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966年12月9日測八字

解夢佬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當人類初民發揮幻想能力講述宇宙萬物和人類本身的由來故事時,創世神話便在各個部落和族群中誕生了,在不少學者看來這是哲學思考之本源。創世神話既能體現民族的心理意識和文化觀念,又能反映鮮明的審美取向與民族精神。

2021年12月20日,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2021年度論壇“創世神話與中華文明探源”在上海市社會科學會堂舉行。

1966年12月9日測八字

論壇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或許大多數人想象中的中國創世神話,是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這些帶有浪漫主義的故事,但站在神話學研究的領域,學者要切實將神話與考古等領域相結合,用科考的精神將中國文化的鏈條盡可能詳盡的呈現。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葉舒憲在論壇上的神話學研究分享,從《千字文》的這八字開始。

葉舒憲是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十余年間,他與團隊深入50多個民族,用田野調查的方式研究中國神話。“我們團隊研究的中國神話故事,不是現成的故事,而是不經文案研究、考古發掘就難以了解的內容,發現多少說多少。所以我們研究的神話,是艱苦的科學探索,是文科的創新。”在這些考古發掘的現場,葉舒憲及其團隊試圖用神話學的研究對墓葬所見予以解釋、對其蘊含的文化進行“激活”。

論壇上,葉舒憲分享道,在陜甘寧交界處的鎮原常山下層文化巨人墓葬中,工作人員挖掘出一具距今4800年的巨人的尸骨,從頭到腳保留完整,一測,巨人身量有2.1米,陪葬物品包括其腳下的72個土黃色陶罐,以及頭頂的玄色玉。葉舒憲解釋,玄的第一詞義是黑色,第二義則指變化,與之構成絕配的詞為“黃”。玄與黃的固定組合話語,成為華夏版神話宇宙觀的二元色編碼模型,比如《山海經》中的“黃帝玄玉”、《周易》中的“龍血玄黃”等。

因此面對常山下層文化中的巨人,葉舒憲用玄黃二元色編碼模型進行了解釋——古人希望死者的靈魂跟著太陽的方向升天,故而玄玉放在頭頂,腳底放陶灶等。“我注意到,玄玉沒有砍鑿的痕跡,完全是新的,說明就是用來為死者陪葬的;陶灶一點煙熏火燎都沒有,也是冥器,專門造來隨葬。天是玄色,地是黃色,這不正是天地玄黃?”葉舒憲解釋,這便是神話學對文物、文獻的雙重激活。

1966年12月9日測八字

葉舒憲展示的黃玉和玄玉

對中華創世神話的研究,進入到甲骨文以前的文物世界,也終于打開了探索中國思想起源的大門。“如今我們可以說,玄,是被一百多年的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和中國藝術史等,大大忽略的第一關鍵詞。”2020年底,由葉舒憲編著《玄玉時代》出版,該書就是專門研究仰韶時期中原玉文化起源對國家形成之奠基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墨香還沒有散去,2021年元月,葉舒憲便在網絡瀏覽咸陽博物院館藏文物時,驚喜地發現有一批類似21世紀初年在河南靈寶西坡仰韶文化大墓發掘出土玉鉞的文物,標注為“石斧”。葉舒憲委托學生王偉探訪了咸陽博物院多次,終于驗證其為墨綠色蛇紋石玉的材質,為這批在庫房沉睡62年之久的玄玉“驗了正身”。

50多個民族,集成16冊1500萬字的“創世神話”

此外,會上發布了“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系列叢書”的一期成果,首期推出16冊,包括6部研究專著、8部神話文獻資料匯編(包括文字資料和圖像資料,如《中華創世神話人物圖像譜系》)和2部田野調查報告(《中華禹跡尋蹤》和《盤古文化的動態傳承》等),總字數約1500萬字,后續成果也將在2022年相繼問世。

1966年12月9日測八字

“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系列叢書”一期成果

2017年底,上海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啟動了“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這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上海市重大文化品牌建設項目,工程浩大。“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成果豐碩,通過對國內50多個民族創世神話的深入發掘整理和探索,完成巨大規模的專題文獻資料集成,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創世神話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及整體風貌。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承擔了“中華創世神話考古專題·玉成中國”系列叢書的子項目,重建出甲骨文漢字產生以前的深遠歷史主脈,在“萬年中國”的新材料證據鏈所構成的宏大視野中,揭示玉文化基因對催生華夏文明國家的重要作用,該項目已于2021年5月通過結項,七部專著已面世五部。

此外,《中華創世神話精選》首次匯聚和展現中國境內50個以上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故事,給全球的文史哲專家帶來了驚喜;《中華創世神話選注》由教授王憲昭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王京合編,以5部12冊書的規模向世人展示中華多民族創世神話的豐富性多樣性,成為大數據時代學術專題研究之基礎建設的范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田兆元所著《中華創世神話人物圖像譜系》,是自古以來首次大規模搜集整理相關圖像資料的嘗試,為當下的新媒體和自媒體之“讀圖時代”,及時提供一種本土神話圖像資源寶庫;上海市學會科學院教授畢旭玲團隊合著《中華禹跡尋蹤——中華鯀禹創世神話田野調查報告》,是將人類學與田野調查成功結合的實踐典型,以民間調查的活態文化樣本重述神話文本,給未來神話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上海大學教授黃景春帶領團隊撰寫的《中華創世神話與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則是直接面向現實社會經濟轉型的需求,通過各地旅游和文創產業開發的實例,說明盤古大神和炎黃始祖的神話遺產,如何造福于當今地方經濟發展。據論壇介紹,這一套書的編著及推出,生動詮釋著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多元一體、兼容并蓄、連綿不斷”特征,將給未來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寶貴的本土知識資源和IP符號,也將給中國文科的學術創新提供一種交叉學科的成功研究案例。

責任編輯:鞏漢語 圖片編輯:施佳慧

校對:張艷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5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