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代表無黨派人士界作大會發言。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繼祥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盧冠瓊 宋繼祥)3月9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以“為中國經濟投上信心一票”為題作大會發言。林毅夫表示,當前世界確實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任何變局都是“危”和“機”同生并存,應對得當將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
林毅夫談到,在今年年初達沃斯論壇上,與會者最擔憂的問題有三個:一是發達國家尚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完全復蘇。危機之前,發達國家長期的年均經濟增速為3%——3.5%。目前,美國經濟復蘇最佳,然而即使特朗普政府大幅減稅,2018年美國經濟也僅增長2.9%。而據有關預測,2019 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降至2.5%,2020年將跌至2%。二是逆全球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的真實工資并未增長,中產階級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擴大,發達國家將之歸因于全球化,反全球化的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三是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都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30%以上。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通道,增速在2016年降到6.7%,2017年回升至6.8%,2018年降至6.6%。與會者擔心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減弱。
林毅夫認為,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下滑固然有雙軌制遺留的體制性改革未完成、人口老齡化等內部原因,但考慮到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以及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等高收入經濟體,在同一時期也經歷了增速下滑而且幅度更大,共同的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同時,我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但增長的質量顯著提高。”林毅夫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強調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推行的國家很少,我國則推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過3年的努力,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新動能加快成長,使得重點行業供求關系發生明顯變化。
他認為,展望今后,最重要的仍然是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保持定力,抓住主要矛盾,找準改革突破口,就能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這是我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當前,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桿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后兩年,降成本和補短板的發力空間十分巨大。
“從降成本看,目前已開始為中小企業大幅減稅。”林毅夫表示,從補短板看,可補的方面還不少。就產業而言,我國當前產業多屬中低端,可向中高端升級。其次,以往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是城際間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和港口,但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如地鐵、地下管網依然不足,5G商業化運用帶來新的投資契機,污染防治領域的短板也亟待補齊。此外,目前我國仍處于城鎮化進程中,需要大量的住房、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服務投入。
林毅夫指出,我國也具備補短板的資金優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積累的負債總額占GDP不到60%,在國際上處于較低水平。二是民間儲蓄接近GDP的50%,減稅等措施可激發民間投資意愿。三是我國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居世界之首。四是我國利率和準備金率高,可通過降低利率和準備金率的方式增加貨幣、信貸供給,以支持投資。維持一定的投資增長率就能促進就業,提高收入,增加消費,穩定增長。
“我認為,世界變局是我們的機遇,偉大時代是我們的底氣。”他表示,“只要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