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解夢佬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封面圖

倆月,40來條短視頻,抖音漲粉1500萬,“張同學”出現在一個又一個的手機屏幕中,到處都是這個東北的中年男性的影子。 人們覺得這內容平平無奇,但卻又紛紛陷了進去。

他在短視頻平臺演繹東北大齡光棍的一天(當然,他自己不是)。上完廁所后的指尖彈水、藏到板磚或破鞋里的門鑰匙、每日必嗑的六味地黃丸……這些生活中的閑篇兒被流暢的剪輯與節奏展現得饒有趣味。

11月下旬的互聯網屬于張同學。有人剖析他的拍攝手法、有人探究他的躥紅原因、有人模仿他的拍攝內容,那首名為Aloha Heja He的背景音樂更是無處不在。現在,連消防和交警都找上了他,只不過這次是拿他來當做一個反面典型。

12月初,我們在“張同學”的老宅——遼寧營口建一鎮松樹村采訪到了他。他確實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但故事也并沒有飽滿到令人印象深刻,倒是平民躥紅后見到的眾生相直叫人感到魔幻。

記錄新生代創新者的真心話與大冒險,這里是“尺度”欄目,推陳出新才是商業未來的尺度。

流量磁鐵,沾上邊就能火

最明顯的變化出現在近半個月。

11月下旬,新題材作品更新一個半月后,張凱的抖音賬號“張同學”一夜之間漲粉65萬,從原有的40萬漲到105萬,他已經記不清當初發的是哪個視頻了,反正都是東北光棍漢的一天,只記得第二天一早自己就上了抖音的漲粉排行首位。

之后,張同學的粉絲增長速度仿佛裝上了火箭推進器,300萬、500萬、1000萬,截止到12月10日下,張同學在抖音單平臺的粉絲量突破了1500萬。

張家老宅的門口立馬熱鬧了起來——這個地方不算好找,要從營口市沿著一條名為岫水線的鄉村公路開出50公里,再將車頭扎入村莊泥濘的小道深處,才能抵達。粉絲從零星變成眾多,一波一波的媒體到來了,還有政府的人、找他帶貨的人、蹭熱度的小博主以及想要加入他團隊的人。感覺每天早上在這座老宅里幫忙干活的人都在增多,似乎能蹭上點兒活干,加入這網紅隊伍的幾率就越大。

所謂隊伍,最初只有張凱,今年6月,辭職回家的二濤來了,幫忙拿手機拍攝,接著是視頻中頻繁出現的七爺和大叔,都是村里街坊。火了之后,他的兄弟、侄子們紛至沓來。12月4號,張同學大范圍對外開放采訪的早上,干活的人中還出現了一個紅衣小哥。

本以為他也是原有隊伍中的一員,“不是,我離得不遠,沒事兒就上來看看。”“想加入他們?”“有這個想法。”他們此前并不相識,只是村子相鄰,但他還沒跟張凱說出口,因為對方太忙了,“能加入就加入,不能加入就拜他為師。”

大漢就比較幸運了。他是張凱的遠房侄子,95后,高高大大,名副其實。在張同學躥紅期間,大漢火速跟單位請了長假從盤錦趕來“幫忙”,拍攝插不上手,他主要負責“對外接待”,每一個來到張家老宅的人,都會在門口見到他,穿著跟張同學類似的綠棉襖和黑棉鞋。他說,要防止那些見屋里沒人推門就進去上炕直播的人。

在張同學上一個“網紅飄了”的視頻里,大漢已經擁有了一個角色——過路司機。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從左到右:張凱、大漢、紅衣小哥、二濤

釀酒的男人也送來了自家侄子,讓這個戴眼鏡的小伙兒跟著張凱學拍攝剪輯。張凱曾經喝過男人家的酒。小伙兒靦腆,總是站在幾步外的距離看著張凱跟粉絲合影或接受采訪。他大學畢業兩年了,也想干這個。

但張凱一時間騰不出手去教些什麼,外面一車一車的粉絲他還接待不完呢,人們上前跟他握手、交談、催更,拉住他一起合影,事后他還不忘囑咐一句,“給我美顏啊”。但錄像絕對不行,團隊里的人說是要“保護他”,“萬一有人給傳網上造謠膩”。

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帶著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從營口市里過來,試圖加他一個微信,“我是想在這上創業,但是我沒有門路,我拜過好幾個網紅當師父,過年的時候給那人刷禮物花了1萬多,當時我滿兜剩12000了,把我閨女學費都給刷進去了。但是那都遠,他這近,我也想學學。”

一個跟張凱沾點兒親的男士說,自從張同學火了,原本一些不合的朋友、少有來往的親戚朋友也都來了。還有蹭熱度的,“前兩天來了一個是叫什麼名,他會用兩個腳兩個手加嘴拿5支筆,同時寫不同的字,寫得很流暢,這也是絕活,他一直沒火。”

張同學似乎變成了一塊流量磁鐵,但凡跟他沾上邊兒的都能火。一個原始粉絲不過千的普通創作者將自己與張同學的合影發上抖音,當天點贊就到了7.3萬,她甚至還開起了直播,講述自己在張同學家的見聞。此時該賬號已經漲粉到了1.4萬。

一位曾在張同學視頻中客串過的女士,被人截下視頻中的背影做頭像,在抖音開了個名為“張同學前女友”的賬號(雖然她根本不是),“第一天粉絲1萬9,第二天2萬6,第三天3萬6,我朋友還說我挺聰明,知道張同學火了,還會用自己頭像編段子,我說這也不是我啊。”現在這個賬號的粉絲已經漲到了4.1萬。“這是不是屬于侵犯我的肖像權啊?”女士問。

還有一位體格“壯碩”的大哥拎來三床蠶絲被往炕上一放,很顯然,他想找張同學帶貨,“快手辛巴也賣過我家東西,但他就是賣貨,我還是希望能多植入故事。”他從江蘇南通趕來,但是個遼寧人。“好多主播我們都合作過,但是我親自來見的,張同學是第一個”,大哥對張同學說,“希望你能成為東北李子柒。”

東北天黑的早,人群在下午5點后逐漸散去,張凱坐在炕沿兒上悶頭刷手機,這一天里他已經對著鏡頭或錄音筆來回說了三四遍自己的拍攝經歷,到最后都是車轱轆話。他已經不想開口了。

一對夫妻突然登門,跨進了這個難得靜默的老舊房間。幾位團隊成員紛紛抬起眼皮,“我倆大石橋的,來建一轉一圈看能不能瞅著張同學,還真在呢”,女士解釋到。“嗯嗯啊啊”屋里的幾張嘴都不想說更多的話。“原來跟你一塊兒拍的那個愣子,他嫂子在我們家上班兒”,她在套近乎。沒有回應。但她也沒有走的打算。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來的人太多了,蹲在墻根底下躲清靜的張凱

村里出了個“張同學”

最近總是這樣,鄰居孫大姨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看見進村的車燈晃晃悠悠閃過來,到了晚上張凱還被圍坐在炕上給人“講座”。

孫大姨不懂,“這點事兒算什麼玩意,還能火起來?”“你看看那炒菜燉雞整什麼的,這一套咱農村誰不會?”

但會像張同學這樣拍攝和剪輯的沒有幾個。

張同學迅速躥紅之后,網絡上研究影視剪輯的博主們都興奮了起來,他們拆解張同學視頻中的拍攝與剪輯手法,并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作品《青山高歌》7分50秒,有190個分鏡頭,其中8秒以上算長鏡頭,一共4個大約46秒,如果去除長鏡頭的話,相當于在7分04秒中,張同學一共分切了186個鏡頭,平均鏡頭時長2.27秒。什麼概念?在以快剪著稱的香港武俠片《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的打戲中平均鏡頭時長是1.35秒。”這是來自抖音影評團成員軻墨愛小野的一段分析,“他是嚴格按照動作片的邏輯來拍的。”

越看越像是有專業團隊在運作,在張同學爆火初期,這樣的言論分布在他的每一個作品的評論區。于是,在11月26號,張同學發布作品“揭秘張同學”,向外界展示自己如何一人完成拍攝與剪輯。

傳聞越來越玄乎,有人說他是吉林某藝術學院研究生畢業,拍攝過《小姨多鶴》,跟《你好,李煥英》的導演是同學。有粉絲到家里求證——

“你拍過《小姨多鶴》嗎?”

“什麼?扯淡,我從最開始到現在剛拍多長時間。”

“你跟《你好,李煥英》導演是不是同學?”

“你這也被黑粉洗腦了。”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張凱

關于張凱的個人信息已經在陸續的報道中被介紹過了——1986年生人,明年本命年,哪里上過研究生,明明“九年義務教育還差一年”。房子是爺爺的,他自己一家跟父母住在后面的新房里。也不是光棍,甚至23歲便英年早婚,已經有了一兒一女。但視頻中常出鏡的幾位確實都是單身,現在二濤憑借著自己帥氣的外表,已經在互聯網中擁有了一票“虛擬”女友。

“你說這孩子也不出去上班,我說實話,這是結婚了,要不媳婦都不好找。”鄰居孫大姨看著張凱成天背個三腳架這兒拍那兒拍一年多了,“不務正業”,這是村里人對他們這種不出去正經上班掙錢的大小伙子的定義。

看起來張凱并不在乎,也不是沒人開高價請過他幫忙拍攝,但他不想去,“這個事沒有走到底,有一天我肯定會后悔。我咬牙我也要堅持到最后,就是非得做出點這個成績,如果做出點成績我放棄了,證明我真的沒有白做。”

他的確沒接受過專業訓練,但張同學賬號里關于記錄農村生活的拍攝主題也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拍攝。雖然張同學已經隱藏了10月4日之前的所有作品,但隨著他的走紅,有網友還是將他前期拍攝和客串的一些視頻翻了出來,同時浮出水面的還有他以前合作過的賬號80愣子、二小姐、80小倩等,而在這些賬號中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拍攝主題。

根據張凱的描述,他的前半生似乎時運不濟,養過雞放過蠶,開過修理廠還倒騰過二手車,但養雞雞死、養蠶蠶亡,開了三年修理廠還遇上一場大火,折騰了十年錢沒掙著還貼進去30多萬,欠的外債到2019年才還清。一段時間內他覺得自己患上了抑郁癥,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這時候他一遍一遍地看周星馳拍的《西游降魔》,直到疲勞按下他的眼皮。

而潛移默化的,這也為張凱此后的拍攝奠定了一些基礎。包括《美人魚》,要“身臨其境地看” ,“看這個人物他是運鏡走的,還是定拍的,攝像機應該擺在哪個位置。”

去年7月,他回到家鄉營口市的建一鎮,這里“八山半水分半田”,當鏡頭在樹林里一轉,“特別有電影畫面那種感覺”,他迷上了。

9月,他找了家后面的一處老房子,跟同村發小愣子商量著一起拍點兒記錄生活的段子。主題被定位在80年代懷舊。沒想到還真行了,不到兩個月時間80愣子漲粉30萬。在此期間兩人開始研究平臺上其他博主的視頻拍攝和剪輯手法,包括李子柒。是二小姐推薦給張凱的。二小姐是張凱合作拍攝的第二個賬號。他承諾在年前讓女孩的賬號漲到20萬粉,當時還有3個月時間。

張凱曾經有過很多稱謂,“張導”“張天師”“張WIFI”,“因為我給任何一個人拍都會上熱門,流量比較好,有種我自帶流量的感覺。”對于拍段子張凱很自信,“線上流量怎麼去獲取?官方主推的內容是什麼?其實我心里都特別明白,一個作品怎麼上熱門,我研究的特別透。”但這可不能說。

80愣子的崛起讓生活在東北黑土地上的年輕人甚至中老年人們找到了生活的另一條出路,圍繞在張凱周邊做短視頻賬號的人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我一天拍6個賬號”,張凱說。

那時80愣子用來拍攝的老房子就是這些年輕人的據點,他們每晚開會,琢磨每個賬號第二天的拍攝主題,張凱主要負責拍和剪,內容共創。但這個團隊很快開始崩裂。最先合作的也是最早分開的。

2020年底,張凱與愣子分開,個中緣由兩人分執一詞,卻都不愿再多提當年往事。一說是因利益分配不均,一說是拍攝意見不合,也許都有,但不再重要。后來,二小姐、小倩、郭大俠等賬號也開始各自運營。“走一個,可能是走的那個有點問題,再走一個,可能還是這個人的問題,要是走五六個了,不好意思,你得自身找點毛病了”,愣子說。

張凱的創作也在此后陷入瓶頸,經濟狀況跟著跌入谷底,張同學段子中的賒賬經歷正來源于此。現在的拍攝手法源自十一時去大叔家的一次聚會,張凱隨意地拿著手機拍攝,沒想到最后呈現出的第一視角反而更加帶感,他忽然找到了新思路。

張同學火了之后,因傷停更倆月的二小姐卻頻繁收到私信或留言,問她后不后悔單飛,“我哪單飛了?是他不給我拍了”,她覺得委屈,特意開了場直播進行回應,說自己離開時粉絲不過1萬,當初張凱的承諾并未兌現。但她最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張同學要在火了之后把她拉黑呢?

“這麼大一個網紅”,全村的希望

沿著岫水線拐進松樹村的小轎車一輛接一輛,通往張同學家的那條僅容一車通過的土路,被來往的車輪壓得稀巴爛。相比起來,村里其它小道就清凈多了,多日前下的雪還沒有化凍,走上去都得用力扣住腳趾才不會打滑。

但這種狀況很快就會被解決了。閆修成,張同學所在的營口市建一鎮副鎮長,上周剛去市里開了會,“我們的農業農村局局長、政協副主席代主席說了,家鄉能出這麼大一個網紅也是咱的驕傲,涉及到我們政府部門能做的事全力以赴,當場就表態明年松樹村修路,拿100萬。”就連美麗鄉村都特意給松樹村增加了一個名額。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張同學視頻中的老宅

張凱也不再是什麼不務正業的小伙子了,他成了村民口中“腦瓜好使”的人才和被指望的大網紅。“往后咱這不就好過了?這個老窮山溝有什麼玩意兒你都賣不出去,你要是有一個這樣式兒的人了,大伙兒就能跟著好了”,孫大姨坐在炕頭上說。

的確,這些天去周家超市“嘎又”的人都翻了幾倍,老板娘每天都會被各種陌生的臉問關于張同學的事。

4號這天來到張家老宅的人特別多,閆修成琢磨著,下周一要派警力和防疫人員過來值守了。他本來分管鎮上包括疫情、教育、衛生、旅游和文化等多方面,但現在他把疫情、衛生和教育都交給了別人,自己專門管旅游和文化,其實就是管張同學。他們希望能在張同學身上發力,帶動當地的旅游文化發展。

農業農村局已經把營口地區農產品名錄發過來了,也許,這些東西很快就會出現在張同學的段子里。“舉個簡單例子,他每天作品當中煮飯,米就可以做成我們營口大米,就是無意地植入,確實營口大米還是非常有名的”,閆修成說已經在跟張同學敲定具體合作細節了。他們甚至已經為張同學成立了農業公司和家庭農場。“農業農村局那邊挺興奮,我們代主席想把他往全國推,就是(打造成)我們營口地區或者說一個農業市的形象代言”,閆修成雙手搭在身前,挺直身子說。

但對于這些,張凱表示自己并不懂,只想搞好創作。這一天人來的密,他逮到一點小空兒就掏出根煙叼著蹲到墻根兒下自顧自地刷著手機,蹙著眉頭看那些網上對自己的報道或評論。他心里有點兒煩亂,已經兩天沒有更新作品了,新作品還差幾個場景沒拍完,但眼看著天就黑了,他的拍攝進度依舊為0,幾位團隊的幫手們也都分散招呼著各路來人。他決定晚上摸黑拍個夜場。

大石橋批八字好的師傅

人群散去后,二濤正在準備拍攝要用的菜

哦對了,還有拍攝設備,“這個機器設備,營口市廣電局全力以赴,需要啥給啥,但是關鍵他不需要,他一部手機就搞定了”,閆修成說。

第二天,張同學不見了。老宅門口留下七爺、大漢和他的那位遠親弟弟謝絕來客。他們不告訴媒體張同學去哪兒了,只是說他不在家。那天下午,張同學上傳了一個新作品,主題是“網紅飄了”,不得不說,很會就地取材。視頻中他取出了銀行卡里的300元,下館子吃了韭菜盒子和炸串,到周家超市買了兩斤羊肉片還清了賬,美滋滋回家吃了一頓火鍋。最后的火鍋畫面,就是前一天晚上打著燈補拍的。

沒有見到他的人都在猜測他躲哪兒去了,那位被以“張同學前女友”為名注冊了抖音賬號的女士說張同學去北京錄歌了。

果然,12月8號,張凱錄制的新歌《一個俗人》在音樂平臺上線。而前兩天,他則是帶著二濤與自己的商務負責人連夜開車進京見了抖音與西瓜視頻的平臺工作人員,商討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政府圍繞著張同學這個大網紅做的規劃越來越多,建一鎮還想做一個有資質的電商培訓,“從鎮上組織一些有想法有意愿的年輕人,讓張同學把一些拍攝的技巧剪輯,可能要無償的教給大家,然后通過這樣(的方式)看我們鎮上能不能形成一個直播小鎮”,閆修成說。

接下來該如何將這波互聯網紅利吞下?現在,“大網紅”張同學和他身邊的那些人都在琢磨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巴芮、薇薇子,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