月半”的核心依然是敬祖盡孝,這點并沒有改變。
中元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有這3樣:祭祖:民俗中有這麼一個說法,祖先們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孫,所以在七月半這天都要把祖先的牌位請出來,恭敬的放在供桌上,點燃供香,晨、午、昏提供三次茶飯。
燒紙:民間的民俗迷信的說法,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所以這天要提前折一些“元寶”,上墳是要燒紙錢給先祖的。
祭祀土地:在過去的農耕社會,祭祀過先祖后,要將貢品撒到田地里一部分來祭祀土地,期盼秋收獲得大豐收。
中元節也被稱之為“鬼節”,老話說“七月半,鬼亂竄”,老祖宗也留下了3大禁忌,過中元節要記牢。1、不要獨自“夜游”,古人認為這天“陰氣”很重,孤魂野鬼四處亂竄,“八字弱”的人更是不要夜間出行自找麻煩。
2、不要掛風鈴。風鈴按照民間傳統的說法,會招來鬼魂,尤其在七月半這天更甚。
3、不要吃貢品。中元節祭祖時間比較長,民俗中老祖宗全天都會回來吃飯、看望子孫,所以當天的貢品是不能“偷吃”的,否則會招來懲罰。
七月半吃鴨子七月半還有個很奇特的風俗:吃鴨子,因為白色的鴨子在水中游,如一盞明燈,取其“河燈普渡”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諧音的,說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總之這天吃鴨肉的地方非常多,秋季飲食鴨肉也是上好的滋補品,溫潤不燥熱,營養豐富齊全,分享一道滋補水鴨湯的做法。
【滋補水鴨湯】食材:水鴨半只、姜20克、當歸8克、黃芪4克、白芷4克、黨參5克、百合10克;黃酒、鹽、味精適量。
1、鴨肉切大塊后用水浸泡10分鐘,沖洗干凈,冷水入鍋放入姜片、少量料酒煮開2分鐘,撈出鴨肉備用。
2、準備生姜20克切片,5克左右的當歸、黃芪、白芷、黨參,10克的百合,用水沖洗一下備用。
3、鍋中少量油,將焯過水的鴨肉倒入鍋中翻炒出油脂,鴨肉撈出備用,多余的油不要。
4、所有食材放入砂鍋中,加入少許鹽調味,倒入淹沒食材的開水,大火煮開后,小火慢燉。
5、燉大約1個小時后,加入少許鹽和味精調味,再次煮開1分鐘后即可。
——老井說——中元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雖然現在被很多人稱之為“鬼節”,但這個節日主要的民俗目的還是“敬祖盡孝”,那些民俗和禁忌大多是封建迷信也不必過于當真,但對先祖和逝者的敬重,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求是真實的,這些民俗活動中保留著中華文明自己的瑰寶,是值得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