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關中城鄉里,有這樣一個一首流傳很廣的歌謠,歌詞說的是一個字的寫法。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這首歌謠,“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點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鉤搭掛麻糖。推著車車走咸陽。”
是不是很熟悉,這首歌謠就是描述一個非常復雜的漢字,讀Biang。大家日常吃的BiangBiang面,就是這個字。Biang是一個至今字典里沒有收錄的漢字,甚至我們也無法用輸入法將其打出來,可以說是中國漢字最難寫的一個漢字。
Biang是難寫,但這并妨礙人們的使用。漢字專家表示,“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漢字,其發音獨一無二,書寫在漢字中也是筆畫最多、最復雜的,這就是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漢字。”問題來了,如此復雜的漢字,是怎麼產生的呢?
關于Biang字來源,目前說法不一。據說,有一位窮困潦倒的秀才在經過咸陽路過一家面館時,他被面館里飄出來的香味所著迷。同時,秀才又被從面館里發出的“BiangBiang”的聲音所吸引。當秀才吃完一大碗BiangBiang面后,沒有錢付賬,結果只能求店老板以書代之。
改題寫什麼字呢?秀才想了半天,突然靈機一動,“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從此之后,“BiangBiang面”名揚四海。
除了秀才發明了Biang字外,還有一種說法,說秦始皇吃厭了宮中的山珍海味,這可急壞了大臣太監們。就在這時,一名太監急中生智去街上了買了一種老百姓日常愛吃的小吃,結果秦始皇吃了后,胃口打開,邊吃邊稱贊道,“這是何種美食,為何如此美味?”太監回答,“BiangBiang面”。
據說,秦始皇認為既然這種面如此美味,就自己發明了一個漢字,Biang字由此而來。以上兩種說法,只是人們的猜測。有專家表示,Biang字向人們傳達了陜西獨特的文化,比如地理環境、居住形式、飲食習慣、審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等。其實,看似十分復雜的biang字,都是根據漢字造字的規律而來的,每個都有依據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6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