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黃歷”,或許很多人都把它和封建迷信掛上了鉤。可不管它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黃歷”都是中國歷史上,“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如今,我們過年、過節時候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其實都和“黃歷”分不開關系。可有一點,我不得不跟大家交流一下。
那就是“黃歷”其實是被人訛傳的,是民國以后才這麼稱呼的。追根溯源,它的正確寫法應該是“皇歷”。
“皇歷”小史想要聊“皇歷”,我們就需要知道它是從哪里來的,只有知道它是從哪里來的,才能更好地明白之前的錯誤稱呼到底為什麼錯了。
皇歷,說白了就是中國古代的日歷。要說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甚至更早。自從人們對原始的方位以及天干地支有了初步認識,人們就開始探索歷法。
而有了歷法,人們才可以更好地為一年四季的行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事,給自己找一個可尋的規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皇歷就自然而然的誕生了。
當然,像很多東西一樣,皇歷它只是一個小名,是普羅大眾這麼稱呼它。而它的學名其實應該被稱之為“時憲書”,取自“惟天聰明,惟圣時憲。”
所謂時自然是時間的意思,而“憲”根據《孔傳》的釋義則是“法”的意思,那麼什麼是法呢?即言圣王法天以立教。
所以說皇歷就是一部時間“法”。說它是“法”是因為它具備法的根本特征,即規則。可它也并非純粹意義上的“法”,因為它沒有強制約束力。
它雖然沒有強制約束力,但它還是有一定約束力的。而它的約束力來自于哪里呢?又是誰賦予它的約束力的。
從名字中,我們就可以探知一二,它的約束力來自“皇”。“皇歷”是每年由欽天監所編制的,然后再由皇帝通過圣旨頒行天下。
在古代,皇帝的命令,言行,對老百姓而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約束力。
所以說,皇歷雖然沒有強制讓人們做什麼,但因為其發行商的地位過高,人們也就習慣了去按照皇歷上所說的去給自己的行為制定準則了。
“皇歷”的“神圣不可侵犯”現如今,我們提及到法律,除了想到“規則”“強制約束力”,還會有一句話會不由得就說出來,那就是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在古代,皇歷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為皇歷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這個王朝實際統治權。所以,皇歷的頒布者,甚至發行商只能是朝廷。
皇歷對于古代而言有多重要呢?簡單地用一句話來說,皇歷對于古代的皇家而言,意味著一種欲望,這種欲望叫做征服。
那麼,皇帝又是用什麼方式來表現這種征服的呢?他們選擇的方式就是“頒歷”。
“頒歷”的對象分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全國的百姓,一年之初,朝廷通過“頒歷”的形式來告訴百姓,來年你們還要按照這個皇歷做事,因為現在的天下我們還是能控制的。
除了本國百姓之外,皇歷還要頒給“外藩”:
歲頒王歷一冊,民歷百冊,其他琉球、占城雖朝貢外臣,唯待其使臣至闕,賜以本年歷日而已。
這件事在今天看來就是一個開玩笑的事,人家國家用什麼歷法,憑什麼由你說了算呢?可古代皇帝就喜歡這個,即便它只是一種形式。
他們要通過這種形式來彰顯國力,要通過讓外藩使用自己所制定的歷法來表示臣服,表示他們是在“奉正朔”。當然了,人家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總之這麼做,自己感覺很爽。
正牌的皇帝可以通過皇歷來滿足自己的征服,可歷史上還有很多“冒牌”的皇帝呢。
說起來,冒牌的皇帝遠比正牌皇帝多多了。我們所熟知的那些農民起義,那些成功了或者失敗了的有過稱帝經歷的起義領袖都是規模很大的了。
事實上,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很多,有的時候幾十個人就要組織一次農民起義。到了幾百人的時候就要過一把“皇帝”癮。
“皇帝”加了引號是因為有人不一定稱帝,人家說自己是什麼什麼神仙,什麼什麼大王,什麼什麼轉世,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要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自己才是“受命于天”。
但凡提到了“受命于天”,這些人不考慮自己會不會成功,不考慮自己的武裝和政府武裝有沒有對抗的實力,他們先要做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通過頒布自己的皇歷,從而宣布自己的合理性。當然了,有歷史上很多的皇歷可能看到的人不過就幾十人,因為他們的隊伍還沒到幾百人的時候就解散了。
對于這種皇歷,朝廷的態度很明確,凡是私自編造皇歷者一律處死。畢竟,誰要不是想妖言惑眾,想要圖謀不軌,誰也不會去制作皇歷。
其實,制作皇歷挺麻煩的,又得觀星象,又得做推演,還得明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只要你不是野心家,你都沒空干。老百姓還忙著種地生產呢,閑瘋了自己去編造皇歷去。
“皇歷”的流傳說完了皇歷的不可侵犯,我們需要談及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皇歷的流傳。
朝廷對于皇歷的流傳管控很嚴,自己編造皇歷自然是死路一條,除此之外,朝廷為了防微杜漸,以防有人渾水摸魚,對于私自印制也是嚴格控制的。
古人,尤其是皇家,生怕自己的皇位不穩,生怕有人會借機造勢。所以說,很多朝代都明令禁止民間私自學習天文歷法。
至于說民間想要私自造歷、印歷,那更是不可能的。一旦被抓住輕則流放,重則就直接處斬了。
雖說管控得嚴,可皇歷對于古人來說那就是生活必須品,是幾乎家家一本的東西。那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朝廷用得最簡單的法子就是發:
各區地保以新歷逐戶分送,人家必酬以錢文,如市價而倍之,號為送歷本。
送法新歷,然后收點成本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當然了,如果哪個地保借機多要點錢,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就是別被上級知道,知道了也是重刑。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段記載里面還提到了“市價”兩個字。也就是說,市場上也有賣皇歷的。
“賣皇歷”在古代也是一個生意,甚至說還是一個大生意。因為但凡能接下這個生意的,多少都和朝廷有點關系。
起碼,那些印刷精良、正規出版的皇歷,都是有當地衙門許可,才可以制作的。甚至說在這些皇歷上,還要印上屬于朝廷的logo。
有人問了,皇歷有沒有盜版呢?通常情況下,皇歷是沒有盜版的。且不說盜版皇歷是個大罪,就古代的印刷技術,以及皇歷的售價,整體計算下來,實在沒什麼人愿意去盜版皇歷。
不過,“偽正版”還是有的。所謂的“偽正版”就是承包商們多印制出來的皇歷。哪個承包商,印制多少皇歷,朝廷也是有規定的,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所以說,有些承包商為了多掙點錢,也會冒險多印制一些。這些皇歷肯定是沒有朝廷logo的,而衙門里的人對這種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問題不是太大,也不去追究。
“皇歷”的使用說到對皇歷的使用,其實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很多熟知老禮兒的老人們,對那些什麼農耕時節,婚喪嫁娶,一定要比小編熟悉得多。
說到這里,咱們還要再往回聊點兒,那就是皇歷的發展。總得來說,皇歷的發展經歷了兩大階段。分別是,早期的“時間歷法階段”,以及后來的“民間百科全書”階段。
最早的時候,皇歷基本上只有其時間歷法功能,或許朝廷里面所用的皇歷會有些其他功能,但民間是只能那它看時間日期,判斷農耕時節的。
而之所以會這樣,用現在的話來說,不過是“科學技術決定了生產力”。因為那個時候的印刷技術還不過關,想要大量出版“全本”皇歷是有難度的。
等到了唐宋時代,科學技術進步了,尤其是印刷技術更是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那會兒起,皇歷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從最早只有時間歷法,到后來包含了農耕種植,再到后來的婚喪嫁娶的禁忌,遷宅動土的講究,都逐漸呈現到了皇歷上。
所以說,皇歷其實就是古代的一部行為百科全書。有了皇歷在,那這一年如何“趨避”,如何行事,就可以憑借皇歷來指導了。
當然了,這些不過都是皇歷最基礎、最直接的作用。可對于古人來說,皇歷的作用絕不限于這些。
因為皇歷是皇家所編造,它的出品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神圣”。所以,人們往往會利用它的這個神圣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譬如說古人在婚禮花轎未出發的時候,為了避免邪祟進入到花轎中,往往會在里面放上一部皇歷,以求平安。
除了結婚,古人在喪禮上也會用皇歷。喪禮沒有大殮的時候,古人們會把皇歷放在死者身上,用它來鎮住邪祟,防止尸變。
婚喪嫁娶用皇歷,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人們不知道的是,說書人也會用皇歷。
古人說書,習慣在桌案上擺著很多書。說三國放三國,說水滸放水滸,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有文化,誰讓說書人是孔圣人的門徒呢。
可是,有的時候,說書人的桌案上也會放皇歷。這當然跟所說的內容有關,聽書的人都知道,書分很多種。什麼長槍袍帶,短打公案,神魔斗法這些都是藝人們最愛說的書。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部分藝人喜歡說“神鬼妖狐”。這個跟神魔斗法不同,就是講鬧妖精鬧鬼的故事。
像郭德綱的《張小乙下南京》《九尾狐》,包括天津比較著名的《八字朱砂判》都屬于這類書。
古代的時候可不像現在,到了晚上也燈火通明,古代過了七八點街上就沒人了。“人”回家了,“鬼”就出來了。尤其是講神鬼妖狐的書,更是容易“說鬼招鬼”。
所以說,過去的說書人,在說這類書的時候,都要放上一部皇歷。接著皇歷上的神圣之氣,來防止“說鬼招鬼”。
除了說書防鬼,科舉考試也要借皇歷防鬼。誰讓古代考場是最容易“鬧鬼”的地方之一呢。也就是說,在古人眼中,皇歷是辟邪之物。
而且,皇歷辟邪不僅用在“迷信”上,甚至連科學上都要拿皇歷“辟邪”。據說,過去的人們在瘧疾發作之前會把皇歷燒了,就著米湯服用,來預防瘧疾。合著皇歷還有板藍根的效果。
結語自近代以來,很多東西因為科學的傳播,都逐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可皇歷卻仿佛是一個例外,雖然它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依舊有很多老百姓的家里在用。
只不過,過去的皇歷現在已經被人們稱之為黃歷或者日歷。很多人就算不用黃歷,家里也還掛有掛歷。而掛歷上,也標注了一些有過婚喪嫁娶、遷宅動土的禁忌與趨避。
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早就不再遵照這上面所說的去做了。但它為什麼到如今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場呢。
說到底,黃歷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民俗的最大組成部分。而它曾經起到的引導作用,就算是不科學的,可也早已浸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中。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4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