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中,《易經》不僅不“易”,簡直是太難了。什麼象數理占、吉兇悔吝、先天后天、錯綜復雜,知道她是中華文化之源,諸子百家之宗,非常有價值,但是想學習,卻無從下手,《易經》無異于一部“天書”。
那麼《易經》明明不易,何以“易”名?
“易”字本指“占卜”,古代掌占卜之官亦稱為“易”。《周禮·春官·大卜》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筮書稱為“三易”,故“易” 是一個專有名詞,指古代卜筮之書。
西漢初《周易》被列為學官的“經”書之一,世人尊之為《易經》,簡稱《易》。
除了本指占卜之外,后世學者又從《易經》及《易傳》中總結出“易”之三義:
第一是“簡易”。世間萬事萬物雖紛繁復雜,但其實大道至簡,《易經》把“簡單”寫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容易的,我們才會親近它;只有簡單的,我們才能做得長久,才能做得有功。“有功”這個詞,是指每一份努力都會有一個結果。
第二是“變易”。《易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生生之謂易”。我們看到的一切,不要把它看作是一成不變的,要“唯變所適”,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適應這個變化。《易經》言“變”,這是“易”的第二層含義。
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是不變的,也就是不易。如天地定位,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易經》之簡易、變易、不易,即為“易”之三義。經以易名,易中有不易,不易中有易,亦易亦不易。易之名流傳至今,自有她的道理哈。
學習《易經》,也包括學習其他國學經典,最直接,也是最切要的方法,就是誦讀原文;而誦讀原文之法最有功的就是大道至簡、不易中有易的137累積法(該法由育心經典的賴國全老師提出,是經數百萬人誦讀實踐驗證的行之有效的驗方。感興趣可以網搜“137累積法”進一步了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3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