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由很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這些自然地理要素也可以稱為“圈層”,一般來說主要的自然地理圈層包括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等。這些圈層都作為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圈層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每一個圈層,比如巖石圈的發展變化,都受到其他圈層的影響和制約。所謂“巖石圈”通常是指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合在一起,也就是軟流層以上部分,平均厚度約為100至110千米左右,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的頂部。
地勢、地形和地貌的區別
巖石圈裸露在地表,在內外力作用下會形成一系列的地勢、地形和地貌特征,那麼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地勢”,地勢是指地表形態起伏的高低與險峻的狀況,反映的是一個地區地表的高低起伏狀況,通常來說地勢由兩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就是海拔的“高低狀況”,也就是地表形態的絕對高度;另一個部分就是相對的“起伏狀況”,也就是相對高差和坡度的陡緩情況,一般的用詞包括平坦、起伏和緩、有一定的起伏、起伏較大、陡峻和陡峭等等。
中國立體地形圖
兩部分組合起來,比如說平原地區的地勢狀況可以表述為“海拔較低地勢平坦”,山地地區的地勢狀況可以表述為“海拔高地勢陡峭起伏大”。如果,表述一個區域的地勢特征,那麼往往還會表述地勢哪邊高哪邊低,比如表述我國的地勢特征,我們通常會表述為“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地勢起伏大”,比如表述美國本土的地勢特征,我們通常會表述為“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西部山地高達陡峻,東部山地相對低緩,中部平原地勢低平”。
五種基本地形類型
其次我們來看看“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也就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體所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地形和地勢有所不同,地勢主要側重高低起伏狀況,而地形主要側重地表的形態特征,根據全球陸地地表的形態狀況,我們總結出了五種基本地形形態,分別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不同的地形類型,都有其不同的形態標準,比如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勢低平的區域;丘陵地形是指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間,有一定起伏的區域。
我國主要的地形單元
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坡度陡峻的區域;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相對平坦的區域;盆地地形沒有海拔要求,在形態上符合四周高中部低的區域。一般來說,如果讓你表述一個地區的地形特征時,那麼不僅要表述該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及分布情況,還要表述該區域的地勢狀況。比如,表述我國的地形特征,我們一般會表述為“地形類型多種多樣,山區(山地、丘陵和崎嶇的高原)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雅丹地貌
最后我們來看看“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是一種更為具體的地表形態特征表述。也就是說“地形”是對地表形態的籠統表述,而“地貌”是對地表形態的具體表述,常見的地貌類型有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和峽灣地貌等等,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成都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每一種地貌都有自己鮮明的特征。比如,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地貌,就是在覆蓋厚厚黃土的黃土高原地區,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了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黃土地貌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