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 歷代統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這與西安的地理形勢有關。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史記》記載漢代張良對西安的贊譽:“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進而,天府之國也。” 西安歷史悠久,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古稱長安,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都曾在西安建都。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之所以選擇在西安安家,自然和西安頂級的風水格局離不開關系。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 西安位于關中盆地,三面環山,北臨渭水,風調雨順,氣候溫和,是中原地區難得的宜居之地。由于統治者的苦心經營,漢唐時期長安城附近更是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格局,漢唐的國力也因此蒸蒸日上。然而,隨著氣候的變化,環繞長安的八水也逐漸干涸,雖然仍不失為一塊宜居之地,其風水也已經大不如前。 二、北京 北京為帝君之地,古時每個朝代的著名風水師都會成為了帝王的國師,指引朝代發生和軍事謀略,所以紫禁城的風水是經歷了世世代代的著名風師規劃和布局的,精密細膩的建筑風格與配合奧秒的風水理論都能做到天人合一。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擁有6項世界級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我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歷史上,北京也一直是北方第一重鎮,燕、金、元、明、清等多個朝代都定都北京。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呢? 北京城山環水抱,藏風聚氣,從古至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風水寶地,而且特別適宜建都。反過來說,皇帝老兒都想著把家安在這兒,您說北京的風水好不好? 巍峨雄渾的太行山和莽莽蒼蒼的燕山從北面拱衛著北京城,而北京城的南面則有永定河蜿蜒流過,形成了山環水抱的絕佳風水格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北京城南連江淮,北控關外,正是理想的掌控天下的建都之所。同時,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均著力改善北京城的風水格局,進一步增強了它的氣運。稍微有些可惜的是,永定河的水脈較小,而在堪輿學中,水主財,所以北京的經濟實力雖屬國內頂尖,卻一直無法坐穩龍頭老大的位置。 三、蘄春 文章讀到這兒,您可能已經納悶了,上面說的都是久負盛名的大城市,難不成中國的風水寶地,都給皇帝老兒占了去?別著急,下面土巴兔就將為您介紹幾座人才輩出,山清水秀的小城,首先出場的,就是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蘄春。 蘄春,據晉代劉伯莊《地名記》記載:“蘄春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樂史《太平環宇記》承其說。蘄,一名水芹,蘄春意為蘄菜之春。歷史上另稱蘄陽、齊昌、蘄州。 湖北蘄春的風水好到了什麼程度?讓我們來單說蘄春縣蘄州鎮的東長安街。這條街雖然其貌不揚,但光在20世紀,就出了100多位博士,而且多數都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取得的博士學位,甚至出現了“一家五博士”的奇觀,您說風水好不好?哪位家長要是望子成龍的心愿迫切,把家搬到蘄州鎮上,可能是條捷徑哦! 蘄州鎮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曲,是個偏僻的小鎮。是明代圣醫李時珍的故鄉。大別山龍脈彼起此伏,象舞龍般一直舞到蘄州鎮,生動非常;彎彎曲曲、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象玉帶那樣輕飄流過蘄州,然后緩緩東流,呈現環抱形狀,又被巴水、湍水河兜裹,成為“水抱格”。它的西北方有桐柏山和大別山擋住西北風,形成“環山格”。所以蘄州鎮真正是一塊“山壞水抱”的風水地理寶地。是富貴雙全的風水地理格局。 漢末以來,蘄春以地處“吳頭楚尾”,扼控長江,戰略地位顯要,歷為當權者所重視,先后設郡、州、府、路、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于境內;明代尚設蘄州衛、下江防道于蘄州,并遷荊王府于蘄州治所。當時轄地包括今蘄春、浠水、羅田、英山四縣及武穴市大部、黃梅縣部分。 歷史上,蘄春長期為郡(州、路、府、專區)和縣兩級政府機構所在地,歷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蘄春恢復縣制,隸屬湖北省黃岡市(地區)。 蘄州鎮的西北方有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方有長江水浩浩蕩蕩的流過,“環山格”和“水抱格”俱全,是一塊真正的山環水抱,富貴雙全的風水寶地,堪稱世間少有。 四、洛陽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牡丹因洛陽而聞名于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權的13個城市之一,先后榮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最具海外影響力的中國城市等榮譽稱號。 洛陽目前擁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分布著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2011年被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聯盟、國際姐妹城市聯盟聯合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稱號,并且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 九朝古都洛陽,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處風水寶地。洛陽城位于伊洛盆地內,四面環山,加之附近又有黃河、洛河等水系流過,實乃龍脈聚集之地,也因此成為了中原文化的發源地。 洛陽諧音“落陽”,象征著帝王的死亡。巧合的是,洛陽城北的北邙山也是帝王將相挑選陵墓時的首選,歷史上共有6代24帝長眠于此,堪稱中國之最,在民間也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 五、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僅風景秀美,還是江浙一帶有數的風水寶地,難怪南宋小朝廷會在杭州定都,而不是選擇離中原更近的南京。杭州西接天目山,北連杭嘉湖平原,南臨錢塘江,為通江達海的河口三角洲地段,風水格局十分優異。 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自秦設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吳越國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時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庫占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然而,杭州風水中的“靠山”,即天目山脈多斷層、易侵蝕,而且土層淺薄,雖為龍脈,但卻時斷時續,根基不深,所以雖有王氣,但難長久。其結果就是杭州只能成為一方巨鎮,但不可作為京都,南宋小朝廷之所以積貧積弱,也和杭州的風水大有關系。 六、南京 南京歷史悠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六朝古都南京,在風水上卻是一個解不開的迷局。南京城北有長江,西有象山、老虎山、獅子山,南有牛首山,山水環抱,虎踞龍蟠,本來是絕佳的風水寶地,然而定都南京的朝代卻多是守成有余,進取不足,而且一般都比較短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關于南京城的風水,有這麼一個說法。傳說秦始皇聽信風水術士的讒言,認為南京有帝王之氣,必將取代秦朝。于是他便下令挖鑿秦淮河,鑿空方山,以泄帝王之氣。殊不知秦淮河就是“秦壞河”,秦朝也因此很快滅亡。可惜南京城的風水格局從此被破,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南京城的氣運雖好,卻不能長久。然而有許多統治者卻偏偏不信這個邪,例如清之洪秀全,民國之蔣介石,均執意定都南京,最后都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七、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會、副省級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經濟、金融、貿易、交通、會展和航運中心。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二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 廣州作為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 廣州是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也是國內商業氣息最濃厚的城市之一。在清朝長期閉關鎖國時,廣州的十三行甚至是中國對外經濟交流的唯一口岸,這和廣州的風水,又有什麼關系呢? 風水上有句名言叫“山管人丁水管財”,廣州坐落于珠江的入海口,北納珠江,南通大海,整個珠江水系的龍脈在此匯聚,廣州在風水財運上自然是得天獨厚。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同樣是個商業繁榮的大都市,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水管財”的正確性。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八、臨川 江西臨川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和曾鞏,以及明代戲曲大師湯顯祖的故鄉。而且臨川多出少年才子,僅僅最近20年,就有近百位少年大學生被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國內頂尖學府破格錄取,文曲星對這塊書香福地,可謂是青眼有加。 臨川的北方有九嶺山、連云山、幕阜山層層環抱,保障了臨川的氣場不散,同時在臨川的南面,贛江、崇江、撫河等如同扇面一般流向臨川,并最終在臨川附近匯入鄱陽湖和長江,這種格局在風水上被稱為“聚水局”,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優質氣場。 臨川縣位江西省撫州市西南,名為“上頓渡”,是眾水所匯之處,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優越,南面的贛江、崇江、撫河如扇形十彎九曲流向臨川,在臨川北匯合流入長江和鄱陽湖,成為地理風水難得的“聚水格”局。臨川西北有環形的山脈擋住西北風,形成“山環水抱必有氣”(即氣聚),符合“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 臨川的北方又有九嶺山、連云山、幕阜山鑄成層層包圍,使北風不能入侵吹散氣場。此外,臨川較遠的南方,有武夷山直行,成為來氣之口直入臨川,源源不絕地入而聚匯,形成一個優越不散的大氣場,使臨川成為一塊風水寶地。所以盡管時代變遷,社會制度更換,從來不影響臨川的人才輩出的地理環境。 九、宜興 宜興縣有教授縣的美稱,當代大陸中國有548位宜興籍高級的科技人員。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均是該縣人。宜興縣父子同是教授的、兄弟同是教授的、一門眾都是教授的屢見不鮮。 那麼,宜興的風水地理情況怎樣呢?宜興是典型的聚不格,它有水龍的保佑。宜興地處長江中游彎彎曲曲的大環抱中,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良好。它又是眾水眾湖匯合流入太湖的必經之路,而且處近終點站。它的西北形成眾星拱月般扇形水系:有宜興長漕河、渴湖、長蕩湖、南猗湖,還有很多人工水庫。這些湖河源于長江,向江匯合,流經宜興,注入太湖。因此,使宜興成為典型的水抱型。 風水地理主論有“山主貴、水主富”之說,宜興當官的人雖然不多,但是經商富的,種養富的人的確不少,教授和高科技人員的收入也是高薪層收入系列一,他們的生活比其他的職工富裕得多,這是不可非義的。 新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臺上就座的10人中,有4位宜興人,而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的故鄉,也正是江蘇宜興,這些都足以證明宜興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宜興地處長江中游彎彎曲曲的大環抱中,是眾水眾湖匯合流入太湖的必經之路,其西北面又有眾星拱月般的扇形水系分布。與江西臨川相似,宜興的風水格局同樣是“聚水局”的實例,宜興得到了水龍的護佑,自然是人杰地靈。 十、蘇州 蘇州位于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也是4個中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 公元前514年,吳大夫伍子胥為吳王建造闔閭大城(今蘇州),主持城市的選址于規劃布局,他想出“相土嘗水、法天象地”的原則。用“其尊卑以天地為法象,其交媾陰陽相配合”的思想進行實地調查,觀察土壤的形狀與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與流域分合,由此選定城址。將城的結構、位置座向與天象相呼應配合,“陰陽調合、四序順理、兩陽以時、寒暑應氣”,設“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卦”。 “八風”就是八方之風,隨季節不同而風向差異。將四周城墻開設八座陸門,以象天之八風,八座水門,以法地之八卦。東面為婁、匠二門,西為閶、胥二門,南為盤、蛇二門,北為齊、平二門。 蘇州以其獨特的園林景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城”,素有“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東方水城”的美譽。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歷史悠久,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歷史上長期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經過考證,認為蘇州城為中國現存古老的城市之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5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