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垣天上城
在靠近北天極的夜空,中天與東宮、南宮附近不包括二十八宿的星辰被劃分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墻垣,故曰為“垣”。 紫微垣:居于北天中央,乃三垣的中垣,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 紫微垣又稱中宮或紫微宮,是君王休息的皇宮,因此它包含的諸星多以官名命名,如勾陳、天皇大帝、五帝內座、尚書、太子、女御等。紫微宮諸星明亮穩定表示吉祥;特別明亮表示臣子盡職;晦暗則指臣子失職;若諸星皆不明亮,那就要有戰事爆發了。紫微垣又稱中宮或紫微宮,是君王休息的皇宮,因此它包含的諸星多以官名命名,如勾陳、天皇大帝、五帝內座、尚書、太子、女御等 太微垣:居于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北斗之南,以五帝座為中樞,是三垣的上垣。太微即政府的意思,乃朝廷之位,是君王聽政的地方。 太微垣主管刺奸去惡之事。太微諸星明亮,表示將軍之間協同合作;晦暗不明指臣子失職;偏移則是刑罰過重;倘若搖動,那就意味著有諸侯要謀反。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又稱天府、長城,共二十二星,分別以地域來命名,諸星的明暗對應所在地的情況。 天市即天之都市。因為是代表商業貿易的星區,天市垣中的星辰大都以貨物、器具,經營內容的市場為名:列肆“立寶玉之貨”,是專營寶玉的珠寶市場;車肆“主眾貨之區”,是商品批發市場;市樓“市府也”,是負責穩定市價、維持度量衡、保護金錢珠玉的貿易管理部。《晉書天文志》曾云:“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意指居紫微宮的天子出宮遠巡,率領眾諸侯及居太微垣的文武百官,同游天市垣的天街夜市,逍遙自在,令人神往。
二、 二十八星宿
在黃道-赤道附近的夜空,環天一周的星群被劃分為二十八宿(又稱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宿又被分為四大星區,每個星區后來各配上一種動物,分別用“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獸命名,即所常說的“四象”,又稱“四靈”或“四陸”。想象力豐富的中國人民后來還給每個星宿都賦值,與一種動物取得聯系,還分配了一位管理仙人,共計二十八位。 東方蒼龍七宿 東宮蒼龍包括角、亢、氐、箕、尾、房、心七個星宿,共三百余顆星,其形象好似蒼龍騰空。我們常說的“二月二,龍抬頭”,就是指東宮蒼龍的星宿開始自東方夜空升起,此時代表龍角的角宿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而整個“龍身”即其它六宿尚隱沒在地平線以下),故稱為“龍抬頭”。 角宿:為蒼龍之角,主造化萬物,傳播君主的威信,稱作“天關”。 亢宿:為蒼龍之頸,主天下的禮法,又主疾病疫害。 氐宿:為蒼龍的胸,又名天根,主天子之路,又為后妃之府。 房宿:為蒼龍之腹,為布政之宮,是天子發布政策的地方。 心宿:又叫天火,心宿的中間一星為天子之位,心宿二色紅似火,又稱“大火”,《詩經》中的“七月流火”中的“火”即指心宿二。每年農歷六月后,心宿就漸漸偏西,暑熱也開始減退。有時,火星的逆行會令它在同是紅色的心宿二附近徘徊,這種天象稱作熒惑守心,在古時被視為大兇之兆。今年就發生過熒惑守心,同年還可以欣賞到五星連珠,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
心宿二為天蝎座中的最亮星 尾宿:為蒼龍之尾。主后妃之府、后宮之場。 箕宿:又叫雨伯,也是蒼龍之尾。主八風、口舌、客人、蠻夷諸國。
東宮蒼龍的七位管理仙人,包括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照片拍自南潯黃大仙觀 南方朱雀七宿 南宮朱雀包括井、鬼、柳、軫、翼、星、張七宿共五百余顆星,其形象好似展翅飛翔的火鳥朱雀。
柳宿八星又名味,意即鳥口,星宿七星意為鳥的咽頸,張宿六星與翼宿二十二星,前者意指鳥嗉,后者則為鳥之羽翅。 井宿: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稱為雙子,主水,酒食。 鬼宿:鬼宿為朱雀頭眼,主祠祀、死喪。鬼宿中央有一片白色粉絮狀的區域,叫做積尸,也叫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 柳宿:柳宿狀如垂柳,為朱雀之喙,主御膳酒食、倉庫、鍋灶。 星宿:為朱雀之頸,主衣裳紋繡,又為賢士。南宮朱雀中的著名星辰——軒轅十四接近黃道,位于南宮朱雀之星宿,是今天獅子座最亮的星辰,位于獅子座的心臟部位(即反寫問號的那一點)。軒轅十四位于五帝座之旁,多借指皇后。但在希臘語及阿拉伯語中,這顆星的名字意為王者之心。
軒轅十四位于南宮朱雀的星宿,是今之獅子座的主星 張宿:為朱雀之嗉,主天廟明堂御史之位,即宗廟所用的金玉珠寶。張宿之卜大多是吉兆,開張大吉之說便是由此而來。 翼宿:為朱雀之翼,主樂府、五音。 軫宿:又叫天車,主盜賊、戰爭、死喪。
照片拍自南潯黃大仙觀 西方白虎七宿 西宮白虎包括奎、婁、胃、參、觜、昂、危七宿共七百余顆星,構成白虎之形。
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 奎宿:為白虎之尾,主軍隊、水利。 婁宿:主放牧,飼養,是天下萬物收藏的地方。 胃宿:主管五谷、倉庫、捕殺。 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團,主兵喪、口舌、奏對。昴宿位于今之金牛座。昴宿中最著名就是昴宿星團,或許是因為它在北半球冬季與南半球夏季十分突出。在各古代文明中它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星體,包括澳洲土著、毛伊人、中國、瑪雅、阿茲特克人、北美印第安的蘇族、阿拉伯人和希臘人。 昴宿星團中的七顆亮星在希臘神話中稱為七姐妹星團,是擎天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與女神普勒俄涅的女兒,在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都有出現。在印度神話與阿茲特克神話中昴宿星團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西游記》中曾出現的“昴日星官”即是昴星,形象為一只大公雞,其叫聲對蝎子有致命的殺傷力。
《西游記》令公雞星人昴日星官廣為人知 畢宿:又稱作雨師,主邊兵、狩獵。其中畢宿五是西宮白虎畢宿中的第五星,為今之金牛座的主星。它的英文名Aldebaran,源于阿拉伯語Al Dabaran,意為“跟隨者”;或Na'ir al Dabaran,意為“跟隨者中的亮者”,因為它總是在天空中跟隨者昴宿星團。 在克蘇魯神話中畢宿五占有重要地位。德雷斯認為黃衣王哈斯塔的本體沉睡在畢宿五的一個黑色行星上,和克蘇魯有親戚關系,同時也是死敵。 黃衣王的本體據說沉睡中畢宿五中 觜宿:為三軍之侯。構成觜宿的三顆星幾乎完全靠在一起,就像櫻桃小嘴一樣小巧,是二十八星宿中最小的一宿。 參宿:主刑罰的參宿共有七星,即構成今日獵戶座腰帶和肩足的星辰。其中中間三顆星共稱參伐,為白虎的身軀,主邊城鮮卑。
照片牌子南潯黃大仙觀 北方玄武七宿 北宮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共八百余顆星,組成蛇與龜纏繞的形象。
玄武是中國神話中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 斗宿:為北方玄武元龜之首,由六顆星組成,狀亦如斗,一般稱其為南斗七星,又稱作天廟、天位、天闕、天機、天府、天庫、天洞。它與北斗一起掌管著生死大權。 牛宿:又稱牽牛,主祭祀犧牲。牛宿中的河鼓二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牛郎星,位于今之天鷹座,而河鼓一和河鼓三則是他和織女所生的兩個孩子。每年七夕,據說牛郎與位于同在牛宿的織女(位于今之天琴座)年度相會時,還得借助鵲橋天津四(屬于北方玄武女宿,位于今之天鵝座)的幫助呢。
牽牛星、織女星與天津四構成了夏季星空著名的大三角 女宿:又稱須女,是天之少府,主布帛、珠寶、寶藏和嫁娶。 虛宿:主死喪哭泣、墳墓、祭祀。是天子處理與陰間關系的地方。 危宿:內有墳墓、虛粱、蓋屋星官,都象征著不祥。 室宿:又稱營室、清廟、玄冥。主土工之事、三軍糧草。北宮玄武中的著名星辰——北落師門屬于室宿(今天的南魚座)。 作為玄武列宿中最明亮的星辰,北落師門給人一種孤獨的感覺。《晉書·天文志》曰:“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籓落也;師,眾也;師門,猶軍門也。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此也”。在秋季的星空中,北落師門是唯一亮星,在它周圍圍繞著較為黯淡的羽林壘壁陣(星官),正是一位孤獨的將軍率領天軍鎮守北天之籓落的寫照。 在克蘇魯神話中,由德雷斯創造出來的舊日支配者克蘇嘎(Cthugha:也譯作克圖格亞)就住在北落師門星上,是炎之精(Fire Vampire,也譯作火焰吸血鬼)。
克蘇噶的模樣是一個巨大的高溫等離子體,有時候看起來像一個大火球,表面上有無數閃爍不定的黑斑,一旦被激怒,黑斑便會匯聚成深不可測的大洞。 壁宿:又稱東壁,是天上的圖書庫,主文章。
照片拍自南潯黃大仙觀 天子居于紫微,聽政于太微,察訪于天市,二十八宿率領其他經星各司其職分列于四方,共同輔佐紫微宮的天子,這便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古代星占學的基本思想。雖星經中的占星條文枯燥晦澀,人們的想象卻給眾星宿增添無數色彩。當欽天監里的星占學家們屏聲靜氣地觀察二十八星宿的明暗變化時,奎木狼們(《西游記》里下凡與寶象國百花羞公主成婚的那位)卻下凡入世直接演繹人間百態,在人間各種志怪傳奇中大放異彩。
三、天極北斗星
斗轉星移。 在北天極的夜空,一組形狀奇特的星群吸引了古人的注意,其斗柄始終繞北極星旋轉,在一夜之中明顯地改變著方向和位置。作為北天拱極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官,北斗七星一直以來被賦予特別眾多的星占學意義,由此產生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 北斗七星各星皆有專名,依次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前五星又往往被簡稱作樞、璇、璣、權、衡。古書上經常出現的“璇璣玉衡”、“權衡”,都與北斗七星之名有關。早在《史記·天官書》中就有對北斗七星的專門論述: 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與四鄉(向)。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斗。 斗為帝車,運于中央,很可能是因為北斗七星與眾恒星之間相對固定的位置,以及它們共同圍繞北天極旋轉的天象,從而產生聯想,認為北斗控馭著天上眾星的運行。而“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則說明北斗七星與古代恒星觀測、歷法制定的密切關系。 古代的藝術家與工匠們更將“斗為帝車”形象化。在流傳至今的“北斗星君圖”中,北斗七星的前四星組成車輿,北斗星君頭戴斜頂高冠坐于車內;后三星則構成車轅。右上角還有一小仙人,手持一顆小星,站在北斗第六星“開陽”旁邊。這一細節是有確切的天文觀測作為依據的:“開陽”為雙星,古代星占學家稱小星為“輔”,為宰相之象。星車無輪,由云氣浮托而行,眾人神怪仙獸隨行車旁,氣氛縹緲神秘。 北斗七星既如此神秘,在古人心中, 它呈現出的現象自然也與人間的休明或晦暗密切相關,兆示祥瑞與災異。在唐代瞿曇悉達所編撰的《開元占經》第六十七卷中,出現了北斗七星另一種名稱,并與七曜加以聯系,對應如下: 天樞 破軍 日 正星 主陽德 天璇 武曲 月 法星 主陰刑 天璣 廉貞 熒惑 令星 主中禍 天權 文曲 辰星 伐星 主天理 玉衡 祿存 填星 殺星 主中央 開陽 巨門 歲星 危星 主天倉五谷 搖光 貪狼 太白 部星 主兵 同卷中還有一則占條尤為有趣,它認為北斗七星中每一顆星明亮與否,都與朝廷上意味要員是否為合適人選,是否稱職有關: 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 第二星不明,大司農非其人也; 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 第四星不明,光祿非其人也; 第五星不明,鴻臚非其人也; 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 第七星不明,執金吾非其人也。 不過,看起來似乎這個星象法則的政治功用要大于占卜價值,比如若想打擊朝廷上的某人,比如御史大夫,只消勾結欽天監官員奏上一個“北斗第一星不明”的報告,其他人便可大肆上奏彈劾了。 另外一個和北斗七星有關的故事提到了西漢時篡奪王位的王莽。王莽對星占學十分崇拜,尤其對北斗七星的威力迷戀有加。為此他鑄造了一個“威斗”以模擬北斗,時刻不離身旁,以幫助他在內外交困中得到上天幫助克敵制勝。在討伐他的軍隊攻入首都長安,四面楚歌之時,王莽仍要欽天監官員在他旁邊操作星占式盤,向他匯報北斗七星的運動情況,以便隨時調整坐的方向,使之與斗柄方向一致。甚至逃走時仍不忘隨身攜帶威斗,卻終歸無濟于事,最后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王莽陳設威斗,“旋席隨斗柄而坐”之類的做法,可謂后世方士們“披發仗劍,踏罡天步”而求雨捉鬼的先聲。雖然威斗被“松紋古劍”取代,可那把劍往往又叫“七星劍”,擺的還是七星陣(如果是七個道士的話),終究萬變不離其宗。 接著讓我們放過道士,談談高僧,來看一個與北斗七星有關的傳說。這次的主角是唐代僧人一行,他是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幾位天文學家之一,當然也是最著名的星占學家之一,同時又身兼密宗高僧,這使他很容易成為神話式傳說的附會對象。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行年幼時家境貧困,幸常得鄰媼王姥幫助。后來一行成名,玄宗對其尊崇禮遇,言聽計從。有一回王姥之子犯下殺人罪,想求一行在玄宗面前說情。一行表示:“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君上執法,難以情求。”王姥大罵一行忘恩負義而去。 之后,一行令人在渾天寺收拾一間空屋,屋中放置一大甕。又令心腹家奴二人攜布袋至某廢園等候,“當有物入來,其數七者,可盡掩之。”結果二人捉到七頭豬。 一行將豬置于甕中,封好后用紅筆題梵文數十字于其上。第二天一行被玄宗緊急召入宮中,“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問一行該如何補救?一行遂建議玄宗大赦天下,王姥之子因此被赦得救。之后從第二天起,太史奏稱北斗七星每夜恢復出現一星,至第七夜全部恢復如初。 姑且不論一行身為高僧,為報私恩而置國家大事為兒戲,已是大悖情理之事,為何北斗七星竟然是七頭豬?這與密宗中“七頭豬拉著女神摩利支天的車轍”之說有關,而這些豬后來又成了豬八戒的原型。在元雜曲中,豬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御車將軍”,到了明代,豬八戒的前世變成天蓬元帥,而天蓬被認為正是道教中的北斗七星。 那麼一行又如何能輕而易舉地將尊貴的北斗七星玩弄于股掌之中呢?雖說捉星如捉豬的神話染有些許異國色彩,它卻仍與古代傳統宇宙觀中的天人關系合拍:孝可格天,冤可感天,行星可以因為人間政治黑暗而改變運行狀況,日食、熒惑守心可以因為君王的道德高尚而取消,北斗七星當然也可以因為“得道高僧”的法力而被從天上抓下來,然后再重新放回去。
現存最早的古印度6世紀摩利支天石雕
四、 五星繹九曜
接著讓我們來看古人心目中的行星。 《漢書》中曾提到這麼一件事:漢宣帝神爵年間,老將趙充國受命全權負責對西羌的軍事行動。不久漢宣帝又增派援兵,催他盡快進軍開戰,理由如詔書所示: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將軍急裝(趕快整裝出發),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事必萬全,沒有危險),勿復有疑! 對外用兵,是最重要的軍國大事之一。在今人看來,漢宣帝以“五星出東方”和“太白出高”為理由,下令將領長驅直前,實在荒唐。但在古人心中,這一點也不輕率,因為星象之學本就是古代兵家必修課,而漢宣帝之說,又深和星占學中“太白出高,用兵深入吉,淺入兇,先起勝;太白出下,淺入吉,深入兇,后起吉”的原則。 類似事例在古代史書中多有記載,蓋因星占學中,五星的運行對軍國之運影響極大。人君一旦失德,五大行星作為“天之使者”,馬上就會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如同人間地獄,所以古代皇家星占學家必須對五星予以極大重視。 五星又稱五曜、五緯。曜本意為日光,后統稱日月星為“曜”,即明亮的天體。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劃過,類似于緯線,故合稱“五緯”。 水星 古名“辰星”。從地球上觀測水星時,它一般出現在太陽的兩側三十度之內。按古代度量衡,三十度左右約為一“辰”,故水星被命名為“辰星”。辰星主殺伐之氣,戰斗之象,比如若辰星犯主后宮之場的尾宿,就意味著有后妃要亡故。 金星 古名“太白”。緣于其反射光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顆。《詩經》中有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這里的“啟明”和“長庚”其實都是指金星,當其先太陽而出地平線時,稱“啟明”,而后太陽而出地平線時,就是“長庚”了。 星占學中,太白在空中的位置與軍運關系極大。不過,如果用兵都本著這些原理,那戰況恐怕真要“兇多吉少”了。幸好方才那位趙老將軍還有點“唯物主義”思想,本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舊例,一邊向漢宣帝謝罪,一邊堅持時機尚未成熟,不宜進攻。漢宣帝也不算太昏庸,同意了他的計劃。 火星 古名“熒惑”,蓋因其發出淡紅的火光,而它與地球的相對運動,使它運動方向看起來會產生變化,令人迷惑,所以古人稱其為“熒惑”。《后漢書》就有“熒惑逆行”的記載。火星的逆行有時會令它在同樣是紅色之星的心宿二附近徘徊,這種天象稱作熒惑守心,在古時被視為大兇之兆。星占學指其為“大人易政,主去其宮”,帝王恐有亡故之災。《論衡》中就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宋景公時,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景公懼怕,便招來星占學家子韋咨詢,于是便發生如下對話: 景公:熒惑在心,怎麼辦怎麼辦? 子韋:火星那可是天罰啊。心宿是宋國的分野,說明災禍將降臨在國君身上。盡管如此,還是可以轉移給宰相。 景公:宰相是要管理國家的,如果給移死了,那也是不祥之兆。 子韋:那就移給老百姓代受。 景公:不行,老百姓都死光了,我還成什麼國君,還是只死我一個吧。 子韋:要不移給歲星也行。 景公:嫁禍給莊稼,百姓一樣要餓死。身為一國之君,如果為獨活害死老百姓,那我當什麼國君!熒惑守心,那是寡人命數已盡,你就不用再說什麼了。 于是子韋被景公的高風亮節震倒了,感動地拜伏在地稱賀說:天之處高而耳卑。剛才景公三次不肯將天罰轉嫁到別處,有此仁心,必三邀天賞。子韋預言:當晚火星便會移動三宿之外,結束不祥之兆,而景公的壽命也會延長二十年。 這個故事當然不會是真的,至少火星一夜移動三宿不是真的。不過,宋景公“萬夫有罪,一人承擔”,毅然準備一死了之,足見在古人心中,熒惑守心的天罰威力之大。 木星 古名“歲星”。古代星占學觀測認為木星的運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部分,每個部分稱為“次”(分別為:星紀、玄枵、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那麼“木星”每年經過一個“次”,即所謂的“歲行一次”。歲星由此得名。它的亮度關系更大。若歲星明亮,則人君昌壽,民富樂,中國安,四夷服;若人君殘暴兇虐,則歲星暗小昏昧。一句話,星明則主明,星暗則主暗。 土星 古名“鎮星”。古人測其約二十八年繞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經“二十八宿”之一,相當于每年輪流駐扎于“二十八宿”,即稱“歲鎮一宿”,故得名鎮星,也稱為“填星”。鎮星出現在尾宿倒是難得的吉兆,意為天子臨幸后宮。 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星經《五星占》,將五星、五方、五行與五位古代天地作了嚴整的對應。 東方木,其帝大昊,其丞句芒,其神上為歲星。 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為太白。 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其神上為熒惑。 北方水,其帝顓頊,其丞玄冥,其神上為辰星。 中央土,其帝黃帝,其丞后土,其神上為填星。 在《史記官書》中,五大行星已與季節對應起來:木星主春;火星主夏;土星主季夏(夏秋之間);金星主秋;水星主冬。漢語中至今尚有金秋、金風送爽等詞,便是由此而來。 除“五曜”外,中國古代還有“七曜”、“九曜”之稱。七曜是對“太陽”、“太陰”、“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的合稱。九曜則是在“七曜”外,再引入“羅睺”、“計都”兩個“隱曜”。“隱曜”在中國古代星占學是一種指代,指人的視覺中無法看到的星曜。“在天只有氣而無形”就是相當準確的描述“隱曜”的說法。“羅睺”、“計都”均為梵語的音譯,起源于印度神話中那位偷喝從乳海甘露的羅睺。日月二神向毗濕奴打小報告,羅睺因而被毗濕奴砍下頭和手臂。但羅睺的頭顱已長生不死,為了報仇,就經常吞噬太陽和月亮,引起日食月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成為在夜空中突然出現,威脅著每個人的不祥之星,彗星。 “羅睺”、“計都之名普遍認為最早出現于唐代星占學家瞿曇悉達所編譯的《九執歷》中, “九執”即是指“九曜”。 “九曜”之說在唐末至五代時已漸為我國星占學家所重視。 這也是斯巴……啊,不,五星(少了個土星)五、星空夜訪客# 彗星占
傳說周武王在伐紂時,在進軍方向看到歲星,在行軍途中遇到大雨,到共頭山時遇到山崩,還出現大彗星,天上的大掃帚將尾巴對準西方,即周人所在之地,而把柄給與殷人。所有的征兆都表明對武王方面不利,而且武王的軍隊前進沒有鼓勵的賞賜,后退沒有懲戒的刑法,然而兩軍剛一交戰,武王卻在白刃尚未完全拔除之時,便瞬間擊潰殷商的軍隊,平定天下。 以上故事見于《淮南子》。周武王伐紂時的天象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個個都是不祥之兆,尤其是“柄在東方,可掃西人”的那顆彗星。難怪武王在伐紂前對天下諸侯發表的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指控了紂王的許多的罪惡,但在談到天命時,卻說上天并未拋棄紂,只是紂自己不爭氣,沒能好自為之,“自絕于天”,于是不得不早早“自絕與人民”了。 古人深信,彗星的出現是大兇之兆,在出土于馬王堆的《天文氣象雜占》中,彗星占卜的部分共29條,幾乎個個都是兵喪兇兆,例如: 兵興,將軍死。 邦有反者。 小人啼號。 大將軍有死者。 有內兵,年大熟。 人主有死者。 其中倒數第二條的“年大熟”是全部占文中唯一的吉辭。 到了后世星占學家手里,彗星占漸漸變得精致起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中,可以看到彗星犯二十八星宿、犯日犯月、犯石氏外官、彗星晝見等各種情況。彗星本身又被分成各種顏色,為五星之精氣所化,比如火星之精為彗,則先在日旁出現赤氣,木星之精為彗,則日旁會出現青氣。各種彗星的占辭各有不同,但絕大部分皆為極兇危可怖之兆,比如 彗星守房宿、心宿,天下有喪。一曰:天子亡;一曰:大人憂。 彗入北斗,帝宮空(皇帝出逃)。 彗孛如粉絮,入太微(垣),犯守帝座(星官名),國有崩喪,大臣立主。 彗星并非常見天象,幾顆彗星同時出現在天空,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但這不妨礙古代星占學家們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兩彗俱見者,天子歲再赦(一年兩次大赦天下)。 三彗俱起,海內少男子。 彗星四出,滅六王。 五彗俱出侯稱王,天下大亂,兵起四方,諸侯同謀人主亡,除舊布新去兇殃,更立明君,天下大昌 可惜我們大約是永遠不會見到這種天象的。 # 流星占 傳說諸葛亮去世前,有顆大星自天隕落。這一故事流傳甚廣,老少皆知,直到今天人們還常將名人、偉人之死稱為“巨星隕落”。不過,它并非小說家的杜撰,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引《晉陽秋》云:“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向)西南流,投于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這是古代星占學家津津樂道的典故之一,而其說也是深符星占學之旨的。 每逢晴朗之夜,若觀星空,皆可看到流星自天際滑落。在今人看來,流星是外來小天體與大氣層摩擦發光產生的大氣內部現象,但因古人不明所以,仍將它與日月星辰等量齊觀,不僅將它納入星占學理論之中,而且位置還頗為重要。 “流星者,天皇之使,五行之散精也,飛行列宿,告示休咎。若星大使大(星大則所負的告示休咎之使命亦大),星小使小。星大則事大而害深,星小則事小而禍淺”。也就是說,流星主要是作為兇兆出現的,古代星占學家們也很認真地討論流星犯列宿、流星犯日,流星犯月之類的天象,比如: 流星起心(從心宿出發)南行,越君死。 流星起星至北斗,趙君死。 流星入牽牛,當有鄰國使者來,不出百八十日。 流星入七公(星官),人主信讒言,誅忠直諫者。 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如流星落地時尚未燃燒殆盡,成為隕星,則兇兆更險惡,比如: 京房曰:……大星隕落,陽失其位,災害之萌也。 國易主而星墜;國有大兇,其主亡,則眾星墜。 墜星之所,其下流血、破軍、殺將、為咎最深。 當時的蜀軍統帥正是諸葛亮,那顆“破軍殺將”的隕星竟三次投向他的營帳,自然是“上天弗佑”,想不死也不行了。 # 客星占 一顆超新星在宇宙深處爆發。在夜空中原來肉眼不見星處,忽現明亮之星,一段時間后,重又消失。在古人看來,這種忽現忽滅的星如同客人之來去,故謂之客星。客星是非常罕見,但古代星占學家們仍有一套頗為系統的理論。 客星通常都是不祥之兆,它與彗星、流星一樣,也被視為天之使者:客星者,非其常也,偶見于天,皆天皇大帝制使者,以告休咎之精也。《后漢書》就有這麼一則八卦:漢光武帝和嚴光共偃臥,光把腳丫子擱在光武帝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說有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對客星也有一套犯列宿、犯日犯月,犯五星的占辭,不過相對彗星和流星,似乎客星的占辭要更“別致”一些。 客星犯女(宿),鄰國以妓女來進,妾遷為后。 客星犯井(宿),國有大土功之事,小兒妖言。 客星守張(宿),楚、周有隱士不去。滿三十日,有亡國、死王。臣戮其主,小人謀貴,禍及嗣子。期三年,食中有毒。鄰國有獻食物者。天下酒大出,天子以為憂敗。 這些占辭聽起來真是奇奇怪怪,但從中可以看出,在古人心中,“天人之際”的相互感應與作用,真可謂細大不捐。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5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