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路南起愛多亞路,北至蘇州路,長1270米。1855-186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租界中區的一條南北向干道。起初名為橋街,1865年名為四川路。1945年收回租界后改名為四川中路。沿路有眾多洋行機構。主要歷史建筑有:企業大樓,經租大樓,普益大樓,元芳洋行舊址,卜內門大樓,三井洋行,德國書信館大樓,匯豐大樓,四行儲蓄會大樓,大清銀行上海分行舊址,東亞大樓,安利洋行,南海大樓,中央商場,青年會中學舊址,華德大樓,海青大樓,公和大樓,禮和大樓等。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46-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102 企業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企業大樓;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創業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33號
層數:9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0年;保護類別:三類
四川中路33號,原為中國企業銀行(實業家劉鴻生創辦)。哈沙德洋行設計,昌升營造廠承建。裝飾藝術派風格。以豎向線條劃分立面,窗間墻飾黃褐色釉面磚。底部兩層設上下成一體的大尺度平緩拱窗。窗裙、入口處女兒墻有細致的裝飾。
八樓是劉鴻生的辦公室和居住寓所。劉鴻生的大中華火柴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都在這幢大樓內進行。大樓用作洋行、工商企事業的辦公寫字樓。建國后為市輕工業局,現是星程創業酒店、安信證券公司等。
劉鴻生(1888-1956),祖籍浙江定海,出生于上海,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曾被譽為中國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紡大王”、“水泥大王”、“企業大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原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上海分會原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原副會長兼上海分會副會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原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委員。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90000402 經租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地址:四川中路49號
1936年建造。7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通用電氣公司曾設在此。原回力橡膠聯營總公司,現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于此。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4-I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121 普益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普益大樓/普益地產公司;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地址:四川中路106-110號
層數:8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1-1922年;保護類別:二類
原為普益大樓(普益地產公司)。德和洋行[英]設計。新古典主義風格。立面分段、對稱,檐口有細部裝飾,底部飾塔司干式柱。中間和兩側入口為高兩層的拱券門洞。
大樓用作洋行、工商企事業的辦公寫字樓。現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及上海市機電工會等單位所使用。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80000396 四川中路125弄20號倉庫清 外灘街道
地址:四川中路125弄20號
原為元芳洋行和倉庫,后為樂華煙草公司。1914年建造,愛爾德洋行設計。4層。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11-I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90000380 元芳洋行舊址 民國 外灘街道,310102945180000117 元芳弄公寓 清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滬寧鐵路局、安順洋行等;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元芳弄住宅
地址:四川中路126弄(元芳弄)5-21號
層數:3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1911年;保護類別:四類
原為滬寧鐵路局(通和洋行設計)、安順洋行。元芳洋行建造。立面為券柱廊式,門窗洞口有細膩的英國安妮女王時期的裝飾;墻面上細致的線腳用清水紅磚砌筑、雕刻,檐部設三角形山墻,東南轉角處設塔樓。弄內21號在1930年曾為招商局員工宿舍。現為民居。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47-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089 卜內門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卜內門大樓;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市新華書店、上海市倉儲行業協會、新華傳媒等
地址:四川中路133號
層數:7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2年;保護類別:二類
原為卜內門洋行[英]。思九生洋行布朗和溫格羅夫[英]設計。新古典主義風格,有巴洛克裝飾。立面線條比較粗壯,正中3-5層用復合柱式壁角柱裝飾門廊,柱下原有男性阿特蘭特雕像,柱上三角形山花兩肩原有一對雕獅。
早在18世紀末葉,比利時工程師索爾韋研制成功氨堿,后來便來中國生產這種化工原料,稱之為純堿,民間稱為“洋堿”。這是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當它投向中國市場時,對中國傳統的洗滌便起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中國傳統洗衣物,用的是天然之物,如皂莢、稻草灰等,反映出古代農業經濟特點。到了近代,西方的科學技術隨著門戶“開放”,源源流入中國,迫使中國從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時代。這其中“洋堿”業在上海的興起,就是在洗滌上的一次“革命”。早年的制皂劑“洋堿”是從國外進口的,后來外國人看中上海這個市場,便在上世紀初以銷售“洋堿”為主,在上海開設卜內門公司。
取名卜內門是取經營者英國人卜內和門二人的名字。卜內門公司早在1873年就成立于倫敦,1900年在上海設分公司,還請字林洋行董事、《字林西報》主筆李德立任總經理。李德立早年在中國有許多活動,他也曾為辛亥革命出過力。
卜內門上海分公司成立后,可謂獨占鰲頭,生意興隆,同時又兼營其他業務,如化肥等產品。從上世紀初直到30年代,二十幾年里業績不斷上升,名氣越來越響,一直到40年代初太平洋戰爭爆發,公司被日軍接管。戰后雖然又復業,但生意已沒有30年代那樣輝煌了。
我國有一位了不起的化學家侯德榜(1890~1974),是制堿專家,他發明了聯合制堿法,即“侯氏制堿法”。侯德榜原來在美國,后來天津永利制堿廠(1918年創辦)范旭東將他聘請回國,任永利廠廠長兼總工程師,創造發明了獨特的制堿法,從而打破了卜內門公司的“洋堿”業的壟斷地位。這段歷史,是中國人的驕傲。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55-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80000083 三中洋行舊址 清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三井洋行;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邁佳人才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尚通企業等
地址:四川中路175號
層數:4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1937年;保護類別:四類
原為三井物產公司上海支店[日]。平野勇造設計。意大利文藝復興府邸式。清水紅磚墻,東立面有兩組垂直的希臘式三角形山墻花與三聯窗、雙聯窗的組合。檐下及門窗等部位有精細的雕飾。
日商三井洋行(上海三井洋行全名為: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上海支店)。總行設在東京,在日本大阪、橫濱、神戶都設有分行。國外分行有:美國紐約、法國里昂、英國倫敦、印度孟買、意大利、瑞士等。在中國則有上海、廣州、天津、漢口等地分支機構。生絲部僅為三井洋行其中的一個部門。其總體經營范圍非常廣泛,經濟實力也相當雄厚。日本專賣商品、傳統商品及工業品都在經營之列。生絲部1912~1916年由日本人井田為大班,其后由大場接任,在大場經營業務時期,發展較快。1930年,大場奉調回國由中野接任。三井經營的生絲為江、浙、滬生產的廠絲,南潯生產的各類土絲土經等,主要銷往美國,次為英、法。1937年上海成為孤島時,具有愛國精神的絲號、絲棧通事皆拒絕與其經營業務。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38-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森聯木業(市木材總公司)
地址:四川中路200號,福州路70號
原德國書信館大樓。倍高洋行設計,1905年竣工,磚混結構。巴洛克風格特征。立面原有格局保存,但細部和材質尤其是轉角處被明顯改動。建筑平面呈L形,臨近街道轉角處用圓柱形體連接西、南立面,其上有巨柱式壁柱貫通二、三層。1940年代火災損壞嚴重,修繕后,外觀有所簡化。曾先后更名為中國電報局(1924)、華中電報公司(1930s)、上海電報局以及民國交通部電報局總營業廳(1940s)。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48-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095 匯豐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匯豐大樓;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地址:四川中路220號
層數:8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8年;保護類別:三類
原為新匯豐大樓(匯豐銀行職員宿舍),簡約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對稱立面,以通貫的壁柱和對齊的鋼窗突出橫豎分段。兩端開間略前出。底部花崗巖墻面,大尺度高兩層的平拱窗。解放后曾為上海市檔案館。后為市政府參事室。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公司等曾設于此。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49-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337 四行儲蓄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四行儲蓄會大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化輕公司、廣東發展銀行
地址:四川中路261號
層數:9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6年;保護類別:二類
原為四行儲蓄會大樓(大陸、中南、金城、鹽業是當時上海著名的“四行”,聯合組建四行儲蓄會)。鄔達克設計,英國喬治式折衷主義風格。底層大廳漢白玉石柜臺上有銅制矮欄柵和古典門洞式樣小窗口。
四行儲蓄會是由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聯合起來的一個金融組織,1923年由吳達銓發起成立。他們在四川路(今四川中路261號)自建大樓,稱聯合大樓。后來在派克路(今黃河路)建造當時國內第一高樓國際飯店(Park Hotel),又在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海寧路口建造虹口公寓,上面為公寓出租,底層則為四行儲蓄會自己的業務用房。1931年在古拔路(今富民路)建造古柏公寓,以后又在西藏路蘇州河邊建造倉庫,即四行倉庫。業務搞得轟轟烈烈。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18-I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80000317 大清銀行上海分行舊址 清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大清銀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驊駿商貿有限公司、市殘疾人聯合會
地址:四川中路268-270號,漢口路50號
層數:4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1908年;保護類別:三類
通和洋行設計建造,典型的西式古典建筑,建筑立面構圖嚴謹,縱向三段式劃分明確,裝飾集中于入口和轉角部位,轉角及南立面塔樓具有明顯的場所標志作用,建筑物盡顯歐洲古典主義的雅致和濃重。
曾為大清銀行上海分行用房。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在此宣告成立。又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產物保險公司使用。解放后一部分房屋歸市民政局所用。上世紀50年代以來底層建筑為上海市盲人聾啞人協會、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場所;一部分由紅光中學(后黃浦區教育學院)使用;一部分是民居。
大清銀行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名為清政府的戶部銀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戶部改名為度支部,戶部銀行因而改名為大清銀行。1912年1月3日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由吳鼎昌、葉揆初、宋漢章等發起成立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請求將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獲準后,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即在上海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開始營業,大清銀行歷史結束。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整理幣制而設,鑄造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等特殊業務,是第一家中國的中央銀行,也是第二家現代化銀行。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18-III;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90000126 東亞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東亞大樓;現名稱/現使用單位:東亞銀行
地址:四川中路299號
層數:7層;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年代:1926年;保護類別:三類
東亞大樓(香港東亞銀行)。鴻達洋行[匈]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立面簡潔,轉角處設塔司干式雙柱主入口,頂端設柱廊塔樓。底層大廳墻面為線條圖案裝飾。
1918年,簡東浦、李冠春、李子方、周壽臣和馮平山等華商在香港注冊成立東亞銀行,一年后總行于香港皇后大道中2號落成。1920年開設上海分行,在四川中路299號購置地基、建樓置業。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17-I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80000278 安利洋行舊址 清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安利洋行;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安利大樓/上海晶通化學品有限公司等
地址:四川中路320號,九江路80號
層數:7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1907年;保護類別:三類
原為安利洋行。簡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為清水紅磚外墻飾白色水平腰線,構圖簡潔。
大樓用作洋行、工商企事業的辦公寫字樓。1959年4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曾由上海市水產供銷公司、上海市水產包裝公司等單位使用。現為上海晶通化學品有限公司等。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39-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80000333 南海大樓 清 外灘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北京同仁堂
地址:四川中路330號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28-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中央商場
地址:四川中路355號
四川中路355-363號,南京東路119-137號,原中央商場。新康洋行投資建造,公和洋行設計,1930年竣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立面整體具有三段式特征,四層頂部有挑檐,檐下作方形椽頭裝飾。該商場是較早使用連拱廊形式的商場建筑。
這里原為屈臣氏公司、八巴利洋行等擁有的房地產,后來被新康洋行和中央銀行所購得。大約在上世紀20年代,始建商業建筑并出租,形成諸多小型商店,成了上海當時很有特色的銷售商品及綜合修配的商場。以小型商品、小修小配、項目眾多、價格低廉為特征。
這座建筑外形并不明顯,幾乎都被別的店鋪所包,高度僅2-4層,只有馬路轉角的入口處才能辨認。轉角處的建筑形式,似為仿古埃及建筑形式。商場內有兩條“十”字交叉的小馬路,還有一條弄堂(舊稱中央弄)。在這里沿路設攤,很有特色。以新康路(今沙市二路)分界為北弄和南弄。1945年抗戰勝利后,許多商販在這里推銷美國的“剩余物資”,用各種手段到“善后救濟總署”去搞來如奶粉、煉乳、罐頭食品、餅干、絲襪、唇膏、針織衣褲等,種類很多。
從建筑來說,中央弄成了半室內空間,系由兩座商業大樓內部辟出的一條長達97米、寬不到5米的街弄。在南京東路四川中路和九江路四川中路口轉角處,各設騎樓式出入口。此弄堂的建筑形式,沿用當時歐洲常用的“長廊”式室內購物街。街弄上空架設鋼架玻璃頂棚,樓層有回廊,以行人天橋跨越街弄相互聯系,形成了一條具有一定規模的室內購物街,于中央北弄出入口處,設有圓形玻璃頂蓋小型內庭大廳,有旋轉樓梯上下,樓層以回馬廊圍繞大廳。當時沿街弄兩側設有德大飯店、美星咖啡館等,設以落地玻璃隔斷,使街店內外空間連成一片。街弄內布滿了各式各樣的貨攤,琳瑯滿目。樓層除了德大飯店、餐廳、房外,西部多作為公司、洋行寫字間,南弄底層與北弄沿弄也設攤,樓層多為住房。
中央商場北部,南京東路沿街面底層設有馬爾斯咖啡館、老德記西藥房、樂達爾西服店等,南部沿四川中路開設西菜德大飯店等。中部沿沙市二路北側設有波賽飯店。舊時還設有一家地下咖啡館,友人相聚,甚有情趣。南側設有新康百貨商場。沙市一路近九江路處,沿路原設有舊貨店、小吃攤,后來漸漸形成一條有各式點心小吃的“食街”。由于從早到晚連續營業,點心花式品種甚多,經濟實惠,很受顧客歡迎,所以久盛不衰,至今還很熱鬧。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80000377 四川中路410~412號大樓清 外灘街道
地址:四川中路410~412號
四川中路410-412號,也是南京東路100號(惠羅公司)。
惠羅公司是近代上海外商開辦的最大環球百貨公司,1882年創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1904年來上海設立分公司。委托英商馬理遜洋行斯克特建筑師設計,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1906年年底竣工。成為近代上海著名的百貨公司。太平洋戰爭發生后,被日軍侵占,至戰后才恢復營業,但營業不斷滑坡,1954年申請歇業。1958年12月起,大樓由市房管部門接管。大樓商場經改造裝修后作為上海市手工局產品陳列廳,手工業局撤銷后,改名為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產品陳列廳,北部寫字樓作為第一機械工業部華東產品管理處辦公樓。1986年9月18日大樓發生嚴重火災,二至五層均遭嚴重焚毀。后來,經全面修繕后,這幢老樓仍在繼續使用。現又恢復惠羅公司的老招牌。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3-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上海工業銀行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420號,滇池路119號
四川中路420-440號(雙號);滇池路119號,辦公樓。愛爾德洋行設計,協盛營造廠承建。1906年建,磚木結構。帶有安妮女王復興風格特征。大樓平面呈“回”字形,中央狹長天井,四面雙坡屋頂。清水紅磚外墻。
大樓最初是洋行辦公所在,目前以居住為主。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10-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廣協公局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528號
建于1920年代,磚混結構,西式建筑風格。建筑整體為白色,線腳、窗套及細部裝飾為淺灰色,頂部檐口較為平整,二層窗下有幾何紋樣的裝飾。
現在大樓部分為居民用房,一樓大多為商鋪。創始于1918年的茶葉老字號品牌黃隆泰茶葉也在此開設門店,二樓還設有茶館。百年老店開在百年建筑里,倒是相得益彰。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1-I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945180000164 青年會中學舊址 清 外灘街道
原名稱/原(曾)使用單位: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現名稱/現使用單位:浦光大樓/浦光中學
地址:四川中路595-607號
層數:7層(原為4層,后加建3層);結構類型:磚混結構;建造年代:1905-1907年;保護類別:四類
原為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愛爾德洋行[英]設計,外觀具有古典主義特征。立面清水紅磚墻為主,主入口處一至三層立面做重點處理,采用白色三角形斷山花,并飾以精致的壁柱。
起初,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南京路保安司徒廟附近,開辦一所學校,專修商業英語,首任校長是青年會總干事曹雪賡。一九零三年遷至北京路墾業銀行大樓,白天上課,設置國文、英文簿記、英文打字等科目。一九零七年,四川路青年會第三所落成,學校遷來,又規定國文為必修科目。一九一二年,按教育部規定設置課程,側重英文、商科。青年會在會所開辟少年活動場所,設置童子部。學校創立童子軍,為全上海市中、小學成立童子軍之首。
一九一四年,美國人馬特出資,在青年會第三所后面蓋五層磚木結構大樓,大樓的底層和二層為青年會少年部的活動場所,三層以上為學校校舍,增設《圣經》課,由美籍教師任教。一九一五年,曹雪賡辭去校長職務,由朱樹翹接任校長,教師多數來自圣約翰大學畢業生,如《孽海花》作者曾孟樸之子曾虛白(新聞界著名人士),著名出版家,編輯家鄒韜奮都是英文教師,著名戲劇家洪深也在校任教。
一九八六年春始,學校先后將東樓底層街面房屋辟為商場,開展以商聚財興學活動。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8-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90000288 華達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310102805190000384 華德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華德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620號
四川中路610-620號(雙號),原沃德大樓。1926年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平面呈矩形,沿街主立面對稱,有帶山花裝飾的底層入口,陽臺形式豐富。
1955年2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改稱華達大樓。現名華德大樓。大樓最初是洋行辦公所在,目前以居住為主。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7-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90000409 海青大樓 民國 外灘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海青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630號
四川中路630-640號(雙號),海青大樓,曾經是美國陸海軍基督教青年會大樓。1920年代建,鋼筋混凝土結構。局部帶有文藝復興風格特征。建筑平面近似L形,屋檐出挑,清水紅磚外墻。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5-V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公和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650號
優秀歷史建筑編號:HP-J-006-V;不可移動文物編號:310102805180000410 資源大樓 清 外灘街道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禮和大樓
地址:四川中路670號
四川中路670號,南蘇州路193-215號(單號),新禮和大樓。商業辦公樓。建于1899年,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平面近似矩形。沿街西、北立面清水紅磚外墻,底層商鋪。有新古典主義建筑的上下三段式構圖,圓弧形轉角整體連接,線條流暢形式簡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4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