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從原來的發源地陜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
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余,占全國人口的0.64%左右。
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云南等地。馮氏在歷史上人才輩出。姓馮的名人有哪些呢?
戰國戰略家——馮諼
馮諼(xuān),戰國時齊人,是薛國(今滕州市東南)國君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馮諼雖然向孟嘗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卻著實為孟嘗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游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通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第一位女外交家——馮 繚
馮 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由于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
周恩來總理曾評價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
五代著名詞人——馮延巳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十朝元老——馮道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劉守光,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謚號文懿。后世史學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
馮云山,廣東省花縣人。一名云珊,本名乙龍。太平天國領導人。曾任鄉村塾師。1843年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桂平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山區農民。1851年參與領導金田起義,任后軍主將,又任前導副軍師,在永安受封為南王。協助洪秀全制訂太平天國官制、軍制、律令、營規、天歷等。1852年攻廣西全州中炮負重傷,后卒于蓑衣渡。
抗法老將——馮子材
馮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號萃亭,漢族,生于廣東欽州沙尾村(今屬廣西欽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
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歷任廣西、貴州提督。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馮子材于1903年病逝,享年85歲。馮子材病逝后葬于欽州,朝廷詔予于欽州城東南隅建"馮勇毅公專祠"紀念,稱"宮保祠"。
民國總理——馮國璋
馮國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 直系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并稱為"北洋三杰"。馮國璋早年畢業于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馮國璋任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后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其為人亦首亦尾,但聰明好學、勤奮刻苦。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后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后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后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
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后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勛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于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民國八年(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
愛國將領——馮玉祥
馮玉祥(1882.11.6—1948.9.1),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之結拜兄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