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談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老爺們要麼醉心政治,在官場上長袖善舞。要麼就退隱山林,整天和一群老爺們談自己的懷才不遇啥的。那貴婦們都談什麼呢?東家長西家短談來談去總是乏味的。那就不得不提到自古以來女人們的共同主題——愛美。(這絕對不是貶低女性啊)
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所以女子服裝也是忽長忽短,忽寬忽窄,很短時間就是一變。不過總體趨勢是上衣漸短,腰線逐漸抬高。到隋唐時期束到乳下,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齊胸襦裙(高腰襦裙)。(到隋唐再提)
梁吳均《擬古四首 攜手》:“長裾藻白日,廣袖帶芳塵。”
描寫的則是南朝婦女寬衣大袖的狀況。北朝時期,以窄袖和袴褶服為主,這是因為受到了少數民族的影響。在南朝宋、齊、梁時期,大袖長裾則十分興盛,當時妃后的袖子是以前的兩個寬度,裾長也是原來的兩倍,極盡奢靡。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南方是真的富庶。
晉代婦女在原有基礎上發明了新的深衣式樣——衣襟繞體層數蹭多,衣的下擺部分增大,并裝飾纖髾(shāo)。這種款式始于兩漢,興于魏晉。(“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制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并層層相疊。“髾”: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飄帶較長,走動時衣帶當風)稱為雜裾垂髾服。造型上儉下豐,顯得飄飄欲仙。
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
作為一個貴婦,肯定要參加各種禮啊,貴婦們在舉行親蠶祭祀時就要穿著淺青色的蠶衣,服裝款式和深衣相同。皇太后和皇后為青上縹下,其余婦女是全身青色。蠶衣又被皇后以下至高品級命婦作朝服。三國魏時皇后的蠶衣多使用文繡。西晉惠帝元康六年下詔說文繡不合古禮,故而改為純青色。
還有一種常用禮服,是袿衣,形制與深衣相似,上寬下窄,在服裝底部由衣襟盤繞形成的兩個尖角。南朝宋后,皇后祭祀著袿襡大衣。襡衣前面結帶垂下,為皇后謁廟所穿。
履也是在正式場合穿的,婦女的履頭露于衫裙之外,可避免前襟擋腳。《晉書 五行志》中載周秦到漢婦人穿圓頭屐,到西晉太康初才和男子一樣穿方頭屐。
“富且昌宜侯王夫延命長”履
除了衣鞋,自然還有發式。自周到漢,貴婦們都愛帶假發,稱為假髻或假頭(認真嚴謹,這里不能笑,否則假頭會掉)。宮中婦女還以發飾數量作為等級標志。(不是她們不是像現代人沒養那麼長的頭發,而是喜歡各種造型夸張的頭發,詳情參考《鳳求凰》關曉彤的縫紉機頭)婦女追崇飛仙式的高髻,喜歡高而危斜的形式。此時,假發技術亦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各種式樣的假髻。魏晉南北朝時期,假髻為規定為命婦的首飾。
《文獻通考》卷一一四載:"魏制,貴人、夫人以下,助蠶,皆大手髻。
飛天髻(網圖)
魏晉時期的貴婦們對于化妝已經很有心得了,六朝時期的面妝有紅妝、白妝、紫妝、額黃妝、啼妝、墨妝等。
紅妝就是用面粉或鉛粉均勻粉面,再用胭脂之類的紅粉飾物涂在面頰。溫庭筠《青妝錄》中就記載了晉惠帝讓宮人做暈宮妝。
白妝就是用白粉敷面,相當于紅妝底妝。
紫妝就是用紫色粉末敷面。
《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
《齊民要術》有載紫粉制作。“用白英粉三分,胡粉一分,和合均調。取落葵子蒸熟,生布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淺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墨妝流行于北周,不施粉,以黛飾面。
相傳宋武帝劉裕之女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臥于含章殿下,殿前梅樹落下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公主額間。額中被染成花瓣之狀,久洗不掉。為梅花妝。直到宋還使用。
魏晉南北朝流行八字眉,又名愁眉,因形如八字得名。當時婦女們的飾唇材料叫唇脂,主要成份是朱砂,在里面加入適量的動物脂膏制成唇。那時婦女的唇妝以嬌小紅潤為美。
妝容(網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貴婦們不僅要相互比美,有時候還要和男人比,真不得不煞費苦心啊。不過她們那時候用的材料雖然都是純天然的,但是都不太好,比如鉛粉,雖然美白,但是有毒啊!其他的粉又不服帖啥的,唉,但是作為一個魏晉貴婦,你又不得不化妝。天生麗質也要化成大花臉,暴殄天物啊!
所以后文我們不做貴婦,做一個小丫鬟啥的,看看平民丫鬟們要怎麼打扮自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