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解夢佬

民間生肖屬相的確定方式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不斷有網友問我,正月初一到初三出生的小孩,到底該屬牛,還是屬虎?不少家長迷惑 。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將本來要寫的虎年運程分析的稿子暫放一放,先來說說這個話題。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十二玉生肖 南京博物院藏品

生肖屬相,家長為什麼會有疑惑?這涉及傳統生肖紀年與干支紀年、二十四節氣和近現代歷法改革的問題。

而解惑的第一步,必須先搞清“立春”和“春節”的概念,及其與生肖的關系,才好理解生肖屬相的確定方法。

立春,是依據太陽公轉推算出來的,屬陽歷系統。這是傳統歷法推算出來的日期,每年并不固定,一般在陽歷的2月3日-5日之間。

春節,是根據月亮公轉推算出來的,屬陰歷系統,日期是固定的,放在陰歷年的正月初一。

雖然陰歷與陽歷是兩套系統,似乎井水不犯河水,但實際關系非常緊密。在民國二年(1913年)后,立春還對春節有意見了,心結揮之不去,因為春節奪走立春曾有名份和地位。

在古代,立春才是“春節”,也是一年之首;而我們現在過的春節,在古代叫“元旦”。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為什麼后來亂了?這就要問問孫中山和袁世凱二位了。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于民國元年(1912年)推出一系列鼎新改革舉措,廢止傳統的陰歷干支紀年,向歐美西方靠攏,實行陽歷(公歷、公元)紀年,過年只過元旦——但此元旦已非彼元旦,并不是古代的陰歷正月初一,而是陽歷1月1日。

使用了兩三千年的干支紀年廢了,什麼鼠啊牛啊虎啊……生肖紀年也不用了。

但是民俗很頑固,哪是一紙紅頭文件就能中止的。當時民間對公元紀年的抵觸情緒相當嚴重,官民對立,民間拒絕過陽歷年,仍悄悄過傳統的陰歷年。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民國日歷非常簡單,沒有干支,不標生肖

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后,采取了折中方案,于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新方案:孫中山推出的陽歷年元旦繼續有效,官方行文實行公元紀年,同時又允許民間過陰歷年,使用陰歷干支紀年,以利農時農事。

現在大家看到的日歷上顯示是公歷,同時還會用小字標記陰歷,就是這麼回事。

這實際上等于官方變向恢復了廢除的干支紀年,兩套紀年系統并行——中國人可以過陽歷年與陰歷年兩個新年,有兩個元旦。

為了避免混淆,袁世凱政府決定將陰歷年元旦易名。

當時正好有人提議新設春夏秋冬四節,袁世凱便把其中的“春節”,挪給了陰歷年元旦,由此延續下來,影響至今。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民國過年版年畫

“春節”不再是節氣用詞,不能被理解為“立春”了,成了“年”概念;“元旦”也不再是古代陰歷的正月初一,而是陽歷的1月1日。

如此算來,如今的春節歷史并不長,從1913年到2022年,僅110年。

因為官方不提倡,也不再使用傳統的干支紀年和生肖,這麼一折騰,過去連7歲啟蒙孩童都能分清、知道怎麼算生肖屬相,被好多人忘記了,成為了“歷史”,不少后生甚至能連“子鼠丑牛”都背不出來,怎麼算生肖屬相當然更成問題。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第一生肖子鼠,西漢銜物銅鼠,茂陵博物館藏品

但生肖是根據陰歷來的,這大家都知道,為了省事,確定方法從簡,只要過年了,新生兒便是新年屬相,于是逐漸形成了“春節定生肖”風俗。

其實“春節定生肖”法,并不是近現代才有的,古代已經出現和存在,但在古代并不是主流,只是近現代方流行開來,可以說是確定生肖方法的現代版——

生肖轉換統一從春節正月初一算起:從正月初一到年末除夕,這期間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個生肖。

如,2021年是陰歷牛年,2022年是陰歷虎年,2022年春節(正月初一)是陽歷2022年2月1日,則從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21日(兔年除夕)生的孩子,都是屬虎的。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清馬負繪《畫虎圖》 臺北故宮藏品

而傳統正宗生肖確定方法,是根據立春這一節點來定的,故稱“立春定生肖”。

“立春定生肖”法,在古代廣泛使用,非常流行,但在民國實行公元紀年后,便成了老黃歷了,因此可以說是確定生肖方法的古代版;因為算命相面這類人常用,又可以說是“算命版”——

生肖轉換統一從立春算起:從立春起到下一個立春前一天,這期間出生的孩子都是相同的生肖。

如,2021年是陰歷牛年,2022年是陰歷虎年,2022年的立春在虎年正月初四,陽歷2022年2月4日,則從2022年2月4日-2023年2月3日(2023年立春前一天)出生的孩子,都是屬虎的。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宋《卞莊子刺虎圖》(局部),臺北故宮藏品

為什麼老黃歷的生肖要這樣算?因為它與干支掛鉤,按干支紀年的支字來算生肖,而每年干支轉換是從立春開始的。

根據這個原理,2022年虎年正月初一到初三(2022年2月1日至2月3日),由于干支尚沒有轉換,并不是2022年的“壬寅”,還是2021牛年的“辛丑”,所以這3天出生孩子的生肖,與春節前出生的孩子一樣,還是屬牛的,而不是小老虎。

2022陰歷年正月初一到初三出生的小孩,該屬牛還是屬虎?這個問題就是這麼產生的。

同樣原理,如果立春在春節之前,則立春到春節前幾天生的孩子,老黃歷認為是即將到來的新年生肖。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西漢木雕長臂猿 南京博物院藏品

如,2015年是陰歷乙未羊年,2016年是陰歷丙申猴年,2016年的立春是2016年2月4日(陰歷臘月二十六),春節是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

則2016年2月4日至2月7日(除夕)出生的孩子,如果按“春節定生肖”法還是屬羊,因為還沒有到猴年的春節(沒過年)。

但是如果讓算命先生看,這幾天出生的孩子則是屬猴的,而不屬羊,因為自2016年2月4日起,干支已轉成丙申(猴)了。

或許有網友會問,這兩種確定生肖的方法哪種正確?抑或哪種好?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西周羊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品

算命先生肯定會認為春節定生肖不對,但持“春節定生肖”者會反駁之,認為既然陰歷年從正月初一開始,生肖就應該從這天算。以2022年為例,如果不能從正月初一算,為什麼從正月初一就開始叫虎年了?仍叫牛年可以嗎?

其實,民俗文化沒有好與不好之說,也無正確與錯誤之分,存在就是合理,風俗風俗,約定俗成,大家都這麼認為就是對的。

如果立春與春節巧好是同一天,那麼兩種方法定下的生肖是完全一樣的。但因為太陽與月亮公轉時間并不相同,大多數情況下,在陽歷立春與陰歷春節并不同步,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同一天,立春既可能在春節前,也可能在春節后,這樣兩種方法確定的屬相就可能有異。

如果非要評判優劣,要看你是把生肖作什麼用的。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唐十二生肖俑,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品

如果僅是為了生肖紀年,用春節來確定生肖最好,簡單方便,不容易弄混。

如果是合婚看四柱八字,研究傳統文化,則生肖以立春算最宜,推演準確,不容易搞錯。

實際使用時可以結合個人對生肖的好惡,利用“立春-春節”、“春節-立春”之前之后的時間差,避兇趨吉,選擇心儀生肖作為孩子屬相。

如,有的家長忌諱屬虎,孩子是2022虎年正月初一(或初二、初三)出生的,就不應該使用“春節定生肖”法,而應使用“立春定生肖”法,可以仍屬牛。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西漢銅牛,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品

再如,民間說屬羊的不好,特別是女孩子,有“屬羊女子寡婦命”的迷信說法。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讓孩子屬上面的“馬”或下面的“猴”。

如2015乙未羊年臘月二十六出生,這天剛好是2016丙申猴年立春(2月4日,落在春節前的羊年),則應該使用“立春定生肖”法,讓孩子屬猴(臘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出生的孩子也這樣),而不宜使用“春節定生肖”法,否則仍屬羊。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唐鎏金鐵芯銅龍,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品

對這樣的“選擇性生肖”,在算命先生那里有“真假”之說。

如,2022年壬寅虎年正月初一到初三(2022年2月1日至2月3日)出生的小孩屬虎,算命先生知道了,便會說是“假虎”,應該是“真牛”,正月初四(2022年2月4日)立春后屬虎才是壬寅“真虎”。

再如,2012年壬辰龍年,立春是2012年2月4日,陰歷正月十三,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這12天出生屬龍的孩子都是“假龍”,實是2011辛卯年“真兔”,壬辰“真龍”從正月十三才算起。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中國出迄今出土最早的西周青銅兔尊 保利藝術博物館

這種真假生肖,就是因為確定生肖的方法不同造成的。

當然看八字命理上的“真假生肖”說法又不一樣,是結合六十甲子各年的納音和五行來認定的,比較復雜。

如屬龍的——

命理上的“真龍”是戊辰龍、壬辰龍、丙辰龍,這三年的“龍”分別是木龍、水龍、土龍,在林間、水中、土里,系生龍,自然可生存,故為“真龍”。過去所謂“真龍天子”,就是這麼來的。

而庚辰龍、甲辰龍,分別是金龍、火龍,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故是“假龍”。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戰國青銅龍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品

屬虎呢,真虎是戊寅虎、庚寅虎,分別是土虎和木虎,在地上,在林中,系活虎,自然界可見到,所以是“真虎”。

而丙寅虎、壬寅虎、甲寅虎,分別火虎、金虎和水虎,自然界中不可能有這樣虎的,只是象征,故是“假虎”。

這麼說來,不論2022年壬寅之虎是金虎,還是黑(水)虎(前“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有討論,見《2022年生肖屬老虎,是“水虎”還是“金虎”?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文),都不是真虎,整年都是“假虎”。

1972年陽歷5月14日八字

銅虎 山西考古博物館藏品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4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