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罵人的檄文,這些檄文都是具有頂尖的文學才華的人寫的,比如三國時期陳琳的《討曹操檄》,唐代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清朝曾國藩《討太平天國的檄文》等等,這些檄文名揚后世,可謂是罵人的經典之作,陳琳還被人戲稱為噴子的鼻祖。
除此之外,詩歌也是能夠罵人的。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一些詩人,都曾說過諷刺詩。不過,詩歌因其篇幅的問題,所以罵人的力度不如檄文那麼大。如果說檄文是一把大關刀,諷刺詩歌只能算是一把小匕首。歷史上曾涌現很多諷刺詩歌,全詩沒有一個臟字,卻寫的很露骨,罵人最兇狠。
1、《貧女》——唐·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我生在一家蓬門陋戶,自幼穿著粗衣布裳,從未曾穿過綾羅綢緞。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現在的人們,競相追求時髦的奇裝異服,沒有誰來欣賞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我的親事茫然無望,卻要每天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
這首詩借女子之口,訴說了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這種沉痛的心情,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寒士人不被重用的憤懣和不平。
2、《丁都護歌》——唐·李白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但河水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從云陽逆運河而上,去服徭役,渴了只能喝河水,但是,那和誰舀起來一壺,卻又半壺的泥沙,幾萬名工人努力的鑿取奇異的文石,沒辦法很快運到江邊渡口。你看那石頭多麼粗大笨重,看著也只能掩面而泣,為百姓悲傷千古。
這首詩是李白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的,他以樸質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纖圖,透過詩句,仿佛看見了當時兩岸冶游的富商,豪門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聽到了河工的勞動號子,傷心的歌聲,催人淚下的呻吟;仿佛聽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輕詩人的發出肺腑的悲嘆。
3、《賣炭翁》——唐·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的生活,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灰頭土臉。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然而太監嘴里說著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
這首詩寫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我們所看到的決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還能看到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漁的、織布的人出現在眼前,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
4、《蠶婦》——宋·張渝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一個以養蠶為生的鄉下婦女,昨天到城里去趕集賣蠶絲。回來的時候,她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浸濕了手巾。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一樣,辛苦勞動的養蠶的人。
這首詩寫盡了對宋代社會的諷刺和批判。在當時的封建朝廷,人民生活痛苦難言。張渝在此時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悲慘遭遇。
5、《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暮春時節,長安城里。到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眼看著就到了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這首詩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古代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例外,他們不管這些,自顧自地點蠟燭。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韓翃做出委婉的諷刺。這與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有異曲同工之妙。
6、《詠針》——清·文映江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文映江少年家貧,便發憤讀書,父母在蟠龍寺下勞苦耕作供其費用,文章優秀而書法怪異,到潼川府考名列第一,但知府批他試卷說,文蓋通場,字丑八縣。文映江平生生活清苦,秉性孤傲,幽默詼諧玩世不恭。
這首詩名為詠針,實際上是諷刺,但這里只字不提諷刺的那類人,即使如此,就算你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大老粗,也能一眼看明白這首詩諷刺的是哪類人,這就是這首詩的絕妙之處。
7、《題臨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淫靡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這首詩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墻壁上,是一首墻頭詩,林升不但通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蘊含著深沉的意蘊。同時,詩人以諷刺的語言中,不漏聲色地揭露了游人們的反動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他的憤激之情。
8、《觀祈雨》——唐·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久旱無雨,桑樹枝都長不出葉子來,地面異常干燥,塵土飛揚,土地好像要生煙燃燒。龍王廟前,人們敲鑼打鼓,祈求龍王普降甘霖。而富貴人家卻處處觀賞歌舞,還怕春天的陰雨使管弦樂器受潮而發不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這首詩寫觀看祈雨的感慨,通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
9、《徐孺子堂》——宋·黃庭堅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一束向誰論?
藤蘿得意干云日,簫鼓何心進酒尊。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這首詩寫潮漲潮落,是自然規律;寫興亡盛衰,這是社會規律。任何一個朝代都會見到功臣被殺。在委婉曲折的語言中,蘊含著詩人深刻的諷刺意味,而以景結之,的確妙絕。
像徐孺子這樣的隱士,過去受到冷淡,今人也可能會譏笑他。但這種人品格高潔,像湖水年年常在。表達對徐孺子的贊美敬仰之情。
10、《詠柳》——宋·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雜亂的柳樹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的光輝,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這首詩把柳樹擬人化,把人的性格嫁接到柳樹上,以一種人格化的寫法以及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而是無情鞭撻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雄觀大歷史】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5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