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四川籍作家作家、編劇陽翰笙搗鼓出了一個名叫《草莽英雄》的劇本,講的是清末四川高縣“袍哥”舉旗反清的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業內人員都非常看好這個劇本。
最終,陽翰笙把這個劇本交給了名導演劉子農執導。
劉子農除了招集演過賀龍的夏宗佑、張國立、王姬等一批名演員參演,還特別請來了一個78歲的老頭,讓他在劇中出演了一個“老袍哥”的角色。
這個老頭個子不高,其貌不揚,臉黃偏瘦,卻精神矍爍,談鋒健旺。光看外表,很難猜得出他的來頭。
但老頭對自己的身份毫不隱諱,說自己曾是國民黨“中統局”的專員,解放后經過8年逃亡,然后接受了17年的勞動改造,在1975年底獲特赦,先是在務川縣擔任過高中地理老師和歷史老師,后來特邀為縣政協的“駐會委員”……
老頭對自己的經歷說得輕描淡寫。
但劉子農介紹起他的歷史,大家聽起來,感覺是聽一部長篇傳奇評書。
老頭姓鄭,名蘊俠,重慶人,身出名門,他的祖父鄭重光,在清朝末年任黃平縣知縣、麻哈州(今麻江縣)知州;他的父親鄭宗堯是京師法政學堂畢業生。他本人出生于1907年,與林彪是同一年生人,早年畢業于上海法學院,后來考入黃埔軍校,和林彪同學。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的外圍戰,還一度遠赴中國駐印緬遠征軍主持戰地通訊,后來轉入中統特務組織,歷任國民政府中央司法院法制專員、軍法執行總監部司法長、“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上校、“國防部新編反共救國軍第一軍”政治部少將主任等職。
劉子農請他來參演《草莽英雄》的原因有二。
一、鄭蘊俠和范紹增等四川袍哥頭目交情深厚,是個“袍哥通”,寫過《洪門、袍哥及青幫探源》等專門文章,可以擔任劇組的歷史指導。
二、鄭蘊俠的演技精湛,可以幫助指導和提升張國立等一批青年演員的演技。
鄭蘊俠的演技有多精湛呢?
這麼說吧,別人演戲,是為了領取演戲的報酬;他演“戲”,是為了保命。
鄭蘊俠在中統混了十幾年,接受過嚴格的潛伏、反偵查、審訊、心理訓練。
他自己承認:“裝啥像啥。”
由于他是“滄白堂事件”、“較場口血案”等重大事件的制造者和領導者,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了重點緝拿對象。
周恩來總理批示:捉拿鄭蘊俠,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但是,從1949年到1957年,整整8年,他依靠精湛的演技,躲開了人民政府對他一次又一次的緝捕。
如果不是我人民政府有對反革命分子追究到底的決心,并且積極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幾乎讓其脫漏。
下面簡要說一下他的逃亡經歷。
話說,1949年11月,重慶即將解放,喪心病狂的蔣介石命令對重慶實施“焦土政策”,將兵工廠、水電廠、機場等大建筑物予以徹底破壞。
身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特派員的鄭蘊俠,在該月20日接到楊森下達的密令,撤出重慶,趕往成都,乘坐最后一班飛離大陸的飛機逃往臺灣。
當晚,鄭蘊俠帶領副官蔣浩然、衛士雷剛,攜帶著20支沖鋒槍、卡賓槍,3000發子彈,20枚手榴彈,指揮司機李增榮駕車馳往成都。
李增榮是我地下黨員,早早抓了把沙子丟入汽車發動機內,致使汽車開到小龍坎就壞了。
鄭蘊俠很狡猾,他發現情況有異,馬上讓雷剛在車上綁了5顆手榴彈,把車炸了,掉頭返回重慶。
重慶所有的憲軍警都已經撤走了,沒有汽車可用。
鄭蘊俠感覺到多人同行目標太大,便和蔣、雷分手,孤身一個人,帶了一張化名為“何安平”的國民身份證,化裝成小商人,潛往成都投靠姻伯王元虎。
王元虎住在成都八寶街,曾是川軍師長,手下有人有槍,他看到形勢已經不可逆反,早早帶領部隊向我人民解放軍投誠起義了。
他見了鄭蘊俠,一副懊惱的神色,跺腳說:“哎呀,你怎麼不早些來?你早些來,我把你的名字也填到起義人員名冊上,那你就是對革命有功之人了。你來得太不湊巧了。”
鄭蘊俠聽了,表面不動聲色,心中暗暗提防,生怕這位姻伯跑去解放軍告發自己邀功,隨便找了個借口,溜了出來。
回到客棧后,前思后想,他想到了去昆明找國民黨李彌的第八軍。
李彌是他在黃埔軍校時的同學,交情一直都很好,找到了李彌,也就有了依靠了。
考慮到從成都到昆明路途遙遠,身上沒有共產黨的人民幣可不行。他把自己攜帶的兩支手槍丟到江里,拿了100塊銀元到安樂寺找人兌換。
這個時候,成都軍管會公安團團長賀彪前來嚴查投機商,包圍了安樂寺市場,把包括鄭蘊俠在內的100多名投機者押解回了軍管委。
賀彪本來也懷疑鄭蘊俠是個特務分子。
但鄭蘊俠的演技實在是太好了,他充分利用了那張化名為“何安平”的國民身份證,再加以巧言令色,成功地騙過了賀彪,最終只以“擾亂金融秩序罪”關押了8天,就被釋放了。
鄭蘊俠認為“何安平”的身份證明有污點了,不能用了。
他重新溜回重慶合川的木蓮鄉,說自己名叫“鄭輝章”,騙鄉長易能給自己辦了個證明,轉往大河壩區政府換介紹信,再到潼南遂寧公安局換了正式通行證,跑到成都堂姐鄭耀蘭家躲了起來。
在此期間,為了生計,他曾在成都總府街正娛花園內擺賣過煙攤,還到太平街中國老術劇團跑過大套。
手頭有了一點積蓄,他又尋思著去找李彌了。
其實,這時候的李彌已經帶領一批潰兵逃出了國境,躲入了緬甸金三角一帶。
但鄭蘊俠不知,他離開了成都,經安岳到大足縣龍水鎮進了些菜刀、鋤頭、鐵鏟,裝扮成商販徑往貴州畢節,準備從貴州西北部進入云南。
但到了赤水河,鄭蘊俠發現解放軍在沿河一線守衛很嚴,很難過得去。
于是,他在當地拋售完貨物,另外買些黨參、漆、蠟,挑回大足龍水鎮販賣。
沒想到,在半路,遇上了一群劫道的土匪,貨物被劫,他本人被捉到了一個破山神廟里。
關鍵時刻,鄭蘊俠用自己熟悉的袍哥行話騙過了土匪頭領,要回了擔子,順利回到了龍水鎮。
鄭蘊俠有個堂兄名叫鄭耀功,在大足縣萬古鎮三益小學校教書。那天,他到龍水鎮趕場,意外地和鄭蘊俠相遇了。
鄭耀功是個正直之人,勸鄭蘊俠前去自首。
鄭蘊俠假裝接受了堂兄的勸告,說是去自首,回頭卻逃往了涪陵。
在去涪陵的路上,鄭蘊俠結識了一個做假證的王大哥,請王大哥幫做了一張假證明,改名字為“劉正剛”,改籍貫為“綿陽”。
到了涪陵,鄭蘊俠用“袍哥”的“切口”和川東哥老會混在了一起,進入了“川東制服廠”,當了個臨時小工。
說起來可笑,某天,廠里召開“訴苦大會”,鄭蘊俠也上臺“訴苦”了。他臨時抓瞎,隨口編了許多瞎話,說自己家的如何如何被地主欺壓,聲情并茂,說得工友們一個個跟著掉眼淚。
鄭蘊俠也因此成為了大家所關心和同情的對象。
不過,鄭蘊俠總感到川東制衣廠并非久留之地,時刻想著要逃。
眼看攢夠了路上的盤纏,他辭掉了工作,打算東下去漢口,再從廣州越境外逃往國外。
重慶“八一三火柴廠”的貨船船主吳茂山,是哥老會的人物,他和鄭蘊俠新交了朋友,他的船運火柴去宜昌,順道捎上了鄭蘊俠。
在船上,鄭蘊俠結識了一對山東夫婦。
這丈夫叫姜玉清,妻子叫廖忠玉,是山東鄒縣,在抗戰時逃難到了貴州務川縣濯水鎮。
小兩口對鄭蘊俠說,新中國成立了,老家那邊要分地了,該回去了,以后就在老家種地了,再也不會回到濯水鎮了。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鄭蘊俠自忖從廣州出逃后生活仍是無著落,不如冒險折往濯水鎮,在姜家夫婦的舊居里扎根。
不得不說,鄭蘊俠這個想法太絕了。
在宜昌下船后,他換了一張前往濯水鎮投奔親戚的證明,換乘小火輪直奔濯水。
到了濯水鎮,鄭蘊俠自稱是“廖忠玉的表弟”,前來投親,四處打聽廖忠玉的住處。
濯水鎮不大,全鎮只有200多戶人家,都認識廖忠玉夫婦。
有人告訴鄭蘊俠,說,你表姐和表姐夫在前不久回山東老家了,不回來了。
鄭蘊俠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指天劃地,說:“表姐呀表姐,你們怎麼說走就走了?我現在投親失路,無錢無財,怎麼辦呀……”
鄭蘊俠的表演非常成功,他的哭聲博取了鎮上許多人的同情。
大家勸他,都說,既來之,則安之,你不妨就在你表姐的舊居里住下來,做點小生意,討個活計罷。
鄭蘊俠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廖忠玉原先租住的是何大娘家的房子,鄭蘊俠就在何大娘家住了下來,并在何大爺的帶領下到區里交證明上戶口,還到稅務所辦了攤販執照,扎下根來了。
不得不說,鄭蘊俠很有做生意的天賦,他在濯水沒多久,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還討了一個名叫邵春蘭老婆,抱養了一個養子。
1951年,全國上下搞土改,鄭蘊俠還分到了一份田。
如果不出意外,鄭蘊俠很可能就以“貧民、小生意人”的身份在濯水混到老死了。
但天1957年的某一天,鄭蘊俠在前往蔡家坪途中,不經意間,和一個人打了個照面。
看到這個人的面孔,一個驚嘆號瞬間閃過了他的腦海,他差點喊出了聲來。
這個人叫汪恒興,也是中統的人,以前在重慶曾和他有過交往。
差不多10年不見了,哪想到,在這荒山野嶺,在這崎嶇山路上,兩人竟然不經意地打了個照面。
沒有邂逅重逢的快樂,彼此都是那樣的驚恐、那樣的錯愕。
四目相對,互盯良久,誰也不說話。
最后,兩人遲疑地、慢慢地,擦著身子分開了。
回到家后,鄭蘊俠方寸大亂,六神無主。
他撇下了妻子和孩子,拿了點錢,離開濯水,輾轉于貴州德江、印江、思南等地當修理匠、補鞋匠。
漂泊了一年多,鄭蘊俠暗中打聽,認為危險已經過去了,遂又大起了膽子,返回到濯水。
實際上,汪恒興住在重慶五區,他和鄭蘊俠狹路相逢之后,已經向重慶公安機關反映了情況,即鄭蘊俠家已經被監控起來了。
鄭蘊俠返回濯水,正是自投羅網。
與老覃前天寫的《1951年,一個算命的“老禪師”被舉報,彭真和羅瑞卿連夜批示:速查》中,大漢奸雷恒成被捕的情節相類似。1958年5月19日,鄭蘊俠在他的家里被務川縣公安局的武裝民警逮捕,關進了第二看守所接受審判。
從此,鄭蘊俠在獄中度過17年。
鄭蘊俠獲釋后,勤于寫作,在文史刊物《龍門陣》及黨史雜志《紅巖春秋》,以及《婁山》《山花》《大公報》等刊物等刊上發表很多寫實文章。
他還在1996年出版一本《中統秘聞——一個健在的中統少將的自述》,成為了貴州省、遵義市作家協會會員。
鄭蘊俠病逝于2009年7月10日,享年102歲,非常高壽。
據鄭蘊俠的親屬說,鄭蘊俠咽氣前自稱有一個心愿沒有實現,即“回較場口看看,懺悔過去”。
對于這種說法,老覃持懷疑態度。
要知道,回“回較場口看看”并不是什麼天大難事,鄭蘊俠從1975年獲釋后,到2009年,一共有34年時間活躍于社會。2005年9月,中共貴州務川縣委統戰部隆重舉行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茶話會,他還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如果他真有“回較場懺悔過去”的心愿的話,早就可以去完成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4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