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最全陶朱公生意經詳解

解夢佬
陶朱公生意經
  陶朱公:計然之策
  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之后,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后來范蠡成了中國商人的祖師爺陶朱公。看來,范蠡經商而富有,與用計然之“策”有很大關系。那麼,計然之策講的是什麼呢?
  《史記·貨殖列傳》有載——
  策之一:需求決定與經濟周期論
  “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
  “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
  策之二:價格調控論
  “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策之三:實物價值論
  “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
  策之四:貿易時機論
  “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策之五:價值判斷論
  “論其有馀不足,則知貴賤。”
  策之六:物極必反論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策之七:資金周轉論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以策之二到策之七殊為好懂,這里不作闡發,唯策之一有必要啰嗦幾句。
  首先說需求決定論,計然的意思是,“要打仗就需要置辦軍火,要用度就需要購置物品。”需求決定了貨物的存在以及價值。“這二者明白了,所有貨物的規律就可以看清楚了。”經營要本著需求導向,逐利的過程,其實就是滿足需求的過程。
  然后,計然講了經濟周期論(建立在需求決定論基礎之上):“金年豐收;水年澇毀;木年饑饉;火年干旱。干旱的年份大多賣船,洪澇的年份大多賣車,這是這些貨物的道理。”干旱的年份,水少而船難行,船就沒什麼用,等錢用的人就賤賣船只;洪澇的年份,水多而車難行,車就沒什麼用,等錢用的人就賤賣車輛。反過來,旱年車貴;澇年船貴。“六年豐收,六年干旱(疑或其他災害),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
  這里讓人著迷的是計然講到的“歲在金、水、木、火。”如果它們是形容詞,說水、火之年對應澇、旱好理解,那麼金、木是什麼呢?顯然,這四個字不是形容詞,而是與五行有關。所謂“金、水、木、火”的年份,對應的是中國歷法中的五行。
  中國歷法采用六十花甲子為一周期的方法,在紀年上,六十年,以六十個順序組合的天干地支代表,如甲子年、辛亥年等。按照計然的十二年周期論,那麼就該考察地支的五行,因為地支恰恰是十二個。
 

最全陶朱公生意經詳解


按照計然總結的情況設計表格如下:
  有一篇商訓
  生意要勤緊,懶惰則百事廢。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銀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買賣要隨時,挨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優劣要分清,茍且則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貨物要面驗,濫收則售價低。
  錢賬要清楚,糊涂則弊竇生。主心要鎮定,妄作則誤事多。
  這些內容大致是管理原則綱要。可以釋讀出他的經營管理思想,其經營領域和策略卻未提及。但是我們還是通過字面判斷出陶朱公主要的業務集中于物流商貿,沒有涉足太多金融和制造,或者農業。不定經營目標,甚至沒有業績要求,基本上以計然之策為基本原則。
  《計然之策》講的全部是發家致富的商業之道。它有三方面商業原則:第一個原則,叫做“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個原則,在商業經營中被稱為“待乏”,第二個原則,叫做“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就是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要把貨物像糞土一樣拋售出去,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要把貨物像珍寶一樣買進來;第三個原則,叫做“務完物,無息幣,無敢居貴”,就是不能太貪心,不能囤積居奇,要在理想價位果斷脫手。
  《陶朱公經商十八訣》: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價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用度要節約切勿奢華奢華則財錢竭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物資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減
  出入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托付難
  優劣要細分切勿混肴混肴則耗用大
  貨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切勿馬虎馬虎則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失良機
  錢財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則弊竇生
  檢時要盡責切勿忘托忘托則受害大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主心要安靜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公經商十二則》:
  一是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二是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眾者;
  三是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
  四是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不成;
  六是能討賬。勤謹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財器便,任事有賴;
  八是能辯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
  九是能辦貨。置貨不苛,蝕本便經;
  十是能知機。售寧隨時,可稱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親感必生;
  十二是能運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陶朱公經商理財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虛華勿優柔
  勿強辯勿懶惰勿固執
  勿輕出勿貪賒勿爭趣
  勿薄蓄勿眛時勿癡貨
  善于抓住商業貿易的經營時機,是范蠡經營思想的核心。譬如說,夏天人們不買皮貨,只有到了冬天,皮貨才暢銷。但是做生意的人,不能等到冬天才開始進貨,而應該在夏天就要備足貨源,方能保證在冬天售出時賺錢。他還認為,物價之貴賤,主要在于供求的變化,供不應求,物價就會暴漲。所以,政府如果要穩定谷價,就要在谷賤時收購,谷貴時平價賣出,才能使社會穩定,不會“通貨膨脹”。這一經濟思想,對后來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極大,歷代都對此奉為“治國之道”。
  陶朱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
  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
  地:為后天修為,靠誠信立身;
  人:為仁義,懂取舍,講究“君子愛才,取之有道”;
  神: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干;
  鬼: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期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
  計然之策  jìránzhīcè
  【解釋】: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出處】:相傳越王勾踐困于會稽之上,用計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國富;范蠡既雪會稽之恥,用計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萬。所謂計然之策,主要指“六歲穰六歲旱”的農業循環學說,農末俱利的平糴論,以及物價觀測、貴出賤取等經商致富的“積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財致富之道。  計然十八策:  生意要勤緊,懶惰則百事廢。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期銀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買賣要隨時,挨延則機會失。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優劣要分清,茍且則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貨物要面驗,濫收則售價低。錢賬要清楚,糊涂則弊竇生。主心要鎮定,妄作則誤事多。
  計然之策
  計然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計然并不是真實姓名,而是取善于計算運籌的意思。據說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尤長計算。《史記·貨殖列傳》說范蠡曾拜計然為師。他教給范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國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滅吳之后,范蠡攜西施離越赴齊,改名為陶朱公,后世將陶朱公視為商人祖師。
  1、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這些話極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價格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他指出商品價格上漲,生產者們就會將資源集中到這里,供給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價格則會狂跌,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經營活動不能從眾,要從供求關系的角度,確定自己的經營品種。  “一貴一賤,極而復反”。在進行經營活動時,不能苛求過高的利潤,在價格高到適當程度時應果斷拋售,這就是“貴出如賤土”;在價格低谷時,應大膽地買進,這就叫“賤取如珠玉”。事物的量變在積累的過程中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對于商家來說,對事物“度”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
  2、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物之情可得而觀已。”意思是說要有目的地進行自己的經營活動,認識市場規律,有遇見地儲備物資。根據自然環境條件的變化,預測市場需求的變化,提前做好貨物的購銷工作。他認為天時變化的規律是可知的,“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就是說影響市場變化的無非是這樣一些基本因素,根據這些因素的變化做出判斷是經營成功的關鍵。  范蠡還曾提出農業經濟循環學說,他認為“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即天下六年一次大豐收,六年一次小豐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饑荒,這些都是氣候變化引起的,是有規律的。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大旱之年應收購舟船,因為其價賤,而旱后船只必會成為緊俏商品。“水則資車,旱則資舟”。“夏則資裘,冬則資xi”,即夏季販運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將經營的眼光放到未來需求最迫切的市場上,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3、財幣欲行如流水  “財幣欲行如流水”,“無息幣”。這就是說,在營銷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持資金流轉的通暢,不能把過多的資金積聚在自己的手中,這就叫做“無息幣”。不要看輕薄利,在資金加速運轉的情況下,實際上就已經達到了增加利潤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積居奇,抬高物價,則有可能血本無歸。這就是“無敢居貴”。畢竟高額利潤不可能時時存在,薄利多銷實際上就是將風險轉化為利潤的最佳方法。范蠡認為谷賤傷農,太貴又傷害商賈的積極性,因此縮小價格波動的幅度,無論對商家和買家來說,都是最受歡迎的。
  4、務完物  “務完物”意即一定要保證所經營的貨物質量。在采購貨物時,對易腐爛的東西,切勿長期存儲,貪圖價高;還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務指一定,是強調的意思,說明對產品質量的看重。
  5、擇人任時  “擇人任時”是指范蠡的經營策略。商業經營需要認真選擇貿易伙伴和良好的貿易時機。“擇人”強調的是職業道德,在這一點上,他的觀點是“與時逐而不在責于人”。“任時”強調的是貿易時機的預測。“擇人”與“任時”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有機聯系,既不可只顧貿易伙伴的和諧而放棄適宜的貿易時機,更不可看準了貿易時機而認錢不認人。  計然之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計然之策中的五條,在十年之中將越國建設得國富民強,報復了強大的吳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實例。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棄官,也是他為人聰明、深明道理的明舉。范蠡研究了商業經營的地理條件,看中“陶”地處中原,四通八達,有利于事業發展,因而選擇了陶地定居,將計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經商活動,“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獲得了“陶朱公”的稱譽。
  所謂計然之七策,主要指“農業豐歉循環論”、“平糴論”和“積著之理”。
  關于“農業豐歉循環論”,《越絕書·計倪內經》說:“太陽三歲處金則穰(意為莊稼豐熟),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這就形成了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者十二年一大饑的循環。計然認為只要掌握這種年歲豐歉的循環知識,就可以預測糧食及其他商品的價格變動趨勢,以便利用它促成國家財政豐實和使個人致富。
  所謂“平糴論”(也可稱做平糶),是主長由國家在豐年收購糧食儲存,備荒年發售,以穩定糧價。計然指出,“夫糶二十錢病農(谷賤傷農),九十錢病末(糧貴傷商人),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辟矣!”他主張使糧價維持在三十至八十錢之間,做到“農末俱利”。
  至于“積著之理”,指的是經商致富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是:
  (一)“務完物,無息幣”。意思是說要使貨物及時周轉,且周轉得凈盡無余。如果使貨物長久停息則無利可圖。
  (二)“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范蠡對此發展為夏則資皮,冬則資纟希(一種葛麻布),旱則資舟,水則資車)。此稱之為“待乏原則”,即利用旱澇寒暑之機,低價購進,待貴而售,隨時逐利。
  (三)“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即是要掌握商品供求關系變化趨勢和規律,乘機購進與銷售。
  (四)“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此指商品價格的變化規律是“貴極必賤,賤極必貴”。經營者要時刻觀察和掌握貴極賤極的規律和商品價格信息。抓住購進和出售的關鍵時機。
  (五)“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對易腐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價出售。否則,將因小利而招來虧損。
  (六)“財幣欲其行如流水”。經營之道似細水長流。流則活,滯則死。搞活是經營的原則。范蠡正是實踐并發展了這些理論和原則,才成為我國商業史上第一位經營之神的。約在2300年前,宋人計然就提出了如此精辟和周密的經濟原理,至今仍有借鑒價值,實在不愧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商學大師。
  《計然篇》
  然者,自然,天然,必然,物之道也。物道乃物之情與勢,不依人意所動。視物之情與勢而計所為,不求于心,不責于人。計其始末,智基于此矣。疾疾緩緩,曲曲直直,如依水而舟,依魚而網也。順其自然,為可為,避不可為。無可無不可,則容與率然,始有我。
  計物之情與勢必于審時度勢,不可不察。勢之蓄當有時,謂之機緣也。貴在得時。勢成則時至機至,雖難而易,其效自然。勢不成則時不至機不至,雖易猶難。時過則境遷,機緣盡失,大勢去矣。審時度勢之妙在擇時捉機。權衡時機,尤當精察,毫厘必較,成敗由此。擇時之妙,如逐如競,如捕如捉。待時而動,動不妄舉。動靜,遲速,輕重,繁簡,必以時定。此一時非彼一時也。待時蓄勢,備而待發,則靜如泰山。得時則發如疾電,時不我待,稍縱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無異緣木求魚。
  計然曰《史記·貨殖列傳》記:
  昔者越王句踐困于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一、明路
  計然曰:“人生於世,非財無以資身。產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財產就無法得到生存和發展。財產的運作遵循固有的規律,它本身不會自動增值,不經商就無法獲得利潤。
  范蠡按語:“財為養命之源,人豈可無有,而不會營運,則蠶食易盡,必須生放經商,庶可獲利,為資身策也。”
  【譯文】財產是滋養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們豈能沒有財產?但是如果不掌握經營之道,那麼這些財產就會像蠶吃桑葉一樣,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因此,必須運用財產來從事商業活動,這樣才能獲得利潤,使財產像生命一樣得以生長,這是每個人安身立業的策略。
  二、擅謀
  計然曰:“財溺于人共愛,義取者希。利起于眾所爭,貪嗜者伙。”
  【譯文】錢財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愛之中,能在道義的立場上獲取錢財的人,世上少見。利潤正是在眾人的你爭我奪中獲得,那些貪心、嗜財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語:“財者通行蠻貊,雖嬰孩亦所知。愛是以人多競求強取,致有喪身失德,忘恥受辱,甘當無侮。其知義安分,不事妄貪者,世之罕有。”
  【注釋】蠻:通蠻,我國古代居住在南部的少數民族。貊,音mò,我國古代居住在北部的少數民族。
  【譯文】錢財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偏遠的南方和北方,這一點就連嬰兒、小孩也明白。正是因為對錢財的狂熱喜愛,所以人們紛紛競相追逐錢財、強取豪奪,以致有的人丟棄了自身準則,道德淪喪,忘記羞恥,甚至受到別人的侮辱,還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由此可知,能夠深明道義、安分守己、滿足現狀,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沒有貪心雜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
  計然曰:“人皆人,貪廉無辨。心非心,真偽難知。”
  【譯文】人與人在表面上看來都一樣,無法從表面去辨別一個人是貪心的還是清廉的。心與心則大不相同,但也難以判斷它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
  范蠡按語:“人不處財,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覿,語言相奉,而不識其忠誠奸詐,嗜利茍且,必須試之以財帛,處之于患難,然后其人其心則詳知矣。”
  【注釋】覿:音dí。見,相見。
  【譯文】如果人們之間不發生財產交往和利益關系,沒有長久的真心相處,而僅僅以臉上的表情相見,以淺層的語言交談往來,那麼是無法認清此人是忠厚誠實還是奸邪詭詐,無法認清他是不是貪圖利益,只顧眼前,敷衍了事。必須用錢財錦帛來試探,或者在患難之時與這人相處,然后我們就可以詳細地知道這人這心是什麼樣的了。
  四、結勢
  計然曰:“交接非人,雖萬金無足論有。”
  【譯文】交往、接觸和托付的人,如果你選擇不當,那麼即使擁有萬金,也不能稱之為有錢。
  范蠡按語:“朋友者,夥計者,不獨通財,而身家百爾所系,與其高者吾亦高,與其低者吾亦低,如形處鑒,美惡因之,交結茍非良人,導我于不善,雖萬金易敗,安得云乎有哉。”
  【注釋】夥:通伙。鑒:鏡子。
  【譯文】交往朋友、雇傭伙計,你和他們之間,不僅是流通錢財,而且還關系到你自身的家庭、財產等各個方面。與高明優雅的人交往,那麼我也高明優雅,與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麼我也低微卑劣,這就好像照鏡子一樣,美麗還是丑惡都取決于照鏡子的人。交往、結識的如果不是善良、誠實的好人,那麼我就會被引導到不好的狀況,即使錢財再多也容易被損耗掉,怎麼還能說自己擁有錢財呢?
  五、精算
  計然曰:“不儉不憐,徒負披星步峻。且儉且憐,風雨無慮。”
  【譯文】對錢財不節省不愛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能讓財產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經歷了頂風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注釋】峻:山高大而徒。
  范蠡按語:“為客商,不辭曉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驚恐辛苦而來。若不儉省愛恤,則動渠勞碌何益哉。”
  【譯文】作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歸,跋山涉水,所獲得的那一點微小的利潤,都來自于所承受的驚恐和辛苦。如果不節省、愛惜錢財,那麼一切勞作都沒有任何益處了。
  六、揚善
  計然曰:“慈能致福。”
  【譯文】對他人慈愛、和善可令自己獲得幸福。
  范蠡按語:“若謂慈善之人希錫福,此亦臆說。蓋慈善存心端正,動履莊嚴,所作所為,不由岐險,是以多獲平坦福也。”
  【注釋】錫:xi,在這里作“賜與”解。
  【譯文】有人說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賜與的幸福,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動機是端正的,他的舉止是莊嚴的,所作所為不會誤入歧途,所以,這樣的人也就大多會獲得一種平坦之福了。
  七、捕機
  計然曰:“夸他鉅鈔,暗挾此人。羨某至誠,意譏本客。客來無貨。非取帳必是等人。買主私談,不扣銀定然夾帳。”
  【譯文】談生意,夸耀其他人有許多錢財,是為了暗中向對方施加壓力。以羨慕的口氣說其他人誠實守信,則是有意識譏諷對方。客商來到卻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來索取帳款,就是在等候別人。買主與中間人私下里商議、交談,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帳款上做文章。
  范蠡按語:“對此客而夸別客本大貨多,使此客不能自安,于中有暗挾之意也。封我談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若客來空手無貨,非向主家取帳,必是等候親友。主家與買主私地密言,恐其舊有所欠,扣我貨銀抵補,不然貨價騰長,背后定議,滿匿我價錢也。”
  【譯文】對當前的客商夸耀其他客商本錢大、貨物多,是為了讓這個客商不能安穩、沉著,以便暗中要挾。對我大談別人的忠誠、厚道,一定有諷刺我刻薄的含義。如果客商來時,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向主人家索取帳款,就是為了到此來等候親朋好友。若中間人與買主私下秘密商議,必須小心,他們之間可能有舊帳未清,會把我的貨款扣下作為抵押、補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貨價突漲,他們在背后秘密商議,對我隱瞞這些價格!
  八、造場
  計然曰:“施為小巧弗邊幅,返更中堅。門面彰揚廣招搖,須疑內空。多因行大放膽,十有九危。”
  【譯文】做事細心、靈巧,不在邊際上下功夫,反而證明他內部充實。表面上鋪張虛華、彰名張揚、招搖過人,則一定要小心,他內部很可能是空架子。有許多客商,因為對方行事張揚,仿佛很有實力,于是冒險行事,這樣做十個中有九個危險。
  范蠡按語:“作事規模鄙小,不務彰大門面,其中畢竟充實。擺大架子,弄虛頭,其內多主不實。客因見牙儈行事彰大,財貨放膽托付,不為疑慮,一值傾壞,所負不啻萬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譯文】做事情喜歡擺個大架子,追求虛華、玩弄張揚,其在本質上多是名不符實。客商往往見到中間人行事張揚、擺架子,便把貨物十分大膽地托付于他,不作任何懷疑和考慮,一旦事情出了變故,虧損的不僅僅是大量錢財。如此看來,怎麼可以因為中間人的虛華而大意呢?
  九、自誠
  計然曰:“好歹莫滿牙儈,交易要自酌量。”
  【譯文】貨物的優點和缺點切不可對中間商隱瞞,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輕孰重。
  范蠡按語:“貨之精粗好歹,實告經紀,使好裁專奪賣。若昧之不言,希為僥幸出脫,恐自誤也。買賣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聽旁人攔阻。齊行煞價,懼我成交,意圖脫彼貨也,故宜自做酌量。”
  【譯文】貨物的精細和粗糙之處、優點和缺點,必須據實告訴經紀人,使他們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來定價出售。如果將這些都隱瞞,不告訴他人,希望憑僥幸把貨物出售,恐怕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進行買賣、決定交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聽信別人的阻攔。尤其是在同一行業里,有人一齊將價錢降低,阻攔我成交貨物,再借機把手中貨物賣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聽信人言。
  十、篤義
  計然曰:“齒下不明,久后徒然溷瀨。當場既允,轉身何必趦趄。”
  【注釋】溷:音hun,意指污穢,本文通混。趦趄:通趑趄,音(ziju),行路困難,本文比喻猶豫徘徊。
  【譯文】簽署買賣協議,如果交易條款寫得不明確,那麼過段時間后,對方不履行協議,你也沒有辦法。當場就答應或做出了承諾,過后再猶豫也毫無用處。
  范蠡按語:“交易之時,即要講明價錢銀水,若含糊圖成,齒下不清,至會帳必然溷賴爭競。買賣允與不允,決于當時,既已成交,轉身鬼相嗟怨,此皆非君子交誼也。”
  【譯文】做生意,在達成交易之時,一定要把價錢、折扣等問題講清楚。如果一味追求達成交易,任由各項條款含糊不清,等到付款、清帳時,一定會發生混亂,有人就會賴帳,以至于發生不必要的爭執。買賣是否成交,交易是否進行,須在當時當地作出決定。協議達成以后,再猶豫徘徊,或私下嘆息、埋怨,這不是君子交朋友、做買賣的方法。
  十一、和世
  計然曰:“和能處世,儉能治家。”
  【譯文】待人和睦,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生活儉樸,能使人家業興旺、發達繁榮。
  范蠡按語:“心性和則氣血理,氣血和則病不生,骨肉和則無戕。處人和則無爭,家和則道昌,國和則治強,四海和則萬邦寧也。”
  【譯文】一個人心性平和,那麼維持他生命的動力和血液就能按其故有的規律運行。氣血通暢,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相合,則身體無恙。一個人若能待人和睦,那麼就不會與人爭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處,那麼家業必然興旺;一國人民若能和睦共處,那麼整個國家就繁榮昌盛;世界各國若能和平共處,那麼四海之內就會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
  十二、守規
  計然曰:“愛身須守法,保有在安常。”
  【譯文】一個人若是愛惜自身,那麼就應當遵守現行的法律法規;一個人若想保有自己的財產,那麼關鍵在于保持一顆安穩、寧靜的平常心。
  范蠡按語:“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欲保不失所有,切戒妄想貪求。”
  【譯文】希望屈辱不降臨到自己身上,那麼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應當遵循法律和道德規范。希望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不遭受損失,那麼就應該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對財富的貪欲及不當奢求。
  十三、沉氣
  計然曰:“便宜莫買。浪蕩莫收。”
  【譯文】便宜的貨物一定不要買,浪蕩之人拿來的東西不可收下。
  范蠡按語:“物件真正者,要買須先付定銀,然后求取。似為難得之物,若價廉遷就,物非低假,恐來歷不明,衣非殯衣即盜贓也。為牙者當止客買,免貽后患。旅中家仆,百凡所托,茍非其人,盜貨而賴主家者有之,伺本主出門盜財物者有之,不可不慎。凡人故無根無保者,切不可收,亦勿慫成。若客魆地自取,亦須謹防,毋以心腹相待。”
  【注釋】慫:鼓動、攛掇別人去做某事。魆:形容黑。
  【譯文】來路正當、品質好的貨物,如果要買的話,一定要先付以部分定金,然后才能請求取走。看起來似乎是難得的東西,如果因為價錢很便宜就遷就著買下來,那麼這貨物不是假冒偽劣,就恐怕是來路不正。衣服如果不是死人所穿的殯衣,就一定是盜竊得來贓物。作為中間人一定要阻止客商購買這些貨物,以免留下后患。主人出外旅行,家中大小事務都托付給了仆人,如果這仆人不是好人,將盜竊來的錢財統稱是主人家的,或者借著主人出門的時機,盜竊財物來出賣的也有,所以收購貨物時,不能不小心。如果賣主沒有根據也沒有保人,那麼千萬不可以收下,也不可以鼓動、慫勇交易達成。如果客商行為詭異,好像總要躲在黑暗之處,那麼一定要小心提防,不可以對這種人推心置腹。
  十四、仕怨
  計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報德者稀。劣御報德,猶如挾山超海之難。好意救焚,恐墮指鹿為馬之術。”
  【譯文】以自己的內心來體察別人的內心的人,少之又少;用可以積下恩德的好事來報答別人恩情的人,比較少見。想以卑劣的行徑來報答恩情,猶如想挾著大山跨過大海一樣,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好心好意在別人危難時來幫助他,最后卻恐怕落入了別人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圈套。
  范蠡按語:“客之投主,賓有益爾,其至誠至德,無間然焉。但主家不能體心,侵漁客體,甚有負其美意云。既壞之經紀,雖懷報客之恩,然行止有虧,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客見主家落薄,債集訟縲,務垂慈憫而救援之。但主不體心,惟圖目前之急,而返恣好詭,侮弄誆掣,所謂恩多反成怨矣。”
  【注釋】縲:古代捆綁犯人用的黑色大繩子,引申為囚禁。
  【譯文】有客商來到此處,實際上帶來了很大益處,而且客商誠實守信、品德高尚,如果主人不加猜疑,就可以得到很大好處。但如果主人不能體察客商的內心,結果侵犯了客商的本意,這就極其傷害并辜負了客商的好意。名聲已經毀壞的經紀人、中間人等,雖然在內心里想報答客商的恩行,但是其行為舉止已經有了虧欠,無法讓別人信服,有報恩之心卻無行動之力。客商見到主人家沒落,日益困難,債務已經積累到被上告至官府,甚至有可能下大牢的地步、本來飼懷著仁慈、憐憫的心情,想救護、援助主人家。但主人家卻不能體會客商的內心,只顧眼前利益,解決燃眉之急,反而恣意妄為,玩弄詭計,欺侮、牽制、阻撓客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恩德施得太多了,反而結成了仇怨。
  十五、適援
  計然曰:“陰消之輩不堪扶,暴溺之流還可援。”
  【譯文】陰沉、消極的人是不值得去扶住的;偶爾失足的人,如同突然落水的人,是可以援助的。
  范蠡按語:“無算計無志之人,承祖父之基,蠶食殆盡者,決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橫禍,喪本傾家者,期后還當復發。”
  【譯文】不懂得謀算、不作計劃、沒有志向的人,繼承祖上留下來的遺產,一點一點地坐吃山空,這樣的人是絕不值得扶助的。假如平常非常有能力,有才干,突然遭到無法預料的禍事,喪失了本錢,傾家蕩產,這樣的人以后還會再度發達,所以可以施之以援手。
  十六、藏鋒
  計然曰:“逢人不令露帛,處自亦宜藏鈔。”
  【譯文】在外遇到別人不要露出錢財,即使獨自一人時,也應該將錢財隱藏起來。
  范蠡按語:“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財帛,切宜謹密收藏。應用盤纏,少留在外。若不仔細,露帛被人瞧見,致起歹心,喪命傾財,殆由于此。居家有財本,積親友見之,或來求借,不惟無以推辭,若拒之必開其怨隙也。銀錢多在目前,遇物必買,當儉亦豐,當省亦費。至于一旦窮窘,求友固難,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積藏,少蕩已心,少炫人目,誠哉財宜藏也。”
  【譯文】坐船上岸、住店或者在野外旅行時,所攜帶的錢財,一定要謹慎地收藏起來。所需用到的盤纏、路費、花銷等,可以留一少部分在外面。如果不小心,錢財露在外面被壞人看見,于是起了為非作歹之心,那麼丟掉性命,失去財產,都是因此而起的了。住在家里,如果有了錢財,不隱匿好而被親朋好友看見,很有可能便有人來借錢,請求幫忙,這樣不僅無法推辭,而且假如不肯的話,必定招至他人的怨恨,滋生相互之間的矛盾。錢財若不放置起來,而置于手邊眼前,遇到東西必定購買,這樣本來應當節儉的也變得浪費起來。一旦變得窮困、窘迫時,請求朋友幫助本來就非常困難,請求妻子也很不容易,那麼為什麼平常不積攢一些呢?不要讓自己的心放縱,不要愛炫耀。財產應當隱藏、儲蓄起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經驗啊!
  十七、眼銳
  計然曰:“窮莫易守,鈍莫廢常。”
  【譯文】身處困境時,不要改變自己做人的準則;時機不成熟或未來臨時,不要放棄自己平常所堅持的志向。
  范蠡按語:“清操潔白者,雖遭極窘,不可易志,變而為貪。銳志向上者,或因時鈍,不可自輟,失其所素。茍若變易初心,前功盡廢,惜哉。”
  【譯文】一個品行端正、清廉的人,即使遭遇到極為窘困的境況,也不可改變自己做人的準則,變成一個貪愛財物的人。一個志向高遠、積極進取的人,如果碰到時機不利的情況,不可以自甘墜落,丟棄平時所堅持的志向。倘若改變自己最初的做人原則或志向,就會前功盡棄,這實在是很可惜的。
  十八、防患
  計然曰:“爭先憂者無憂,患預防者不患。”
  【譯文】搶在他人之前憂慮即將發生的危險的人,在危險來臨之時就不會再產生憂慮;在危險未來臨之前,就已做好預防措施的人,等到危險降臨之時,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范蠡按語:“凡事當備其未來,則臨期不受其跼蹴。凡患當防其未然,則禍害不至于深重。若茫然無知則患大,坦然不備則事急。俗云:“未有水來先作壩”,此之謂也。“
  【譯文】凡事都應在它未發生之前做好準備,那麼,一旦發生就不會手足無措。但凡會遇到的危險,要在它未發生之前就做好預防措施,那麼,當危機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害必然是最輕的。如果對將要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那麼,本來可以避免或降低的損害就會擴大;如果明明知道卻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其發生發展,呢麼,原來可從容面對的事情會顯得很急迫。俗語說:“洪水沒有來臨之前,就應筑好堤壩”,就是這個道理。
十九、知市
  計然曰:“漲跌先知,稱為慣手。壅通預識,可謂智人。”
  【注釋】慣手:精通于某種技藝的內行、熟手。壅:堵塞。
  【譯文】能預料貨價的升漲、跌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內行。能想通別人想不通的、預見別人見不到的,這樣的人可以稱為智慧之人。
  范蠡按語:“作牙作客,能料貨之行與不行,逆知價之長跌,而預有定見,是為真老成也。”
  【譯文】不論是作為中間商,還是作為客商,能夠預料到貨物是暢銷還是滯銷,能夠預見貨價將要升漲還是跌落,從而提前有了確定的看法和相應的策略,這樣的人就是真正成熟的行家。
  二十、巧損
  計然曰:“益自損生。”
  【譯文】利益總是從損害中來。
  范蠡按語:“不遭離亂則不知艱苦,不經挫辱則不知退省。知艱苦者,競競于事,無有不工。知退省者,審而后行,無有不善。故淹獄者厭訟,墮險者怯登。與夫驟進初仕,拔奇吐異,恃己長而逞勝無己,直待堇菲折挫,然后緘默慎行。”
  【譯文】一個人如果沒有遭遇過流離失所的境遇,就不會懂得生活的艱辛;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與屈辱,那麼在遇事時就不會懂得退一步進行反思。一個人知道了生活的艱辛,才會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一個人懂得了退讓和反思,對事情就會仔細考慮后再動手執行,那麼,所遇到的問題就會得到妥善解決。因此,曾有過牢獄之災的人,厭煩同人打官司;曾有過高山失足經歷的人,一說登山就會畏怯。然而,卻有些突然之間取得成功或初次進入仕途的人,他們行事追求出風頭,憑借自己的長處在人前逞強好勝,直到受盡挫折后,才懂得要少說話,謹慎行事。
  二十一、利誘
  計然曰:“有勢主家,宜以心結。無錢牙儈,要在利予。”
  【譯文】對于有勢力的人,應該用心來交往,培養彼此的感情。而對于沒有錢財的人,如中間商等,應該給他們點好處來結交。
  范蠡按語:“宦家及豪杰經紀,錢入其手,難與角力,須推心置腹,隆施優遇,不可輕口亂言,彼此愈加公道報我。若貧窮窘迫之主,凡事相益扶持,有利于彼,使懷我恩我,事未必無濟也。”
  【譯文】做官的人或者非常有錢有勢、豪爽杰出的經紀人,錢財一旦到了他們的手里,就很難與他們進行抗衡,必須推心置腹地與他們結交,盡量地對他們加以優厚的待遇,不要輕易張口、胡亂說話,那麼對方也必定會平等、公道地來對待我。如果對方是貧窮、窘迫、困難的人,凡事應該扶助、支持他,為對方著想,給他好處,那麼他必然會懷念我的恩情,感激我的恩德,這對我必定會有好處的。
  二十二、逐時
  計然曰:“現銀強過不知機,守貨齊行多自誤。”
  【譯文】收到現款比不知道把握機會強許多,守著貨物偏偏不肯出賣,最后往往把自己給耽誤了。
  范蠡按語:“貨到地頭,終須要賣,若見現銀,勉強增價,過于堅執,或聽旁人搊族,錯過機會,遂致買寢貨閣,后悔無及,未免有失度無船之嘆。”
  【注釋】搊:音chōu,琵琶彈奏的一種指法,用中指摳撮。
  【譯文】貨物運到了要出賣的地方,終究必須賣出,如果有人肯出現金購買,賣主卻一定要加價,非常固執,或者聽信別人的意見,白白錯過大好機會,最后導致貨物擱置,后悔都來不及,這就像失去渡河良機之后無奈的感慨一樣。
  二十三、交久
  計然曰:“好客不欲頻換主,良牙安肯負初心。”
  【譯文】好商人絕不會頻繁地更換交易伙伴、合作對象,高明的中間商無論如何不會辜負當初的交情。
  范蠡按語:“交久而情愈篤,君子也。朝恩而夕寇仇,小人也。客既有扶持之心,主豈無報效之意。多有客陋舊主而美新東,昨張家而今李店,歲無定主,遂使效意不堅,欲其國土之報,難矣哉。”
  【譯文】交往的時間越長久,相互間的交情就越深厚,這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剛剛受到別人的恩惠,但馬上就變成了敵人、仇家,這是小人的做法。客商既然有了扶助、支持的表示,那麼對方怎麼會沒有報答、效力的想法呢?許多商人往往貶低原來的合作伙伴,來贊美新伙伴,昨天才和張家為友,今天又與李家結盟,一年之間沒有固定的合作對象,那麼他的合作心意一定是不牢靠的,要讓他像忠誠的衛士一樣效力,太難了吧!
  二十四、積恩
  計然曰:“積恩則昌,積怨則亡。”
  【譯文】廣泛地施恩于人會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與人積怨則導致滅亡。
  范蠡按語:“恩豈若竇禹鈞、馮商,博施濟眾,人所難能。但于隨事之間,方便語言,惠而不費,或見貧窘求貸,幫助總成,不為攔阻打破;見人錯路履險,指示平康;或規人免禍,俱不費力費錢,是即恩也。”
  【譯文】積恩并非一定要像竇禹鈞、馮商那樣廣泛施舍、救濟眾人,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這樣做。其實恩情更多地體現在一些細微之事上:如在關鍵時刻說一兩句方便他人的話;給他人一些好處卻不收取費用;或者看見貧困窘迫的人乞求幫助時,挺身而出,助他達成所源,而不是從中攔阻或從中破壞;看見有人走錯路而身歷險境時,指點這個人走出困境;規勸他人使其免遭禍患。這些做法都不會損耗自己的財力,但卻于人有益,這就是施恩了。
  二十五、懂行
  計然曰:“不識莫買,在行莫去。”
  【譯文】不清楚、不熟悉的貨物千萬不要購進;在一個行業做成行家后,不要輕易離去。
  范蠡按語:“平昔生意,慣熟貨物,雖然利微,亦或遇而不遇,切不可輕易丟棄,改換生理。暴入別行,而貨物真假未必全識,價值低昂難以逆料,以致傾覆財本。然作客販貨官,固守本行為是。”
  【譯文】平日做慣的生意,已經熟悉的貨物,盡管利潤很少,但不論有沒有機會,都不要輕易丟棄,而改作別的生意。突然轉入別的行業,對貨物的真假不一定能全部識別,對貨物價值的高低,也很難判斷或預測到,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將本錢全部賠光。由此可知,作為商人或販賣貨物的人,應當本分地從事自己熟悉的行業。
  二十六、分權
  計然曰:“合伙開行,擇能者是從。分頭管事,以值者可托。”
  【譯文】合伙開辦商鋪、經營生意,應該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來領導。者是從。適當分工、各司其職,應該選擇最合適的人來擔當。
  范蠡按語:“一行若有數人合伙,客當擇其殷厚者托之本,能事者托之鬻,他日分伙相投亦如是也。輪寶如同打劫,獨任尚顧門風。毋論兄弟叔侄,合伙共開一行,若輪流管年管事,各要顧己賺錢,不肯推讓牙用,妄施本文,知客再來,落于誰手?與其獨自開行,尚圖下年,百凡寬讓,以顧門面也。”
  【注釋】鬻:音yù,意指賣。
  【譯文】數人合伙開辦商鋪的,應該選擇其中最有實力的人來托付本錢,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來托付大小事務,即使將來大家分伙時,也應該這樣辦。無論是兄弟還是叔侄,合伙開辦一個店鋪,如果按年頭來輪流管事,呢麼每個人都只想著為自己賺錢,不會為大家盡心盡力,不會設法與中間人、顧客打好交道,隨意地簽合約,熟客再來,也不知道輪到誰管事了。這樣看來,如果合伙采取輪流管事,還不如獨自開設店鋪,這樣還能顧及下一年的生意,凡事都能寬厚、禮讓,顧及自己的商譽和信用。
  二十七、盡才
  計然曰:“隨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
  【譯文】根據別人的能力和才干,授予他適當的事情,則不會失敗。根據他人和自己的實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擇不會犯下過多的錯誤。
  【注釋】愆:錯過,過失,耽誤。
  范蠡按語:“客貨投牙,資本讬伙,先察其為人,能干力練何如。寧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才不稱事,必至喪敗。力不任重,必至傾倒。家用價仆之徒,亦必因才器使,庶無廢格不治之事也。”
  【譯文】客商把貨物交給中間人,把資本托付給合伙人,要事先觀察他們的為人處事,看他們的能力磨練到何種程度,寧可大材小用,也不可以把小材大用了。將有能力的人放到簡單的工作上不會有過多壞處,但把沒有能力的人放到復雜的工作上,他就無法勝任,這必然導致錢財喪失、生意失敗。家仆、傭人之類,也要根據他們的能力來使用,讓他們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附:《商訓》全集
  商圣.范蠡著
  陶朱公商訓
  囤積貨物,壟斷居奇,把握時機,聚散適宜。
  十二則
  一是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二是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
  三是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
  四是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
  六是能討帳:勤謹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賴;
  八是能辨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
  九是能辦貨:置貨不苛,蝕本便經;
  十是能知機:售寧隨時,可稱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親感自生;
  十二是能運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理財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虛華,勿優柔,勿強辨,勿懶惰,勿固執,
  勿輕出,勿貪賒,勿爭趣,勿薄育,勿昧時,勿癡賃。
  商場教訓
  生意要勒緊,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
  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
  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限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
  買賣要隨時,拖延則機宜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茍且則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
  貨物要面驗,淮由則售價低。
  錢財要清楚,糊涂則弊竇生。
  主心要針定,妄作則誤事多。
  《商訓》是中國古代生意經,作者范蠡。
  《商訓》即《陶朱公商訓》,又稱《陶朱公生意經》或《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戰國時代越國人,是越王勾踐的謀士。他在幫助越國消滅吳國后,功成隱退,自號陶朱公,經商理財,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為商祖、經營之神。他的經商原則“陶朱公商訓”被捧為商人之寶,傳揚海外。陶朱公的經商原則包含了經營和管理的各個層面,以謀士和商祖的奇智曉諭商人們審時度變,預測行情;薄利多銷,長遠經營;質高貨真,誠一致富;出奇制勝,善于競爭;識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來,社會關注的重心都是從商贏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應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訓》用簡單的語言闡述了一個道理:“欲從商,先為人”。待人接物、規矩方圓、誠信為本、勇于決斷,這些不僅僅是為人的品德,更是一個商人成功秘訣。
  我一直很欣賞紅頂商人胡雪巖,他的成功首先是作為一個人的成功,其次才是從商謀略的成就。為人陰險狡詐,做事不講規矩,只求蠅頭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僅是經商大忌,為人也必生嫌隙。這樣的“商人”最終只能“傷人傷己”。
  然而,如今的市場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風越吹越勁。但俗話說無商不奸,但縱觀中外商賈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這些只想著牟利的老板們應該好好讀讀《商訓》,仔細領悟其中為人從商的哲理。
  陶朱公商訓第一
  生意要勤緊,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
  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
  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銀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
  買賣要隨時,挨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茍且則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
  貨物要面驗,濫收則售價低。
  錢賬要清楚,糊涂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定,妄作則誤事多。
  陶朱公商訓第二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切勿躁暴,躁暴則交易少。
  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
  期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托付難。
  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
  錢賬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則弊端生。
  主心要鎮定,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工作要細心,切勿粗魯,粗魯則出劣品。
  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公商訓第三
  生意要勤緊,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議價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折血本;
  貨色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減;
  出入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托付難;
  優劣要攸分,切勿猶豫,猶豫則耗用緊;
  貨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切勿轆轤,轆轤則交天鄙;
  買賣要隨時,切勿挨延,挨延則機宜失;
  錢財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則弊竇生;
  臨事要責任,切勿妄托,妄托則危害大;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主心要安靜,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品劣;
  說明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五字商訓分別為:天,地,人,神,鬼。
  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
  地為后天修為,靠誠信立身;
  人為仁義,懂取舍,講究“君子愛材,取之有道”;
  神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干;
  鬼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范蠡又叫陶朱公,他離開越王勾踐的到齊國之初“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地從事農業生產,由于春秋末年的齊國處于今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的諸侯國,富有經商天賦的鴟夷子皮不久便受到商品經濟的感染。決計易農為商,并借鑒朋友計然當年向勾踐進獻的治國七策運用于自己的商業經營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
  在下商海的經營中他將計然之策運用于商業實踐,大致有五個方面。首先,他認為市場行情,如陰陽五行,輪回循環,變動不居;大地時旱時澇,谷物時豐時歉。旱時造舟船,澇時修車馬,以備后乏,這是萬物之理。其次,知道戰爭要爆發,就要積極做好戰備;了解各類貨物為人需求的時令,才能把握市場行情的變化。再次,商品價格,瞬息萬變,物價貴到極點,必然下跌,賤到極點,必定攀升。當商品昂貴之時,就應毫不猶豫迅速拋出,視之如糞土而不惜;當商品低廉之際,又要毅然乘時買入,視同珠玉而倍加珍惜。第四,積貯貨物,務求完好,以防日后滯銷。易腐易蝕的貨物,即使價格再高,也不要長期存留,不能輕易囤積居奇。同時,水納百川,奔流不息,方能匯成大江大河。貨幣也是一樣,如果讓資金積滯不用,就會成為一堆死錢。只有使它周轉不息,才能變成與日俱增的利潤。
  范蠡經商的訣竅,在于運用市場價格變化來掌握供求關系,采取“貴拋賤收”的經營對策,他說:“貴上極則反賤,下賤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即商品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少了,商品就會積壓,這時就要及時降價推銷。而商品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多了,商品就會少起來,價格就會上升,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要及時把商品拋出銷售,以免積壓。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緊時機,及時把商品購進。
  不僅在古代,人們學習范蠡的理財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財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的借鑒作用。
  陶朱公理財致富廿四則
  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心者眾。
  能安業:喜新厭舊,商賈大病。
  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
  能討賬:勤謹不怠,取討自多。
  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賴。
  能辯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
  能辨貨:還貨不苛,蝕本便經。
  能知機:拋貯隨時,可稱明哲。
  能倡率:躬行以律,親感自生。
  能遠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勿卑陋:應納無文,交闌不至。
  勿優柔:胸無果敢,經營不振。
  勿懶惰:取計不務,賬目無有。
  勿輕出:貨物輕出,血本必虧。
  勿爭趨:貨重爭趨,須防跌價。
  勿昧時:依時貯發,各有常道。
  勿虛華:用度無節,破敗之端。
  勿強辯:暴以待人,禍患難免。
  勿固執:拘執不通,便成枯木。
  勿貪賒:貪賒多誘,承賣莫續。
  勿薄蓄:貨錢貯積,恢復必速。
  勿癡貨:優劣不分,貽害匪淺。
  十窮歌
  第一窮:逐漸窮,多因晃蕩不經營。
  第二窮:容易窮,不惜錢財手頭松。
  第三窮:邋遢窮,朝朝睡到日頭紅。
  第四窮:懶惰窮,家有天地不務農。
  第五窮:攀高窮,結識誼富為朋友。
  第六窮:爭氣窮,好打官司逞英雄。
  第七窮:擺闊窮,借債納利裝門風。
  第八窮:命弄窮,妻孥妾懶子飄蓬。
  第九窮:局騙窮,子孫相交不良朋。
  第十窮:徹底窮,好賭貪花戀酒精。
  十富歌
  第一富:勤儉富,不辭辛苦走道路。
  第二富:忠厚富,買賣公平多主顧。
  第三富:留心富,聽的雞鳴離床鋪。
  第四富:終究富,手足不停理家務。
  第五富:謹慎富,常防火盜管門戶。
  第六富:守分富,不去為非犯法度。
  第七富:同心富,合家大小相幫助。
  第八富:幫家富,妻兒賢慧無欺妒。
  第九富:后代富,教子訓孫立門戶。
  第十富:為善富,存心積德天佑護。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5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