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話。和珅是大清最大的,所得數目有爭議,但折合銀兩數量一定驚人。和珅有能力,深受乾隆寵信,他把持清廷眾多職位,嘉慶皇帝為何一定要殺他?
乾隆是在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駕崩的,四天后和珅被抄家下獄,十二天后賜死。如此迅速處死和珅,完全不顧還在乾隆大喪期間。嘉慶自己也擔心是不是太快了點,和珅被賜死后,嘉慶和直隸布政使吳熊光有過一段對話。
嘉慶問:“有人說和珅有的想法?”吳熊光回答:“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嘉慶又問:“了他是不是太著急了點?”吳熊光則回答:“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筆者認為,嘉慶這是在試探群臣的反應。當乾隆位時,嘉慶就非常想殺掉和珅,他很清楚和珅所做的那些事。乾隆當了皇后,可他依舊掌控一切,這里面和珅的位置就很重要,他是“監視控制”嘉慶的關鍵人員。
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嘉慶,有一個大臣掌控一切,天天把自己的一舉一動告知皇,你是不是很不爽?三年的訓政期間,和珅處處把持朝政,這讓嘉慶很不爽!
嘉慶如此急切誅殺和珅,我們可以從和珅被下獄后嘉慶發布的上諭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上諭就是皇帝的命令或指示,嘉慶在準備誅殺和珅的上諭里列舉了和珅種種罪行,重點寫了20條,讓群臣了解情況(其實就是讓大家都揭露和珅罪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嘉慶列的第一項大罪就是和珅泄露機密,“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泄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冊立太子如此機密之事,和珅都知道,在嘉慶看來這無法無天,不殺他殺誰?還有一個原因,嘉慶認為乾隆晚年的未能剿滅,和珅需要負責,是他私底下在搗。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加上嘉慶已經忍了3年,所以乾隆這一邊一斷氣,他就將和珅誅殺,可謂一朝一朝臣。
同時,誅殺和珅也能將和珅的連根拔起,進而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或許在決定賜給獄中和珅一條白綾時,嘉慶也猶豫過,可他必須要這樣做,和珅實在無法無天了。和珅死后,嘉慶假惺惺地說:“朕所為止一和珅耳,今已伏法,諸事不究。”
參考資料:《清史稿·和珅傳》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25625.html