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夾豎夾批發

解夢佬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火熱出圈后,許多觀眾都被里面可愛俏皮的“唐宮小姐姐”圈粉了。節目也帶起了一股“唐風”熱,不少人對唐朝女子的服飾、妝容文化開始感興趣。

李白在《清平調》中描繪:“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夢幻的大唐,那里的女子身著云彩一般的華服,有著花兒一般的嬌美容顏,雍容華貴,但只有這些了嗎?

當然不是——咬唇妝、曬傷妝、姨媽色、撞色條紋裙、多層疊穿、男裝女穿.....你或許不敢相信,這些現代人追逐的時尚,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唐朝女人玩過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袒胸、剃眉、烏唇、血暈妝、假發髻......唐朝女人的大膽奔放,為中國裝束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左丘萌癡迷中國傳統裝束文化,他通過大量史料整理與研究,梳理了大唐不同時期女性裝束的潮流演變,創作了《中國裝束——大唐女兒行》一書。而插畫師末春更是用一幅幅精美的復原圖,生動再現唐朝女性在妝容服飾首飾上的大膽創新。他們用這種方式告訴讀者,時尚或許是一個現代的詞匯,但在一千多年前,大唐時尚女孩的品味會令你刮目相看。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獨家采訪作者左丘萌和插畫繪者末春,帶你穿越到大唐,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時尚酷女孩”。

八字夾豎夾批發

《中國裝束——大唐女兒行》, 左丘萌(著)/ 末春(繪);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

澎湃新聞:首先假設這樣一個的場景——我們坐上時光機,從2021年穿越到唐朝長安城,這一天正好是上元節,京師長安火樹銀花,人聲鼎沸,看著眼前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他們的裝束會是一場怎樣的視覺盛宴呢?

左丘萌:史書曾為我們真實記錄了兩場唐朝上元節。一場發生在唐中宗時代的景云元年,那一年的上元節,唐中宗和韋后帶著數千名宮女和宦官微服出游,陣仗很龐大,但沒想到因為在宮里封閉太久,好多宮女趁著出游的機會偷偷跑掉了, 找也找不回來(《資治通鑒》:“景云元年春正月丙寅夜,中宗與韋后微行觀燈于市里,又縱宮女數千人出游,多不歸者。”)。

八字夾豎夾批發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上元節長安城內的場景。 視頻截圖

還有一次,也是關于宮女的,說的是唐朝先天二年的上元節,當時有幾千名宮女得到了皇帝的特許出宮逛燈會,她們打扮得非常漂亮——“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施香粉”,而且衣著十分名貴——“一花冠,一巾披,皆萬錢”,這大概是怎樣的概念呢?據說當時長安城里一個普通的歌姬,穿的衣服也要三百貫,可見“萬錢”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十分奢華。另外,長安城萬年縣里一千多個少女和夫人的穿著也相當華麗,她們在一片火樹銀花下踏歌三日三夜,節慶才結束(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宮女千數,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披,皆萬錢。裝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貫。妙簡長安、萬年少女婦千余人,衣服、花釵、媚子亦稱是,于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的女性裝束形象。當時奢侈的裝束風尚愈演愈烈,女性上身的背子從原本偶爾使用珍貴的紋錦邊緣,變做整體都織錦背裁制 末春 繪

從這些史料中,我們都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唐朝繁盛的樣子,也因為當時人們穿著特別夸張,后人覺得不可思議,把這些趣事記載了下來。

澎湃新聞:我們常說時尚是一種輪回,當你們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會有“歷史竟然如此相似”、 “古時候竟然有這麼超前的裝束”這樣的感嘆?可以舉例說說嗎?

左丘萌:前幾年國內流行過咬唇妝,其實在晚唐時期,唇式就已經開始出現這種暈染效果,由唇心向外暈染。特別是到了五代的時候,我們在《簪花仕女圖》里可以看到,類似這種咬唇妝的唇樣。

八字夾豎夾批發

《簪花仕女圖》里可以看到,類似這種咬唇妝的唇樣。 《簪花仕女圖》局部

末春:的確有很多細節會讓人有時尚輪回的感覺,比如說服裝疊穿。過去唐朝女子喜歡在最外面罩一件紗裙,把里面裙裝的顏色透出來,甚至是撞色疊穿。這種方式到現在也很流行。另外,我印象最深的還有烏唇,就是類似現在所說的“姨媽色”,在當時來說也是非常夸張的唇式,還有和在網上流行過的“家暴妝”異曲同工的“長慶血暈妝”,在眼睛上下會畫上三四道紅紫色的長痕,看上去非常匪夷所思。

八字夾豎夾批發

過去唐朝女子喜歡在最外面罩一件紗裙,把里面裙裝的顏色透出來。圖為唐高宗時期的女性形象,末春 繪

八字夾豎夾批發

中唐時期,曾出現許多夸張的妝容,比如強調八字眉和烏唇的“元和時世妝”,還有在眼睛上下會畫上三四道紅紫色的長痕的“長慶血暈妝”。 末春 繪

左丘萌:唐文宗時期,還有一種奇怪的裝束,就是女子會把額前的頭發剃掉,因為當時她們偏愛將眉毛畫得特別高,發際線抬高后,就可以顯得額頭比較寬大。但當時連皇帝都覺得太奇怪了,就下了一道禁令,禁止女眷穿奇裝異服,打扮另類。甚至有一次他女兒進宮,因為穿得太奇怪了,皇帝就把駙馬給罵了一頓,把他們趕了出去(《冊府元龜·帝王部》:帝(唐文宗)思節儉化天下,衣服咸有制度,左右親幸莫敢逾越,延安公主衣裙寬大,即時遣歸,駙馬都尉竇澣待罪,敕曰:公主入參,衣服逾制,從夫之義,過有所歸,竇澣宜奪兩月賜錢。)。

可見,當時唐朝女性對時尚的追求,除了她們理解的美之外,更多是力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文宗時期,女子會把眉毛和額前的頭發剃掉,讓發際線上移,還會將眉毛畫得特別高。 末春 繪

澎湃新聞:在“綺羅”這一章,我們看到唐代服裝的款式、顏色、圖案之豐富令人驚嘆。但最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唐朝女性喜歡披一條長長的帔子,有什麼作用呢?

左丘萌:披在肩上的帔子,確實是一個裝飾性的服飾,它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從古希臘來的,有說是印度,現在沒有一個定論。在我們國家,比較早出現在飛天壁畫里,飛天神女的天衣外配以帔子,舞動起來,非常靈動輕盈,后來世俗的女性就開始模仿這種打扮。

八字夾豎夾批發

紅拂夜奔。紅拂女,相傳為隋唐時的女俠。 末春 繪

然而在最初流行的隋代,這種裝束一開始并不被社會所認可,因為據說女子帔子的原型來自軍旗上的帶子(《隋書·五行志》:“開皇中,房陵王勇之在東宮,及宜陽公王世積家,婦人所服領巾制同槊幡軍幟。),于是有一些男性看不慣,認為這是“妖異之兆”,有引發戰爭的不詳寓意,而一開始帔子的長度也比較短,后來就越變越長,可以在身上纏繞幾周。

八字夾豎夾批發

初唐宮女形象,(傳)唐·閻立本《步輦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朝帔子式樣

隨著越來越流行,帔子最終還是被廣泛接受了。到了盛唐的時候,帔子又成為禮儀配飾,當時唐玄宗李隆基要求宮里的女官在衣服外佩戴帔子來顯示各自的身份(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開元中,詔令二十七世婦,及寶林、御女、良人等尋常宴、參、侍,令披畫帛,至今然矣。至端午時,宮人相傳謂之奉圣巾,亦曰續壽巾、續圣巾,蓋非參從見之服。”)。到了宋代,帔子就演變成了霞帔,也就是我們后來常說的鳳冠霞帔中的霞帔。

澎湃新聞: 我發現唐朝人對條紋的熱愛也是可見一斑,喜歡穿間色條紋裙,在顏色的使用上,紅綠色的使用特別頻繁,有很多紅綠撞色的搭配,這是否有什麼講究?

左丘萌:之前有一個玩笑的說法,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比較“土”,喜歡這種紅綠的大撞色,這種審美也一直被貫徹到了唐代,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越做越精細了。

說起間裙的條紋,這還有個故事。唐高宗時代,女子追求間裙的裙條越來越窄、越來越多,而這在制作上是非常復雜的,對女工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消耗。當時唐高宗就下了一道禁令,要求還淳返樸,禁止這種奢靡之風,他說,“天后(武則天),我之匹敵,常著七破間裙,豈不知更有靡麗服飾,誤遵節儉也”,意思就是皇后穿的裙子也只有七破,其他人都不能超過這個數(注:間裙就是將布幅裁作上窄下寬的條狀,再以雙色或多色長條相間拼合縫制而成。七破就是一幅布裁作七條。)。

八字夾豎夾批發

間色條紋裙,日本奈良正倉院藏。

八字夾豎夾批發

二圣臨朝時期女性形象,可見當時唐朝女子的裙條越來越細,越來越窄。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燕妃墓壁畫,昭陵博物館

其實古代織物用草木染比較多,紅色比較簡單,一般用紅花作染料,綠色更復雜,需要由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疊染出來,一般是用的是藍草和槐花。草木染不像現在的工業染色那麼穩定,所以因劑量、溫度、濕度等因素的不同,染出的綠色程度也有很多隨機性。封建時代,什麼階級穿什麼顏色都有特別的規定,社會等級較高的人,能穿的色彩就會更豐富一些。

八字夾豎夾批發

染色示意,古代織物用草木染比較多。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代染繡類型

澎湃新聞:“首飾,狹義的意思就是女子頭飾”,唐朝貴族女性的頭飾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那當一個唐朝貴族女性站在面前,我們怎樣從頭飾中了解到對方的身份和地位呢?

左丘萌:在唐代,禮儀制度已經非常完備,不同等級的女性穿著打扮都有具體的要求,尤其是貴族女性,穿戴禮服時戴什麼樣的首飾都有詳細的規格限制。

比如揚州出土的隋煬帝蕭皇后十二鈿花釵冠,前面有一塊由十二個花瓣組成的蓮花形裝飾,這就是皇后的規格。另外還有武周時期閻識微的夫人裴氏的一個頭冠,上面花瓣就只有六片,可見當時命婦頭冠上的配飾數目也會根據品級的不同,發生變化。

八字夾豎夾批發

左為隋煬帝蕭皇后十二鈿花釵冠,右為武周時期的閻識微夫人裴氏的六鈿花釵冠 末春 繪

澎湃新聞:常看到一些文章或者影視作品中說唐朝女人喜歡戴花,比如楊貴妃就很喜歡把鮮花戴在頭上,這在歷史上是真實的嗎?

左丘萌:據我了解,在流傳下來的盛唐時期的文字或圖像上,其實很少看到戴花的形象,但是在后人的傳記中,的確有唐代女人喜歡戴花的描述,傳說楊貴妃曾在寶髻旁簪桃花(《開元天寶遺事》:御苑新有千葉桃花,帝親折一枝,插于妃子寶髻上,曰:“此個花真能助嬌態也。”)。但就算是在中晚唐時代,一般也是折枝花,很少看到像影視劇中一朵大花戴在頭上的樣子(敦煌唐人寫本《虞美人》:東風吹綻海棠開,香榭滿樓臺。香和紅艷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

八字夾豎夾批發

簪花 末春 繪

澎湃新聞:很好奇在沒有網絡、沒有社交媒體的時代,一個妝容是怎樣在大眾間流行起來?當時社會也會出現所謂的“時尚Icon”、“時尚博主”嗎?

左丘萌:當時的流行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宮廷里邊流行什麼,民間就跟著效仿。舉一個例子,唐太宗時期,高髻風尚已從宮中流行到民間。但當時朝臣皇甫德對這種現象頗有微詞,于是上書諫言稱“俗尚高髻,是宮中所化也”,唐太宗聽了后不太高興,怒道:“宮人無發,乃稱其意!”,意思就是難道宮人沒有頭發,你才滿意嗎?

當時比較有名的“時裝博主”,楊貴妃的確算一個。比如她特別喜歡穿黃色的裙子,于是民間就開始流行黃裙,她喜歡戴高而寬大的假發髻,于是民間也跟著學。但這些時尚在安史之亂之后,老百姓覺得不吉利,漸漸就不流行了,所以當時有詩云“義髻拋河里,黃裙逐水流”。

八字夾豎夾批發

貴妃遺香囊 末春繪

另外,時尚文化的傳播也與文人緊密相關。有不少中晚唐的流行時尚是通過文人詩作記錄下來的,比如元稹《夢游春七十韻》:“叢梳百葉髻(時勢頭),金蹙重臺屨(踏殿樣)。紕軟鈿頭裙(瑟瑟色),玲瓏合歡袴(夾纈名)。”元稹在詩里還特地標注了流行的時尚單品名目。同時當時平康坊娛樂產業發達,溫庭筠、段成式、白居易、元稹等這些文人常在這種風月場所,為歌姬舞女賦詩寫文,里面寫這個美女今天穿了什麼衣服,梳了什麼發型,第二天就傳播開來了,大家就跟著紛紛仿效。

八字夾豎夾批發

盛唐時期的流行妝容 末春 繪

八字夾豎夾批發

中唐時期流行的發髻。 末春 繪

這其中也發生不少搞笑的插曲,比如有位嚴肅的文人寫詩斥責這些奇怪的妝容,但由于詩文的流行,大家覺得描述的妝容還不錯,反而愈演愈烈,適得其反了(“莫畫長眉畫短眉,斜紅傷豎莫傷垂。人人總解爭時勢,都大須看各自宜。”出自元稹《有所教》)。

總而言之,唐代的時尚之風是自上而下,從宮廷到民間,從貴族到平民,這與接下來的宋代形成鮮明的對比。到了宋代,隨著市民經濟的發展,流行趨勢反而先從民間開始,再走進宮廷。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從服裝流行史來看,唐代是最后的貴族時代。

八字夾豎夾批發

晚唐,同昌公主盛裝圖 末春 繪

澎湃新聞:長期以來,人們都說唐朝“以胖為美”,但您在書中寫道,這其實是非常刻板的印象,女性裝束的演變與其所處時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可否舉兩個唐朝不同時期的例子,細談一下女性身形中反映出的時代面貌嗎?

左丘萌:有一部唐代傳奇小說叫《游仙窟》,描寫的是唐高宗時期的故事。后來這本書失傳了,一直到近代由魯迅先生從日本找回。《游仙窟》中,作者張鷟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風月場所的歌姬舞女形象,投射在了小說中仙女的刻畫里,其中就提到“輝輝面子,荏苒畏彈穿;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可見,當時對女性身材的審美,仍然是細腰,而且夸張到快勒斷的地步。而武則天時代,人們也崇尚高挑身材,既帶有北朝大膽的遺風,又夾雜著江南女性的柔美。

八字夾豎夾批發

《婉兒量天下》,武則天時代,人們也崇尚高挑身材,既帶有北朝大膽的遺風,又夾雜著江南女性的柔美。 末春 繪

到了唐玄宗登基以后,審美一開始還是偏向苗條的女性。這可以從開元初年,李隆基為兒子挑太子妃的一則史料中發現—— “(玄宗)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得三人,乃以賜太子。”(出自《次柳氏舊聞》)。

“細長潔白”就是說皮膚要白,腰要細,而且身材要高,但這個偏好到了開元中后期就開始慢慢改變了。開元中期后,女性身材慢慢走向豐腴,到了唐玄宗時代,基本上就是紡錘形的,看不到腰了。到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的那段時間,女性更加以肥為美。

其實歷史上沒有說楊貴妃有多胖,甚至都沒有提到她是胖的,但出土的俑像、壁畫等中的女性形象的確是豐腴的。我們在做裝束復原時也發現,如果要撐起當時貴族女性寬大的發髻和輕柔寬闊的衣服,需要體重在200斤左右的女性才能達到文物所呈現的形象效果。

八字夾豎夾批發

開元中期的女性形象,女性身材慢慢走向豐腴。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美人絹畫屏風/印度德里博物館藏

我認為,唐代女性身材的改變和當時女性地位息息相關。武則天時代,女性們和男性一樣,常常出門玩耍,去打馬球、游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雖然唐代的飲食高糖高油,但因為參與活動多,所以也胖不起來。但在唐玄宗時代,女性地位遠不如前,而且唐玄宗喜歡在宮廷里吹笛奏樂、鶯歌燕舞,上行下效,女性外出的機會少了,處在深閨之中,自然越來越胖。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玄宗天寶初年女性形象 末春 繪

澎湃新聞:我們常說古代女子“為悅己者容”,但從你們的觀察來看,在多元文化包容的唐朝,特別是武則天統治的時代,女性對美有怎樣大膽超前的認識?

左丘萌:武周時期,我覺得最大膽的就是女性會穿男性的冠服,并且自上而下都有這種風尚。比如唐中宗的韋皇后,頭上會戴君王的冕旒(注:帝王禮冠的一種,前后綴有玉串);還有武周時期的女官也會戴男性官員的冠,基本上就仿照了男性的官服制度,這其實是蠻大膽的一個創新。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中宗時期女性禮服盛裝形象,圖中唐中宗韋皇后頭上的裝飾猶如君王的冕旒。 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藏石經幢線刻

八字夾豎夾批發

二圣臨朝時期女性形象,這時女性已經開始穿男性的冠服。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李鳳墓壁畫

末春:與其說社會更寬容,倒不如說女性在掌握了一定權力以后,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說武周時期,如果按當時男性標準來看,可能仍然會更喜歡嬌小一點的女性,但那時候女性地位高,她們可以喜歡怎樣就怎樣。

八字夾豎夾批發

武周時代的女子更加自信和大膽。 末春 繪

澎湃新聞:唐朝女性對妝容、裝束有如此豐富的追求,那當時的男性也會化妝,也有時尚追求嗎?

左丘萌:男性化妝確實有,但可能更偏向于實用。比如冬天特別冷,宮廷就會給大臣發放“面藥”和“口脂”,也就是如今的面霜和潤唇膏。唐代,男性審美曾經流行過一種“寬肩膀”的時尚,類似于八九十年代的墊肩。他們為了彰顯肩寬,會在袍子里面襯一個材質比較硬的半臂,這種時尚甚至在開元時代被女性學了去,女性也在衣服里邊墊肩。另外如果太瘦了衣服撐不起來,男性還會在腹部墊東西,故意顯得大腹便便。

唐朝男性的時尚單品中還有一件必不可少的裝飾就是“幞頭”,是一塊黑色頭巾做成的帽子,從初唐到晚唐,經歷過多種變化,所以考古學家可以通過幞頭的造型,來鑒定傳世唐代畫作的具體時代。

八字夾豎夾批發

西安懿德太子墓第三過洞西壁出土的內侍圖,七名內侍均身著圓領袍,頭戴幞頭。

澎湃新聞: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貴族女性的裝束形象,但同時也很好奇當時普通家庭的女性,她們在衣著、妝容上有怎樣的不同?

左丘萌:確實,考古發掘出土的壁畫、陶俑等等文物呈現的更多是貴族女性形象,平民的資料相對比較少。不過在一些反映世情百態的敦煌壁畫上,還有一些古代文書里,比如當時百姓會向寺院施舍衣物、供奉物品等相關的記錄,我們或多或少可以了解到他們的裝束。基本上普通女性的裝束形式仍然是三件套——上面穿衫子,下面穿裙子,外面再配帔子, 只是制作的材料上,沒有貴族女性的那麼精良,那麼華麗。

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畢竟是一個等級森嚴的舊時代,什麼等級、怎麼穿,都有明確的規定,上層階級可以穿下層階級的衣服,但下層階級是萬萬不能越界的。

八字夾豎夾批發

敦煌壁畫上供養人像

澎湃新聞:書中最后還專門介紹了唐朝公主的嫁衣,可以看到唐朝公主的嫁衣是青色的,可以談談唐朝在紅白事的服裝規制上有什麼特點?

左丘萌:當時貴族女性的婚服主要使用青色,區別只是青色的深淺程度,比如皇后的禮服就是深青色,然后往下會使用更淺的青色。另外,只有五品以上的女性才有資格穿裝飾了翟鳥的大禮服。民間的話,正色是沒有資格使用的,因此可以隨意一些,穿別的雜色。

喪事的時候,唐朝遵循盛裝下葬,所以并不是想象當中會穿特定的喪服下葬,往往會選擇生前最好的衣服,甚至結婚穿的那套衣服。

八字夾豎夾批發

唐朝貴族女性的婚服主要使用青色。 末春 繪

澎湃新聞:聽說這本書你寫了三年,在設計這本書的時候,最大的難點是什麼?包括在繪畫部分,有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左丘萌:一開始,我只是想做一本淺顯的科普讀物,滿足一些讀者想要系統了解中國傳統服飾的需求,但沒想到就越寫越多,道不盡也說不完。之所以選擇唐朝這個時代,是因為材料相對多一些,特別是近幾年,多個大型考古發掘成果都集中在唐代,再加上我本身也從事紡織考古相關的研究,興趣使然。

其實前期史料搜集的工作,我做的都差不多了,只是在寫的時候比較慢,一點一點去打磨。難點可能是,由于我是男生,女性化妝的很多東西我也不太懂,只能算是紙上談兵,于是就請教了一位從事古代妝發復原工作的朋友,基于史料,把古代的妝容還原出來。后來我和末春合作,一切進展得就很順利,我提供歷史的材料,提供文物佐證,然后和末春一起推敲插圖的設計。

八字夾豎夾批發

從初唐到晚唐的花鈿、斜紅、唇妝、眉樣的演變。 末春 繪

末春:我以前在少女雜志上面做過一些連載專欄,大多偏漫畫風格,涉獵的主題也比較窄,所以一開始出版社找到我,說想做一本關于古代女性裝束的通俗科普讀物,我也不確定自己能畫成什麼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了合作。書中大部分插圖的創作,都基于史料的參考,除了一些史料原本缺少的東西,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一些完善,比如李倕的首飾,還有楊貴妃的形象等等。

八字夾豎夾批發

鶯鶯夜探 末春 繪

澎湃新聞:剛提到制作復原圖,哪些部分進行了自己獨到的創新?

左丘萌:在制作復原圖的時候,我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比如說李倕冠。當時這件文物出土后,曾邀請中國和德國的研究者一起來修復,最后專家組合出來的李倕冠的樣子和現在我們書中的造型是不一樣的。

因為當時墓室里進了水,冠的各部件都被沖散了,研究人員只是根據出土文物各部件的相對位置來進行修復,在我看來那個造型其實有些奇怪,不符合實際的佩戴習慣。于是在這本書里面,我們就重新做了另外一種組合,雖然這樣做的確很冒險,但這本身就有探討的余地,因為我們誰都不知道原來是什麼樣子。

八字夾豎夾批發

右邊為出土的李倕冠各部件實物,左邊為末春繪制的李倕像,本書作者根據史料和佩戴習慣重新組合了李倕冠。

澎湃新聞:創作完這本書后,你們覺得唐朝女性時尚對后世(例如宋朝)有什麼影響嗎?是否也影響我們現代的審美?

左丘萌:因為兩個時代離得很近,宋朝在妝容文化上的確受到了一些前朝的影響,比如宋代各位皇后的畫像中,她們在臉上酒窩的位置貼面靨,鬢邊也會裝飾“斜紅”,就是從唐代繼承過來的,只是選擇了更加符合宋代審美的白色珍珠來替代紅色的胭脂。而宋代其實也一點都不樸素,可以說是低調的奢華,比如暗紋、金線,制作之精巧一點也不輸給前朝,只是顏色使用上更追求和諧一些。

八字夾豎夾批發

宋代皇后在臉上酒窩的位置貼面靨,鬢邊裝飾“斜紅”,就是從唐代繼承過來的習慣,只是選擇了更加符合宋代審美的白色珍珠來替代。 《宋人畫徽宗皇后像》局部

我們現代的審美受到歐美、日韓文化的影響更多,所以古代和現代的審美區分還比較大,比如現在都喜歡大眼睛雙眼皮,但在唐代,焦點并不在眼睛,更注重的是女性的眉毛,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畫眉式樣。

末春:現在國內的審美的確受到外來的因素很多,但做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過去的東西真的很美,有很多東西需要重新撿起來,可以繼續發展和創新。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欒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