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蛇真的那麼慘
1.
今天二月二,如果沒有這次的肺炎,大家都會在今天去理發。
因為正月不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媽媽不干。
春節前,常年固定給我理發的小高,說起話來慢悠悠的,臘月最后這幾天,每天早晨八點多到晚上十一點都在工作,胳膊酸腿酸脖子疼,頸椎上貼著好幾個膏藥。
我說,要是每天都這樣,生意多好呀。
小高說,我可不愿意。
人,太累了也不行。
因為相信正月理發死舅舅,娘親舅大,怕挨媽罵,所以臘月就都擠在一起理發。
2.
對于正月理發死舅舅的唯一的文字上的記錄,是在時編纂的的《掖縣志》上,卷二《風俗》里面這樣寫: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
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所以這事的起源很明白:滿清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發留辮。
漢民心懷故國,于是在正月相約都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稱為思舊。
縣志這種東西,多數內容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但有時幾個鄉老聚到一起編故事也是有的。
不管怎樣,把一個風俗和一場席卷全國的剃頭運動結合到一起,也是有道理的。
3.
清軍入關,面對諾大的,推出來一系列的治理的。
紀連海老師把清軍入關后的,總結為十正確的和六大弊政,其中更大的弊政就是1644年頒布的剃發令,導致國內百姓群起反對,包括后來的。
這份文件叫《薙發詔書》,薙,念剃,和剃是一個意思,在《清史稿》里,沒有剃發兩個字,都是薙發。
詔書說:
“向來剃發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布告之后,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剃頭師傅走街串巷,“奉旨剃頭”,剃頭挑子上,有一頭高高豎著根木棒,剃頭時,掛上面鏡子供顧客使用,游走時,就是懸掛“薙頭詔書”的旗桿。
故此,理發匠也被人們稱為待詔,他們真的曾經“奉旨剃頭”。
4.
剃發一令,大拂人心,激起了全國各地的強烈反對。
閩縣人趙卯,有三個兒子,老婆去世了多年,
這天,他買來酒肉,伺候父母吃好睡下,在庭院里徘徊許久,慨嘆數四,叫兒子拿筆墨來備用,讓兒子們睡下后,濡濃墨大書于壁曰:男子趙卯,不肯剃頭死。
擲筆,縊于中堂,時年三十有六。
這是老實人,了。
拿起刀槍反抗的更慘烈。
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
5、
剃發這件事有多重要?
清兵在攻打江陰之前,剛剛投降清軍的明末將領劉良佐給守城軍民一份勸降書,足以說明當時剃頭這件事的重要性:
傳諭鄉紳士庶人等知悉:
照得本府原為地方,況南北兩直、川、陜、河南、山東等處地方俱已薙發,惟爾江陰一處故執違國令,何不顧身家性命!即令本府奉旨平伊江陰,大兵一、二日即到。爾等速薙發投順,保全身家。本府訪得該縣程璧,素系好人,爾等百姓即便具保,本府題敘管爾縣。如有武職,亦具保狀,仍前題敘,照舊管事。本府不忍殺爾百姓,念爾等皆系清朝赤子,錢糧猶小,薙發為大。今秋成之時,爾等在鄉者即便務農,在城者即便貿易。爾等及早投順,本府斷不動爾一絲一粒也。特諭。
意思是說,只要剃了發,其他的所有的事都好說。
守城軍民回復一封信,這就是著名的《江陰義民答書》,說明了保護頭發的重要意義:
江陰禮樂之邦,忠義素著;止以變革大故,隨時從俗。方謂雖經易代,尚不改衣冠文物之舊。豈意薙發一令,大拂人心。是以鄉城老幼,誓死不從,堅持不二。
… …
典史閻應元率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余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最后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
城破時,閻應元在東門敵樓,索筆題門: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義,留大明三百里。
記錄這件事的《江陰城守記》有四個版本,其中有一個這樣評論:
慕廬氏曰:隨時從俗,已自認從清,所不肯者,薙發耳。
如果沒有剃頭這件事,很多普通百姓對清朝也認可了。
老百姓不想那麼多,不管誰來,種地交錢就得了,真正關心大事的人能有多少呢?
6.
清軍入關,怎麼就想起讓百姓剃發呢?
剃頭這件事背后有一個丑惡靈——孫之獬。
看神劇,經常有打比打子還重要的情節。
仔細一想,真的更可恨,因為比子知道的事情更多,危害更大。
孫之獬,山東淄博人,崇禎初年被削職為民,清入關后,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
當時因為天下未定,很多規章制度還沒制定出來,朝廷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 一班。
孫之獬求寵心切,有心“標異而示親”。一天,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 班時,他大大咧咧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
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漢臣見狀,多有掩面竊笑者。
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于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松動,不讓他入班。
徘徊于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惱羞成怒之下,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說:“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之從漢舊,而非漢舊之從陛下,難言平定,難言臣服也。”
清世祖順治還小,朝政的是多爾袞。
多爾袞批準孫之獬所奏,頒布《薙發詔書》。
新朝成立,很多老百姓無所謂,因為太陽還是每天升起,日子照樣過下去。
但要讓每個人在頭上都作出標記,表示我已經投降,歸順了新朝,這就有些為難。
儒家傳統文化教育下來的人,面子比天大。
所以,孫之獬被稱為千古以來的之一大,是有道理的。
他也真是,人神共憤。
7.
過了幾年,山東謝遷等人,攻入淄川城,孫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憤怒的民眾一并,“皆備極慘以斃。”
孫之獬本人則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備下,頭皮上被戮滿細洞,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發”,最后還把他的一張臭嘴用大針密密縫起,肢解碎割而死。“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爾。當其舉家同盡,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研堂見聞雜記》)
此場,連仕清的士大夫也不免幸災樂禍。
更可憐的是,他死之后,清廷以“之獬已削籍”,而“不當予恤”。
也是惡有。
以上就是與正月蛇真的那麼慘相關內容,是關于孫之獬的分享。看完正月蛇的婚姻如何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4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