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猴騎羊不久長

解夢佬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

跟著東坡游廣東(第17輯)

:王龍海

神之事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猴騎羊不久長

從蒲澗回來,次日便是冬至。

廣東人是最看重冬至節的,稱之“冬大過年”“小年”,過冬的儀式、食物比外地更講究。這倒是讓蘇軾這位北方人意外,沒有冬天的廣州,何以如此重視冬至呢?他想,應該和這里的農時、季風、外貿有關。北方秋收后,重視過中秋節;而嶺南酷熱,多季種植,秋收的時節就在冬至前。冬至前后,南海季風變換,這天的天象、氣候,對來年的影響很大,諺語說,“冬節夜最長,難得到天光”“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而氣候、天象都是掌握著。因此廣州人過冬至,首先是要敬、拜祖先,再次是大開胃口,第三是慰勞耕牛、驅趕老鼠。

蘇軾凌晨起床,感體清朗好轉,照例看書、整理行程資料、寫信。此時天色已明,蘇過、張惠蒙早起在課,院里的、開始忙碌起來。

前文說到光孝歷史悠久,輩出,中外學收豐富。宋代以前就有曇摩耶舍、求那羅跋、智藥三、始祖、六祖、印宗、末、鑒真等在此,院經樓各種堆積如山,《阿毗曇經》《》《無上依經》《性論》等印制精美,加上文人墨客的各種題銘,使得光孝成了名副其實的寶。在黃巢(1)和儂智高等歷次戰亂中,僧侶們奮不顧身保護經,才大部分被保留下來。蘇軾從借來不少經,認真研讀。

要到飯時辰,蘇軾邊踱步到中院,繞著提樹轉圈、摩腹、行氣,這也是他和弟弟常用的之法。提非中土樹種,曾特意介紹過這棵不同尋常的提樹:梁代天監元年,智藥三自西天竺來到廣州,將這棵提樹種在此處,并說了一句高深莫測的讖語:

“后一百七十年,有于此樹下,開演上乘。”

后來在此出家,在祝殿里,剛好應證了智藥的預言。蘇軾想起來米芾有塊匾額掛在此殿,上次沒來得及欣賞,于是移步旁邊的祝殿。

米芾雖然一直做小官,但是蘇軾很看重他,兩人親密無間。蘇軾成名早,官階、文名比米芾大得多,在貶官黃州時,米芾繞道來訪,蘇軾就對其悉心指導。后來米芾書法突飛猛進,其書體剛毅、奔放,深得蘇軾“尚意”精髓,在大宋書壇別樹一幟。

米芾為光孝祝殿書寫的“名”四字,雄勁脫俗,不愧“米癲”的雅號。襄陽米芾的字讓蘇軾如見故友。

冬至的之一美食便是用新鮮的糯米做咸湯圓。法性早餐也是湯圓(湯團),里面居然是蘋果、豆沙、蘿卜絲做的餡,風味獨特。

蘇軾記住和樂著的約定,匆匆吃過早飯,便帶著蘇過、張惠蒙去天慶觀。王朝云和兩個傭人去蕃坊,也同路出門。她們看完稀奇,計劃購買些便宜的洋貨,送許昌、宜興的家眷、親戚。

天慶觀在蕃坊和光孝之間,三地挨得很近。天慶觀其實就在光孝南面街(今光孝路)東側。出光孝南門,就看見天慶觀張燈結彩,人潮涌動。

譚通判、程推官、樂著等一早就去祖殿祭拜,這時完成了儀式,從里面出來,在大門外的牌坊下等候。大家見過禮,便開始游覽。

和北方院大門擺放獅子不同,天慶觀的是麒麟。

麒麟名列“四靈”(2)之首,是的瑞獸,據說溫和、長壽,還可以送子、保皇帝子孫萬代。和麒麟有關的典故,必是祥瑞之詞。本地用琪琳指代天慶觀。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猴騎羊不久長

宋代天慶觀在廣州三城中位置圖

樂著說天慶觀是番邦贊助修建,前面有《重修天慶觀記》(3)碑,里面就記載了修建天慶觀的經過。番邦出資修建天慶觀的故事,蘇軾聽多個朋友講過,但是在廣州城里要修建起這麼一建筑,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一行人 在一人多高的巨大黑色石碑前,仔細閱讀碑文。碑上面銘刻的正是爪洼國出錢贊助重建天慶觀的故事。

天慶觀作為大宋之一的官辦,廣州府衙沒出錢,反而讓外國人來投資完成,這離奇的故事就記在石碑上。天慶觀被燒毀后,15年一直是廢墟。

宗治平年間(1064-1067),在蘇軾從鳳翔返回京城后這段時間,三齊國“地主都首領”(大國王)地華迦羅派使者智啰啰到大宋朝貢,在南海遇到暴風,差點船毀人亡。在驚天海浪中,智啰啰仿看見一白發老翁 在云端作法,于是風浪逐漸平息。

智啰啰一行驚未定,抵達廣州,經過天慶觀廢墟時,發現廢墟中的和海上的白發老翁一模一樣,趕緊叩頭感謝。回國后,智啰啰將的事情稟報了領主地華迦羅。領主大喜,出資四十萬貫重修天慶觀。地華羅還在番禺龜塘、清遠蓮塘莊、南海龍灣等地,購買大量田產。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猴騎羊不久長

北宋重修天慶觀記碑(拓片)

蘇軾見碑文行楷流暢,非等閑之輩書寫,可惜未落款,不知撰者。最后的落款是“宋元豐二年天慶觀何德順立”。

進了大門,依次是三清殿、祖殿、北極殿、寶詔堂、御書閣、鐘樓、鼓樓、廳等建筑依次擺開,渙若宮闕,規模宏大。幾個殿堂里的天帝像、像、趙玄朗像,精美,堪稱嶺南之翹楚。

蘇軾幼年在眉山天慶觀讀書,也看見過打醮的盛會,但是不明究竟。進入仕途才知道,宋真宗連做夢都是做夢:趙家千秋萬代。因為天書都是和趙玄朗等所賜,故此將趙家先祖和一同,地位當然比還高。

三清殿像前牌位上寫著唬人的“、混元上德皇帝”,這是宋真宗御封的始祖。在祖殿趙玄朗夫婦面前有兩個牌位,一個是“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尊大帝”,一個為“元天大后”,更是驚世駭俗。趙玄朗據說是趙家的先祖,但是至今沒搞清楚是秦代還是黃帝時期。蘇軾見過不少趙玄朗的畫像,有身著龍袍的,有武將打扮,翁裝束,相貌更是千差萬別,顯然不是同一個人。時人籠而統之曰“趙”,把天慶觀叫做祖殿(觀)。不過直到一千多年后,我們還是沒搞清楚趙玄朗的身份,多戲說他們是趙匡胤的父母。其實趙匡胤的叫趙弘殷,不是秦朝人,更不是三皇五帝時的人,有關趙玄朗的故事,都是文人奉承杜撰。

古代皇帝得到天書是的大事,氣息很濃,都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作業,何況王公大臣、各地官吏、文人舉子這些人精了。他們聞風而動,不是上文歌頌,就是奏報祥瑞,不停發揮、完善,趁機大建。就連名震天下的大文學家晏殊、柳永等等,都不得不寫下大量稱贊天書的詩篇。

宋真宗癡迷,后來更有甚者宋徽宗。元朝滅了南宋后,各地天慶觀紀念趙家皇帝,于是趙玄朗改頭換面,變人喜歡的財神趙公明。宋真宗、宋徽宗要知道自己的祖先“皇帝”,居然被我們改造為手上時刻拿著還賠笑臉的,估計要氣瘋。

說到底,天慶觀是趙氏的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州官府在冬至必須祭拜趙家的祖先皇帝。三齊國使者如果真的“看見”白發翁,并附會到天慶觀上來,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元豐二年(1079),天慶觀竣工后,朝廷封地華羅為“保順慕化大將軍”,賜何德順為崇道(1098)。有大將軍的頭銜,爪哇島的商業更是欣欣向榮,賺了大宋和西洋數以億計的財富。

歷史和現實,越宣揚為輝煌的時候,越是荒誕離譜。

寶詔堂里的是詔令修天慶觀的旨、宋真宗的《大中祥頌》《真游頌》。這當然不是原來的舊物,而是修好后,人們從其他地方抄來的。一番裝裱,立刻氣象莊嚴,被當作神物。“真游”就是神游,是天人交匯的更高境界,當然大宋只有宋真宗才有這個本事。每年他都要在大殿里,自己辦醮,時間有時長達49天。這段時間,宋真宗并不是無所事事,除了遵守的清規,還寫下了60首《步虛詞》,記載自己在“外太空”和發朋友圈的感受。80年前的舊物極少,找來這些手抄本也費盡了心力,也另修建御書閣展示。有皇帝的旨、御筆詩文,還有皇帝的“板板”,廣州的大小官吏誰敢不來磕頭?士農沒誰見過4600里外京城的皇帝,但是能夠瞻仰皇帝的詩文也算是得近天顏了。

“醮”本意是指、天地,故除了指男女婚配的意思外,還有人神跨界的含義。醮從的活動,擴展到僧道諸教祭神(),各地什麼、海神(海龍王)、(驅瘴氣)、藥神()……都成了的對象。嶺南人自古好尚神,天慶觀“立冬打醮”這樣重要的祭神、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官民參加。

頭天大家沐浴、打掃、準備,冬至一早,州縣官吏就已經給、趙玄朗等上祭品、禮器、香燭,獻祝詞,蘇軾來時正在升壇作法,是打醮盛會的部分。天慶觀的不是小,而是玉皇大帝和趙家先祖,所以排場是之一宏達。

搭建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高三丈有余,臺下四周按照天上星宿的位置,設置高大的五色彩旗、幡,海風吹來,旗幡獵獵,如駕到。人在其中,不免瑟瑟畏懼。

三通鐘聲過后,全場上萬人一片寂靜。只見一老道被簇擁登臺,四下按方位、持法器守定。老道拜舞、念、化后,臺上臺下的各自操練起來,臺后眾樂齊鳴,突然數道火光沖天而起,直奔云霄。端坐在煙霧中,閉目喃喃不停。

臺下眾人正伸長脖子,如癡如醉。這時鼓樂停止,風停旗歇。正在大家懵懵懂懂之際,鼓樓的巨聲響起。臺后有高呼:“吉時已到,降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聽說請到了,大家爆發出歡呼聲。

剛才臺上作法的就是何。他換好衣服,出來見蘇軾、譚通判、程天侔、樂著等,大家祝賀他設醮成功。

何說,已降在內室,不妨大家去拜拜。這個舉動倒讓蘇軾意外,神嘛不過是人事,凡是神之事,一般都會半遮半掩,怎麼會主動邀請大家一起去觀看呢?帶著好奇和疑問,大家來到后院,其中一室空空,即是請的居所。隨即道童焚香,升起帷幔,關閉室門。眾人屏住呼吸,唯恐驚擾。不久,聽到室內有珠佩聲響,何低聲詢問是哪路。

室內一女聲婉轉,“自言女也”(蘇軾原話),詢問來年年景,都是大吉大利,大家臉上舒展開來。女說你們中才子很多,自己也喜好詩賦。于是立刻口一詩,蘇軾見詩句超逸絕塵,非尋常人可為,心中疑惑頓解,能夠口成章的女子,至少是才氣、膽識過人的了。

在大家的交口稱贊中,何高興極了,邀請蘇軾等幾人到客堂喝茶。樂著說明來意,見眼前的人竟是蘇學士,立刻肅然起敬。謙虛說:“剛才的事情,倒是班門弄斧了。”

蘇軾說:“神也好生、勸善。打醮,在嶺南乃是順從的善舉。”

兩人會心大笑。拜神祈雨的事情,蘇軾也常干。干旱時節,朝廷還要下旨安排,因此是的職責。在鳳翔他祈雨時,在返回路上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在潁州時,他身體不適,還特地派二兒子蘇迨與陳履常去禱雨,當天就大雨傾盆,緩解了嚴重的旱災。次日蘇軾高興了,提筆寫詩、文紀念,這就是《潁州禱雨帖》。

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猴騎羊不久長

蘇軾《禱雨帖》(局部,1091)

古代嶺南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山民漁獵而生,不事耕種,無五谷稻米,故廣東號稱“粵”,粵者無米也(4)。秦朝大軍征服嶺南時,不得不耗費巨大力量先修建靈渠,湘江的源頭海洋河和漓江源頭大溶江,為提供后勤。秦以后嶺南歷代官府,都鼓勵大家耕種,可是收效甚微。靠天吃飯自然時常挨餓,人們連地上蛇蟲,水里龜蚌,山里猴子都要捕食。再沒有吃的,就外出、官府。所以嶺南自來民風狂野彪悍,讓官府頭痛不已。

到了晉代,興起,廣州刺史吳修在到任時,虛構五位騎著羊,背著谷穗降臨府廳堂故事。一時引起轟動,于是周邊少數開始接受春播秋收、禽畜飼養。嶺南人為紀念此事,在廣州修建了五觀(4),觀里五、五羊石像。五又被廣東人尊為“谷神”。因“五騎羊贈稻穗”的故事,廣州又名“羊城”“五羊城”“穗”。

李群玉曾寫詩:

五騎五羊,何代降茲鄉。

澗有堯時韭,山余禹代糧。

樓臺籠海色,草樹羨天香。

吟嘯秋光里,浮溟興甚長。

(《登蒲澗后二巖三首》之一)

蘇軾見過不少神道之事,離奇的如的箕帚神、紫姑神等等,雖神氣活現,但不過另有蹊蹺機關罷了。

又給蘇軾望聞問切一番,說只是“心火”“勞累”而已,不是瘴癘所侵,注意休息、導引即可。得知蘇軾即將去惠州,說自己好友、羅浮山鄧守安,精熟《黃庭經》等典籍,擅長煉丹制藥,對防瘴、養生造詣頗深,可以去見見。蘇軾見修為深厚,又詢問陳繹故事,回答和樂著相類,于是信了他被誣陷的事。

蘇軾言及茶水不好,說:“這里原是海灘,故沒有泉水。我們都習慣喝這種鹽堿茶了。”

蘇軾說:“我觀廣州地勢,緊挨著法性,那里有泉,想必此地也有泉脈。”

何說,可不是這個道理?但是不僅我這里挖不出甜水井,就是這廣州城里,上百水井基本上都是鹽堿水。冬春少雨季節,海水浸入,更是苦澀難言。蘇軾想想20多里地外的濂泉,那不是絕佳的飲水源?可是單憑一個小小的,是無法引水到城里,這個工程是比較浩大的。

幾位在內堂的都是府署,個個才學過人。擺出文房四寶,熱情招待。蘇軾本不想在天慶觀留墨的,看見樂著寫詩贊譽打醮盛會,經不住大家慫恿,于是寫下四句七言

“濁世紛紛肯下臨,夢尋飛步五云深。無因上到通明殿,只許微聞玉佩音。”

這便是《次韻樂著作天慶觀醮》。

蘇軾離慶觀后,何一直關心其建康。就是蘇軾貶官海南后,兩人信件來往不少。蘇軾在海南寫的雜文《東坡志林.憶太白詩二首》中還稱贊何德順:“崇道好事喜客,多與賢士大夫為游,其必有以致之也哉?”1097年蘇軾去海南時,路過廣州,還親自為選址挖井,寫下《眾妙堂記》。1100年,路過廣州,又抄錄《黃庭經》相贈。

注:

1、黃巢敗軍曾潰逃江南、惠州、廣州,一路燒殺搶掠,對廣州等地的極大。

2、麒麟的龍頭,鹿身,長滿麒甲,尾毛卷須。《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在廣州,也把麒麟寫作“琪琳”。

3、《重修天慶觀記碑》高1.78米,寬1.20米,黑色大理石,碑文為行書,撰者無款,現廣州博物館。

4、《說文》載:粵,于也。審慎之詞也。(音)從于,(意)從菜,會意。無米之說故為筆者意會。

5、五觀曾多次遷建,宋代在十賢坊(今廣東省財政廳一帶)。五,還有周夷王時代版本。

編輯:蘇耿仁

天下蘇家古今事,盡在蘇氏信息。歡迎投稿、閱讀、點評、轉發…

了解更多

以上就是與猴騎羊不久長的來意相關內容,是關于蘇軾的分享。看完猴騎羊不久長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3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